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灌頂的意義

    Posted by HAU on 19 5 月, 2005 在 7:00 上午

    「灌頂」者,印度古代國王即位時,取四海水,灌於王頂。密教同之,有灌頂法。灌頂有多種,簡言之,則為二種:(一)結緣灌頂。行人乞法,為結佛緣,引入灌頂壇,授以本尊之印與真言,此後行人即可依教,隨分修習,是為結緣灌頂。(二)受職灌頂。於如法積行之士,傳受秘法,而作灌頂。得灌頂已,堪受師位,於密法中作阿闍黎,是為受職(或傳教)灌頂。上乃粗分。若詳論之則在上述二者之間,尚有常行之四種灌頂:(一)瓶灌,得修習生起次第之自在。(二)密灌,得修氣脈明點之自在。(三)慧灌,得具菩提心訣之修持自在。(四)大手印灌,得修大手印道之自在。密教重傳承,未經灌頂,不得擅自修習,經軌亦不得擅閱。

    又灌頂復有初位與後位之別。初位者,如《大日經疏十五》曰:(下文略有刪節)譬如世間剎利之種,欲紹嗣其位,令王種不斷故。為其嫡子,而作灌頂。取四大海水,以四寶瓶盛之。……水令流注太子之頂。灌此水已,本聲三唱:「汝等當知,太子已受位竟。自今以後,所有教敕,皆當奉行。……」今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從此以後,一切聖眾,咸所敬仰,亦知此人畢竟不退於無上菩提。定紹如來法王之位。以上就行人初位而釋。至於後位,則如《秘藏記》曰:「菩薩初地乃至等覺,究竟遷佛果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行圓滿,得證佛果,是頂義也。」又《秘藏記鈔七》曰:「灌者,大悲護念義。頂者,佛果最頂義。諸佛護念,令至佛頂住,皆名灌頂也。」今經云:「升灌頂階」對與會大士而言,乃指後位。若指教導眾生,則受灌者是初位。

    spheli replied 19 年, 5 月 前 4 Members · 4 Replies
  • 4 Replies
  • HAU

    會員
    19 5 月, 2005 在 3:00 下午

    「灌頂」者,印度古代國王即位時,取四海水,灌於王頂。密教同之,有灌頂法。灌頂有多種,簡言之,則為二種:(一)結緣灌頂。行人乞法,為結佛緣,引入灌頂壇,授以本尊之印與真言,此後行人即可依教,隨分修習,是為結緣灌頂。(二)受職灌頂。於如法積行之士,傳受秘法,而作灌頂。得灌頂已,堪受師位,於密法中作阿闍黎,是為受職(或傳教)灌頂。上乃粗分。若詳論之則在上述二者之間,尚有常行之四種灌頂:(一)瓶灌,得修習生起次第之自在。(二)密灌,得修氣脈明點之自在。(三)慧灌,得具菩提心訣之修持自在。(四)大手印灌,得修大手印道之自在。密教重傳承,未經灌頂,不得擅自修習,經軌亦不得擅閱。

    又灌頂復有初位與後位之別。初位者,如《大日經疏十五》曰:(下文略有刪節)譬如世間剎利之種,欲紹嗣其位,令王種不斷故。為其嫡子,而作灌頂。取四大海水,以四寶瓶盛之。……水令流注太子之頂。灌此水已,本聲三唱:「汝等當知,太子已受位竟。自今以後,所有教敕,皆當奉行。……」今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從此以後,一切聖眾,咸所敬仰,亦知此人畢竟不退於無上菩提。定紹如來法王之位。以上就行人初位而釋。至於後位,則如《秘藏記》曰:「菩薩初地乃至等覺,究竟遷佛果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行圓滿,得證佛果,是頂義也。」又《秘藏記鈔七》曰:「灌者,大悲護念義。頂者,佛果最頂義。諸佛護念,令至佛頂住,皆名灌頂也。」今經云:「升灌頂階」對與會大士而言,乃指後位。若指教導眾生,則受灌者是初位。

  • 耀威

    會員
    19 5 月, 2005 在 5:32 下午

    :em22: :em22: :emm46:

  • cdcd4747

    會員
    13 5 月, 2006 在 11:37 上午

    受教了:財神:

  • spheli

    會員
    14 5 月, 2006 在 1:56 下午

    Understand. Thankyou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