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廣義來看,「卍」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誌。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等國家中都有出現,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都使用。
那麼,中國古代是否也出現過「卍」字圖案呢?
一九八○年在中國大陸青海民和縣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時期的彩陶卍字紋長頸壼。壼的周圍有四個(○+卍)字形的圖案,線條圓熟,勾畫清晰。
圖案的空間位置分布均勻,不類草創之作。據一部反映中國觀察慧星歷史的科教影片的介紹,在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墓中刻有星座的標誌,其中慧星的標誌即作「卍」字形狀。
根據資料判斷,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有「卍」字形的圖案出現。
出土這種圖案的地區十分遼闊,包括甘肅、青海、廣東、內蒙等省區在內,說明在遠古時代中國先民對這一神聖的符號並不陌生。
中國「卍」字符號的出現不僅早於佛教的傳入年代,而且早於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年代。
「卍字」是中國先民自己創造的一種代表某種崇拜對象的符號,並非伴隨佛教而來,也不是武則天製造的。—-引用近世考古興盛,由發掘所知,證實有些符號,古已有之。
-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