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九重天遇佛殺佛,逢祖殺祖(雲門禪師)

  • huifuchang

    會員
    20 8 月, 2005 在 10:29 上午

    確有疏失,在此致歉!

  • 天下第三軍師

    會員
    20 8 月, 2005 在 11:26 上午

    下面引用由fourp8w2005/08/19 05:39pm 發表的內容:
    唉, 既然威望未至九者不能參看, 那刊出則甚 ? 敢問威望至九者能有幾人 ?
    此道何論哉 ?

    下面引用由fourp8w2005/08/19 05:39pm 發表的內容:
    唉, 既然威望未至九者不能參看, 那刊出則甚 ? 敢問威望至九者能有幾人 ?
    此道何論哉 ?

    fourp8w兄~很抱歉,本人禪述論道部分,實乃因全文無整體而表,唯恐此論有誤他人,故而暫時封文編輯,又因不甚抄作編輯動作,並非故意設定威望9方可閱之。造成fourp8w兄及其他人困擾,誤解,實感歉意。
    容在下將全文整理編輯過後,日後在請fourp8w兄鑑賞指教如何?

  • fourp8w

    會員
    21 8 月, 2005 在 9:26 上午

    下面引用由天下第三軍師2005/08/20 11:26am 發表的內容:
    fourp8w兄~很抱歉,本人禪述論道部分,實乃因全文無整體而表,唯恐此論有誤他人,故而暫時封文編輯,又因不甚抄作編輯動作,並非故意設定威望9方可閱之。造成fourp8w兄及其他人困擾,誤解,實感歉意。
    容在下將 …

    原來如此, 在下不知首末, 胡言亂語, 祈軍師及眾大大莫罪至盼,,
    :emm33: :emm33: :emm33:

  • 沈蓮舟

    會員
    9 11 月, 2007 在 5:24 下午

    :pig5:

    整理至此

    好文章(指回應的貼文)

    頂ㄧ下:pig8:

  • 映侖

    會員
    21 11 月, 2007 在 3:51 下午

    [font=新細明體]其實禪宗到公案、話頭就已經落了下乘,與通俗的淨土念佛一般;不過道有法門無數,條條皆通彼岸,人人所適合的法門都不一樣,但終點卻是相同,只要持個專一,任何人都能到達。[/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新細明體]軍師應該是一貫道的吧!?不然就是類似的新興宗教?那套理論我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新細明體]年前開始涉獵哲學、神秘學後就已經拋棄了。[/font]
    [font=新細明體]每個宗教都有其秘密傳承,佛教有禪宗、回教有蘇菲,有大智慧者方得入門;而其外圍宗派奉持經典、戒律,是適合根器普通的人修練。[/font]
    [font=新細明體]一貫道等新興宗教,就我目前所知並無秘密傳承,其通俗法門實與其他源遠的老宗教的外圍宗派差不多,若能專一修練,悟道也非難事。但是老喜歡用什麼三教歸一、五教歸一來哄抬身價,實在有些反感。[/font]
    [font=新細明體]這好像一個門派把太極拳、羅漢拳、無影腳一起練一樣,資質好的或許還能練出點成就,資質不好的則終究一事無成,李尋歡若非專精於飛刀,早就絕命江湖了(雖然只是小說,其中亦不乏可供我等根器一般的人學習之處)。[/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新細明體]有大智慧的人只要一放下,不執著於任何想念,回頭就到了;咱們根器一般的,就得要給個話頭或一句阿彌陀佛,行住坐臥二六時中都緊緊咬著這個無解的話頭或佛號,把多頭馬車統一起來勇猛向前,到最後才發現原來終點就是起點。[/font]

  • 小李飛蛋

    會員
    10 4 月, 2008 在 3:26 上午

    看了幾位大大的討論…似乎有感悟到一點點東西

    但我還是有幾個問題….

    世尊究竟悟了什麼?
    世尊究竟說了什麼?
    世尊究竟留了什麼?

    唸佛豈能成佛…
    佛即如來….即正等正覺…….世尊當日菩提樹下…不證此覺不起此座乃至49日
    坐禪豈能成佛…

    日後說法60年…..其中更有— 佛法即是一切法……無正法…..如來無所說法……無法可說…..????

    世尊參悟….當下成佛……….圓寂之後…..佛教一切戒律教規開始實施……說法傳法者一堆…..????

    說法傳法者者一堆……修行持戒聽法者一堆……任何經典佛理是否更應明白其理…..得道否…????

    佛教至今2000年有…….我認為只有一個人成正等正覺…..成如來!
    ————————————————————————————————————————
    個人看法若有冒犯….請見諒………而小弟的疑問~~~~也希望各位先學大大們能解惑
    誠心誠意請教

  • 天下第三軍師

    會員
    23 1 月, 2011 在 9:58 下午

    原帖由 HAU 於 2005-4-26 15:27 發表。

    此影片在下一有看過(看過三次)每遍皆有不同的悟處
    然在下並未看到有「佛法不在紙經求,念佛若能成佛,那磨瓦亦能成鏡乎」
    倒是有看到「坐禪豈能成佛」,
    也並未看到梁武帝執著念佛。
    又達磨祖師亦云:
    然吾逝之 …

    迷時你渡我 ,惺時我度你。
    何言另質疑 ,軍師非禪宗。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自生。
    無情必無種。無地亦無生。


    老祖曰。

    入道路。遵皈守戒。下手工。一貫玄關。起頭一三五。落腳九
    轉丹。

    神光曰。三教合一否。

    老祖曰。三教無二。眾生有分。要明三教合一理。當體一三五
    數行。

    神光曰。何為一三五數。

    老祖曰。一者一貫也。三教合一。即人身中之萬殊歸根為一竅。


    道有抱元守一。
    佛有萬法歸一。
    儒有執中貫一。

    同此道也。天一生水。屬坎。真陽陷中。不得返本。明得一竅。
    運離汞以灌溉。使坎鉛而上昇。水火既濟還先天。必收一身元氣。
    歸於一性之中。結成一粒粟米。工夫要一心不二。切忌雜念以耗
    散。

    三者。三家也。一性分三。即人身中之精氣神。為三寶。


    道有三清。
    佛有三皈。
    儒有三綱。

    同此道也。天三生屬震。真陽藏下。不得返本。明得一竅。呼
    西舍郎以鼓舞。使東家女兒歡會。金木合並還先天。必收三家
    之真寶。歸於一性之中。煉成三花聚頂工夫。要三皈清淨。切
    忌三厭以穢散。

    五者。五元也。即人身之心肚脾肺腎。為五臟。故

    道有五行。
    釋有五戒。
    儒有五常。

    同此理也。天五生土。是中央戊己。散於上下。不得歸位。明得
    一竅。調運呼吸。以移戊就己。使戊己二土。結成刀圭。返還先
    天。必收五臟之精華。歸於一性之中。煉成五氣朝元。工夫要五
    戒精嚴。切忌五葷以沖散。

    老祖吟畢。神光喜不自禁。這一字先天大道。有無邊造化。不覺
    心明神暢。忽又想起。祖言一三五數之道。精微之理。自覺歸於
    河圖。天之生數。還有地之生數。二四之理。但未詳識。求師慈
    悲指示。與弟子知之。

    老祖曰。一三五數合為九。

    易曰。陽用九。二四數。合而為六。
    易曰。陰用六。

    九者屬陽。有輕清之氣。上浮為天。
    六者屬陰。有重濁之氣。下凝為地。

    故修道君子。要去濁留清。三教聖人。只用一三五。合九之數。
    而不用二四合六之數。天堂地獄。善超惡墮。其理昭明。旁正亦
    可知矣。

    神光曰。二四之理。怎樣分別。

    祖曰。二者。心猿意馬也。四者。眼耳鼻舌四相也。二四合為六
    根。生於六賊。化出六塵。因有六道轉輪。即人道二畜道四也。
    夫人之真性。在母腹先天之時。與母一氣相通。那時心意聚會。
    四相和合。只有一竅而通三寶。五元混合一體。能動而不能言。

    及至十月胎足。瓜熟蒂落。一個觔斗下地。

    脫下胎中襖。
    剪斷臍帶根。

    先天氣收。後天氣接。叫苦一聲因何故。落於苦海難歸根。苦海
    者。即眼耳鼻舌。為四大苦海。

    性從眼耗。墮於卵生。
    性從耳散。墮於胎生。
    性從鼻散。墮於濕生。
    性從口散。墮於化生。

    再加心意一動。而生六欲。惹出六塵。一片重濁之氣。凝為地獄。
    人轉畜。畜轉人。生生死死。輪迴不停。

    故曰。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者。此也。

    偈曰。

    皈戒法語敘清。點爾一竅靈明。
    三心四相齊掃。十惡八邪除清。

    三寶煉成一品。六賊收來歸根。
    呼吸通歸一竅。出入玄牝二門。

    從此超脫苦惱。那怕十殿閻君。
    此是神佛之道。行住坐臥留心。■佛有作仙

    神光曰。承師超度。受弟子百拜。再懇慈悲。求指三關九竅。
    又在何處。

    師曰。

    三關九竅豈尋常。能避十殿老閻王。
    抽爻換象非小可。你今初進莫思量。

    又云

    此道名為最上乘。能度凡骨化仙真。
    真性一點超三界。十方萬靈盡歸根。

    神光曰。願聞性命二字根原。二六又在何處安身。

    祖曰。

    睡處山間石島。霎時飛海騰空。
    坐處常明不夜。行處海量寬宏。

    運行日月甲子。證明佛道之宗。
    朝暮東昇西降。子午南北相通。

    歸來黃庭安養。恍惚妙用無窮。
    須要用心追取。不可大意放鬆。

    又云。

    若要頓超三界。單聞空中霹靂。
    一點靈光舍利。水火不能焚溺。

    偈曰。

    人身中華最難生。真道明師更難逢。
    既得人身聞大道。務必早煉早超昇。

    夫性命者。陰陽也。

    在天為日月。
    在地為水火。
    在虛空為風雲。
    在方為南北。
    在時為子午。
    在卦為坎離。
    在人身為性命。

    天無日月。不能懸星掛斗。
    地無水火。不能養活生靈。

    虛空無風雲。人民不得清泰。
    方無南北。四方怎能安甯。

    卦無坎離。水火怎得升降。
    時無子午。晝夜怎得分明。

    人無性命。週身無有主持。
    離了陰陽。萬物從何而生。

    神光曰。何為高明配天。博厚配地。

    祖曰。乾為天。坤為地。在先天之時。天位於上。地位於下。
    一離母腹之後。臍帶一斷。一聲啼哭。四相打開。乾坤顛倒。
    乾失中爻之陽。而為陰。離者離也。離了先天之家鄉。何日返
    本也。坤得乾中之陽。而為坎。坎者陷也。一點真陽。陷於後
    天丹田。不得還原也。

    博厚者。重濁之氣也。將離火中之真陰。運送於坎。換出真陽。
    使真陰並凝。而為坤地。極其博厚高明者。輕清之氣也。將坎水
    之真陽。吸升於離。換出真陰。使真陽並結而乾天。極其高明。

    配天。配地。使天地定位。返本還原。天是性之主。地是命之賓。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煉得陰陽合於一。不為天地造化奪。
    天地不能拘束我。那怕十殿老閻羅。

    打開四方靈山路。道遙自在古觀音。
    有人識得造化理。便是靈山會上人。

    為說偈曰。

    腹內運真經。泥丸別主賓。
    霹靂一聲響。撒手脫紅塵。

    神光聽說。才知生死性命根由。喜不自禁曰。

    虧我說法數十年。不曾悟得這根原。
    自今覺得玄妙理。才知紙經不值錢。

    老祖曰。經者徑也。引人入道。修行之路徑。望人惺悟。參師訪
    道。得道之後。以經為考金之石。明其道之真偽。理之是非。以
    分旁正。並非教人念誦。以了生死。講說以躲閻君。真經不在書
    紙文字。只在口傳心授耳。汝今既受真傳。可知六神朝宗否。

    神光曰。自得一點即應。


    011→老祖真經

    老祖曰。神仙道已得。金仙次第昇。吾有真經歌。仔細聽分明。

    真經歌。真經歌。不知真經盡著魔。
    人人紙上尋文義。喃喃不住誦者多。

    持經咒。念法科。安排紙上望超脫。
    若是這般超生死。遍地釋子成佛羅。

    得真經。出洪波。不得真經沒奈何。
    要知真經端的處。先天造化別無他。

    順去死。逆來活。往往教君尋不著。
    真經原來無一字。能度眾生登極樂。

    要真經。知道魔。除非同類而相和。
    生天生地生人物。難捨陰陽造化窩。

    說真經。笑盈盈。四川澗底產黃金。
    五千四百歸黃道。正合一部大藏文。

    日滿足。氣候升。地應朝兮天應星。
    初祖達摩親口授。大乘妙法蓮花經。

    初三日。正出庚。曲江之上月華榮。
    花蕊初開含珠露。虎穴龍潭探濁清。

    水生二。月真正。若待其三不可進。
    壬水初來癸水來。須當急採定浮沉。

    金鼎煉。玉爐烹。溫溫文火煖烘烘。
    真經一射玄關透。恰似準箭中紅心。

    遍體熱。似籠蒸。迴光返照入中庭。
    一得真經如酒醉。呼吸百脈盡歸根。

    精入氣。氣入神。混沌七日又還魂。
    這般造化真消息。料得世上少人明。

    活中死。死復生。自古神仙賴真經。
    此般造化能知得。度盡閻浮世上人。

    大道端居太極先。本於父母未生前。
    渡人須用真經渡。若問真經癸是鉛。

    +

    神光聽完。心中頓悟。即便頂禮謝恩。蒙師指出週天造化。弟子
    明心。但有消長之機。間繼之處。未識何故。

    師曰。

    心即佛。佛即心。無人無我無眾生。
    三心四相掃乾淨。十惡八邪要除清。

    恩愛情慾毫不染。貪嗔癡愛並不生。
    子午卯酉勤打坐。二六時中莫放行。

    要把閻羅來躲過。常伴彌陀古觀音。
    打開自己無縫鎖。天鼓一響主人驚。

    恍惚之間超三界。霹靂一聲出苦淪。
    若是六門不關緊。六賊門外亂紛紛。

    堂前主人昏迷了。謹防六賊要進門。
    偷盜一切真寶貝。闔家老幼難安心。

    主人一時慌張了。一身四體不安寧。
    這就是個消長理。修行弟子要明心。

    神光問曰。六賊反主。是何消息。

    祖曰。

    六賊本是心為主。主持大小眾魔軍。
    好比悟空孫行者。大鬧天宮顯奇能。

    天兵天將難伏制。不能逃佛手掌心。
    要歸唐僧成正果。全憑觀音咒兒靈。

    這是收心巧妙計。知者易悟要留心。
    賊中意馬忠良臣。馱起唐僧往西行。

    不是唐僧收歸正。龍馬飛騰駭殺人。
    走馳天涯無禁止。即是魔王一總兵。

    眼耳鼻舌魔家將。打聽消息奔四門。
    貪嗔癡愛入裡助。酒色財氣紮外營。

    裡應外合奪王位。刀鎗箭戟亂紛紛。
    倘若是個真明主。拜請真人坐龍庭。

    觀音老母施法術。三教聖人護國心。
    請得老母無相印。照出四妖出相城。

    再請玉皇真敕令。降伏六賊護主人。
    千妖萬怪齊聽令。知止定靜天下平。

    八大金剛關隘鎖。四大天王守四門。
    一切真人常擁護。主人巍巍坐蓮心。

    只待天鼓一聲響。主人騰空往外行。

    +

    神光又問曰。何為起落動靜。生死根原。

    祖曰。

    起處翻江擾海。落處粉碎虛空。
    動處如鑰開鎖。靜處闢破洪濛。

    照見無相城廓。現出不老主翁。
    安眠無生地上。自在偃月爐中。

    降世不識年月。來歷不知始終。
    乳名金剛不壞。出入不見形蹤。

    爾時彌陀在此。何須門外去逢。

    光曰。怎教歸家見母。

    老祖曰。

    參到通天達地。得見木母金公。
    扶起嬰兒奼女。同騎一雙黃龍。■雙有作隻

    越海翻山過嶺。來到極樂宮中。
    參拜無極老母。團圓普慶天宮。

    光曰。參到自然之處。自己知也不知。

    祖曰。

    恍恍惚惚。其中有物。
    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覺知陰陽並。要做無知人。
    知覺動中靜。執知魔必侵。
    知者即易悟。昧者便難行。

    神光曰。如何是雞卵乾坤。不知先有雞。先有卵。

    祖曰。混沌之時。無卵無雞。清濁二氣。混沌一團。乃是無極之
    體。待

    子時一陽性動。清氣有感。如卵中之清。
    丑時二陰命動。濁氣靈通。如卵中之黃。

    陰陽交感。二氣通靈。無極生太極也。一朝闢破洪濛。分出混沌。
    太極生兩儀也。此時如卵生雞。先有卵而後有雞。若明此理。便
    識天機。

    光曰。念佛是誰。

    祖曰。是本性。

    光曰。除了本性又是誰。

    祖曰。是靈光發現。

    光曰。現在那裡安身。

    祖曰。現在當人。

    光曰。二六時中。在那裡立命。

    祖曰。在雙林樹。

    光曰。我今砍倒雙林樹。不知在那裡安身。

    祖曰。在太虛空。

    光曰。撞倒太虛空。再向那裡安身立命。

    祖曰。粉碎虛空。跳出乾坤三界。

    光曰。那三界。

    祖曰。東土娑婆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先天無極世界。惟有先天
    無極界。才是男女老家鄉。

    東土眾生多迷昧。盡在娑婆世界藏。
    想回西方極樂界。不明自性難回鄉。

    光曰。西方在於何處。

    祖曰。

    徑有十萬八千里。明明白白極樂宮。
    指破西方目前在。可笑迷人路不通。

    光曰。二六時中。皈依何處。諷誦何經。

    祖曰。

    皈依無縫塔。默念無字經。
    開口神氣散。靜誦轉法輪。

    光曰。那裡是無縫塔。

    祖曰。

    自己真寶在當前。何須用巧向外尋。■前本作人
    內中有個舍利子。不分晝夜放光明。

    無毛獅子徹天飛。蝦蟆樹上披毛衣。
    死的托著活的走。蚊蟲啣起稱鉈回。

    光曰。何是三心三會。

    祖曰。

    眼是過去心。燃燈佛。蓮池會。
    耳是現在心。釋迦佛。靈山會。
    鼻是未來心。彌勤佛。安養會。

    光曰。如何是三千大千世界。

    祖曰。

    過去佛。管天下紅粉世界。
    現在佛。管天下娑婆世界。
    未來佛。管天下清淡世界。

    偈曰。
    銅鐵之兒幾春秋。無窮無盡何時休。
    一聲吼海驚天地。震破乾坤四部州。


    012→無字真經

    光曰。何為四字經。六字經。

    祖曰。昔有文殊菩薩。曾問世尊云。有修行弟子。妙用精誠。
    或四字是真。六字是真。世尊曰。四字六字。不過是引誘之門。

    初會四字。引誘公卿。
    二會六字。引誘賢人。
    三會十字。普渡群生。

    無極太極皇極三名。經闡五千四十八佛。開八萬四千門。因及
    三災闡教化。引度不離有字經。

    經中說透生死路。拜求一字不二門。
    無字真經超聖賢。後有偈語聽分明。

    偈曰。

    真經不與紙經同。紙上尋經枉用工。
    有人參透其中意。安在巍巍不動中。

    又云。

    人人有卷無字經。不用紙筆墨寫成。
    展開原來無一字。晝夜四時放光明。

    又云。

    幻身雖小配週天。說與知音仔細參。
    三藏歸來十二部。盡在人身內外安。

    頭頂著。金剛經。誰人知信。
    腳踏著。般若經。那個知聞。
    眼觀看。觀音經。不離方寸。
    耳聽著。雷音經。歌韻如琴。
    鼻聞著。彌陀經。出玄入牝。
    舌舐著。法華經。呼吸育清。
    心默著。多心經。是為綱領。
    意守著。清靜經。前降後昇。
    左肝家。青龍經。木母守定。
    右肺腑。白虎經。金公看承。
    北極經。能鎮水。存之於腎。
    脾中宮。黃庭經。轉運法輪。
    唐三藏。過西天。辛苦不盡。
    九九災。八一難。死中得生。
    悟空心。沙僧命。唐僧是性。
    白馬意。八戒精。配合五行。
    五千四。成一藏。十四年正。
    行十萬。八千里。始到雷音。
    先發下。無字經。有字后更。
    十二部。真妙品。盡在人身。
    塵世人。迷昧深。全然未醒。
    再不窮。真經道。了死超生。
    有僧道。執諸經。敲打唱念。
    痴心想。度鬼魂。全無虔誠。
    吃五葷。與三厭。葷口讀詠。
    假求拜。燒文書。藐視佛門。
    佛先與。主亡魂。加罪三等。
    又要與。假僧道。記過十分。
    到頭來。一個個。三途受困。
    因武帝。興佛教。大道不明。
    只求其。興空門。謀食路徑。
    那曉得。亂了法。誤了後生。
    囑弟子。既惺悟。真假路徑。
    無字經。超自己。並度宗親。
    掌教佛。流傳與。廿八佛性。
    到東土。找原人。掠續道根。
    時指望。皇胎兒。去旁從正。
    求明師。傳真訣。了死超生。

    達摩寶傳下卷

    達摩通玄實妙哉。摩著三教一氣來。
    宗派先天廿八祖。橫正法船為原開。

    爾時達摩老祖。度過神光。說法已畢。憫世心切。雲遊古剎。
    涵養真性。忽遇一道人。道號宗橫。見得老祖寂然不動。遂自
    矜誇而言曰。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若是空自滿。必非世外人。

    老祖聽畢。仍昂然不動。

    宗橫又曰。出家之人。應該要操琴弄調。水懺上有言。圍棋非
    是出家人之勾當。楞嚴經有言。笛笙箜篌。琵琶鐘鼓。雖有妙
    意。還須妙指。我今喝他一聲。看他是真和尚。是假和尚。

    老祖答曰。你真全真。你假全假。

    宗橫復問。和尚從那裡來的。

    老祖應道。我自真空寺來的。

    那宗橫不明老祖之言。老祖暗想他不是真全夫子。我言他必惡之。
    我必善之。他若善之。我亦善之。我且說個小的。從頭去問他。
    他若認得我。再作道理。老祖向前致恭問道。先生稽首了。

    宗橫又問道。和尚到底從那裡來的。

    老祖答曰。來處來兮來處來。

    橫曰。定有一個著腳安身之所。

    祖曰。要問我出身之處。得恩深處便為家。

    宗橫曰。定有住腳處所。從那裡起身到我這裡。

    祖曰。我乃是雲遊之僧。那有定準。隨口應曰。

    東來西去無憂愁。雲遊天下四部州。
    要問我身歸何處。常在雙林寂滅修。

    老祖說罷。宗橫不知老祖偈語。又問姓甚名誰。

    祖曰。老衲姓性。名王。字空明。

    橫曰。百家姓我曾讀過。上面並無姓性的。

    祖曰。你祗知百家姓。就不知自家姓。我想當初開天闢地之時。
    先有一點真性。男女俱不可少。這點真性。人人俱有。個個不
    無。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於今投在五行之中。面貌不同。言
    語各別。故此你張我李。各分姓名。你今何不認真。反來認假。

    橫不解其意。復又問曰。和尚你今與我實實說明。你的來蹤去
    跡。

    祖曰。你定要追我道乎。我道末後一著。

    橫曰。上山須到頂。下海須到底。自然要問你水窮山盡的一個著
    落處。我便休歇。

    祖曰。也罷。我不免將我來意。凡事報與你知。吾乃泗水國中人
    氏。特來這裡訪道修行。

    橫曰。有多少路程到此。

    祖曰。十萬八千里。

    橫曰。要多少日期方可到此。

    祖曰。只消一個時辰就到。

    橫曰。如何這等行得快。

    祖曰。我還嫌到得遲。我那泗水國中。有一達摩祖師。半個時辰。
    就行十萬八千里路程。

    橫曰。你到這裡。有何貴幹。

    祖曰。久聞東土無人體道。我來傳道教化修行。又誰知道有這等
    明眼高師在此。

    橫曰。你有甚麼道。如何修法。敢來此處傳道。

    祖曰。我雲遊湖海。有何修法。■有何有作無人

    橫曰。既無修法。將何傳法。

    老祖曰。

    閒時守清淨。倦時就去眠。
    飢時一碗飯。渴時一瓶泉。

    由他佛自佛。任他仙自仙。
    滔滔風波起。艄公不開船。

    祖將大道玄機奧理。說與宗橫。不能惺悟。

    祖曰。我到這裡年半光景。並無一人拜我為師。

    橫曰。那個拜你一竅不通的為師。

    祖曰。怕你才是一竅不通。你若通得一竅。不難超生了死。定然
    證佛成真。

    橫曰。我不與你講。你各自去罷。

    祖曰。來時只有一條正路。去時便有千萬門戶。叫我如何去得。
    如今望你看顧。強似千載修行了。

    橫曰。我與你若是一家。看顧你又有何難。奈你是釋。我又是道。
    如何好與你道。

    祖曰。先天之時。儒釋道原是一家。如今之人。妄分三教。有個
    各別之理。

    橫曰。若要我救你。或是你拜我為師。才好

    達摩拜師

    究竟幾句言語。老祖思想一會。我若不拜他為師。恐難引他進步。
    我若拜他為師。只是他罪過太重了。也罷。正是

    急水船扞岸。
    船到好撐篙。

    祖便上前告道。師傅雲遊到此。缺少香燭。不能全禮。弟子就
    撮土為香。拜你為師。

    橫曰。說得是好。

    祖曰。師傅請在上坐。受徒弟幾拜。

    橫乃妄自稱尊。就坐在蒲團上面。端然不動。受祖九拜。八部
    天龍。便生嗔怒。

    老祖暗想。乃作偈曰。

    君子暫貧還有禮。小人乍富便欺心。
    八部天龍空中怒。傳道祖師拜來人。

    得人便宜休歡喜。遠在來生近在身。
    罷貶九玄並七祖。歷代先亡墮幽冥。

    老祖雙膝跪下。宗橫便叫徒弟起來。我今且收你罷。

    祖曰。弟子要問師傅。求些佛法道理。要等開示明白。弟子方才
    起來。

    橫曰。本要不救你。但只是不看僧面看佛西。你今皈依。論我所
    入的。本是道門。所修者。道祖之道。所體者。道祖之理。要遵
    三清五行。方為正理。念你削髮為僧。我今傳你三皈五戒。不可
    忘師。真傳實授。

    祖曰。豈敢不遵。我必要承授三皈五戒。不敢忘師真傳實授。

    橫曰。你先受三皈後受五戒。

    皈依佛不墮地獄。
    皈依法不墮餓鬼。
    皈依僧不墮輪迴。

    法輪常轉。傳得你功滿三千。果盈八百。

    橫曰。徒弟起來。

    祖曰。弟子起來不得。

    橫曰。如何起來不得。

    祖曰。未曾與弟子開示明白。故此起來不得。

    橫曰。我時才與你開示明白。如何不明白耶。

    祖曰。弟子那泗水國中。也有皈依三寶的。你這裡皈依。卻與我
    那裡音同字不同。

    橫曰。你那裡如何樣皈依三寶。

    祖曰。師傅請坐。待弟子細說一遍。我那裡皈依佛者。要定三心。
    掃開六慾。常清常淨。不亂真性。便是皈依佛也。

    橫曰。又如何是皈依法。

    祖曰。非禮莫言。非禮莫行。身無意外之行。口無矯誣之言。言
    可法。行可則。合乎至理。不遭王法。是名皈依法也。

    橫曰。又如何是皈依僧。

    祖曰。一身清淨。超出三界。要知法身。在那裡安身立命。投在
    娘胎。又在那裡安身立命。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講得生門死戶
    之路。明透清淨法身之處。常在不滅。便就是皈依僧也。師傅教
    弟子法輪常轉。但不知如何轉法。

    橫曰。早念三千聲響佛。晚念三千聲啞佛。

    祖曰。如有色聲。亦非清淨。此等念法。何足為道。我那裡法輪
    常轉。不念而自轉。時時悟徹單傳。刻刻心印真竅。自虛無穴裡
    運動清氣。

    上鵲橋。下重樓。由絳宮。過丹房。轉方寸而入尾閭關。關通夾
    脊。脊透玉枕。枕透通天。天落七寶。寶入寶藏。藏穿鐵鼓。鼓
    透須彌。彌透山林。林透靈山。山外八卦。就到坎離之中。

    八萬四千無縫鎖。只有一把鑰匙開。
    開通虛無玄關竅。管教平步上天台。

    宗橫暗想一會。我當初說他一竅不通。誰知他五臟內都裝些真寶
    貝。曉得這等道理。這樣清高。明見之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我才有眼無珠。枉受他人之拜。暗暗思想。如今悔之晚矣。橫又
    勉強叫聲。徒弟起來。

    祖曰。弟子起來不得。

    祖曰。弟子討師傅傳授。慈悲開示與我。有一樁事。要討個明白。

    橫曰。你要討那一樁事。

    祖曰。但不知師傅這裡有幾個天。

    橫曰。混元一氣。只有一個天。

    祖曰。我那裡人人各有一個天。就是孩童男女諸人。俱有一個天。

    橫曰。我本無天。

    祖曰。因為師傅無天。不合天理。豈能修道了道乎。

    橫曰。你既有天理。說來我聽。

    祖曰。師傅請坐。徒弟子一一說明。古言佛法不可輕洩。禪機豈
    肯亂傳。我今指你一炷清香。聽我從頭來一一說來。

    天為一大天。
    人為一小天。

    天有八萬四千星宿。
    人有八萬四千毫毛孔竅。

    天有三百六十日計一年。
    人有三百六十骨節。

    即一週天。

    天有二十四氣。按陰陽十二個月。
    人有大腸二十四折。按陰陽本命。

    天有一十八度。配人有小腸十八折。按十八重地獄。

    天十二元。人有咽喉十二條。按一年十二個月。是名重樓。

    天有五斗六星。人有五臟六腑。

    天有金木水火土。按五方。人有大腸小腸膀胱膽腎。此五者。名
    為五侯。

    天有東斗至西斗。八萬四千由旬。南斗至北斗。十萬九千五百由
    旬。人有丹田。左為精海。右為氣海。尾閭關為血海。天潮穴為
    骨髓海。此名為四海。東海至西海。八萬四千穴門。南海至北海。
    十萬九千五百穴門。

    天有天河。接黃河。應上崑崙山頂。清換水道。晝夜十二時。運
    轉三十六度。按七十二火候。人有天根接地根。天河接銀河。每
    一月轉運三十六度。

    天有太陽太陰二神。人有精氣二神。天有日月。人有二目。左為
    日。右為月。天之太陰太陽。光照天下。一日一夜。行一萬三千
    五度。少行一度。就是陰陽顛倒。

    人之太陽太陰。普照一身。一日一夜。亦行一萬三千五百息。少
    行一息。就是三災八難。當日師傅既有諸經寶。豈不解雷祖經。

    有云。身中九靈。何不詔之。


    016→宗橫拜師

    當時宗橫聽罷。心歡意暢。頓首無言。低頭便拜老祖。二九一十
    八拜。口吟偈曰。

    二九拜師十八拜。口稱赦罪珠淚淋。
    我今誤入旁門道。眼大無珠不識人。

    原來師真是羅漢。不知因甚落紅塵。
    願求明師超三界。道轉釋門出苦淪。

    老祖曰。當初我拜你為師。如今你拜我為師。怎敢大膽叫你徒弟。

    橫曰。祈求開赦。願為門下。我雖入道。未得真傳。今聞妙神法
    語。茅塞初開。到望師父赦拔恕罪。弟子有眼無珠。不識師傅降
    臨凡世。故此冒犯之罪。

    老祖曰。先前我拜你為師之時。問你三樁事。如今你拜我為師。
    我又要問你三樁事。你今修道。要修那一樣法。

    橫答曰。弟子要修一身之法。

    祖曰。你修一身之法。當日你母親懷你。在腹中十個月。生你三
    百六十骨節。先生那一塊起首。

    橫曰。我母親懷我之時。弟子端然正坐。住一間現成房子。不識
    不知。那裡知道這些奇事。

    祖曰。你又說修一身之法。及至問你。你又不知。我今說明與你。
    你可牢記在心。你母親生你是男。先生你南天門一塊。所以男便
    為天。生你腦頂之時。抽母腦蓋之神。所以母頂痛二個月。你可
    知道此情否。若生你是女。先生腳底湧泉之穴。所以女就為地。
    生你湧泉之時。抽母腿肚之脈。所以膝痛九十天。你亦可知道麼。

    橫曰。弟子更不知也。

    祖曰。我再問一樁事。你母懷你腹中時。你可知道有性無性。

    橫曰。千層皮裹。如何曉得。

    祖曰。為人那有千層皮。不過一層肉耳。但凡人在母腹時候。娘
    的總管。對著兒的囟門。娘的臍輪。對著兒的臍輪。帶在兒口中。
    抽吸母之血脈。若是男。在母的左腰梁上。是女。在母的右腰梁
    上。每一日娘的臍輪帶在兒口中啣住。抽母親的血脈。是為臍乳。
    候至瓜熟蒂落。方才降生。

    我今明指破。古來無痛不生。無痛不死。母親生你之時。在臍輪
    之上一寸三分。痛如刀割。始生你下來。你將死時在臍輪之下。
    一寸三分。痛如螃蟹落湯鍋一般。便死也。母親生你。端正臨盆。
    坐草之時。又要母親的本錢。那時母親用下醍醐灌頂之功。連運
    三口元氣。與孩兒作根本。有一口元氣。灌在孩兒囟門之內。孩
    兒即刻墜地。母親的本錢。分一半與孩兒。留一半養自身。母親
    將三口元氣。盡皆交付與孩兒。其母便死。其兒便生。此乃子脫
    娘之身命也。即是分作兩分。與孩兒多寶佛塔。娘本釋迦佛是也。

    你在母腹之中。有三元不足。天元地元人元。

    天元不足。囟門不開。這點靈光難進。
    地元不足。膝蓋未生。恐怕就跳出紅塵之地。
    人元不足。口齒不生。恐怕就嚼餐眾生之肉。

    生你落地時。微微一陣清風。送進靈光之性。投於兒竅。名為這
    投命。才為安身之地。此時就叫。滾芥投鍼。這一點靈光。若投
    得著。嬰兒就哭。若投不著。名為坐不收。母親空費辛苦一場。

    老祖說罷。宗橫盈面弔淚說道。弟子枉費一場修行。今日方知生
    死門戶。卻原來我先前所說的。都是別人說現成的。所以七長八
    短。總不方圓。

    祖曰。弟子你般般都會。件件皆通。我且問你。但不知人死先從
    那裡死。

    橫曰。弟子懵懂。如何能知。

    祖曰。如今諦聽。與汝指示明白。大凡人死。先由湧泉乾冷。如
    同冰霜。痛如刀割。方為斷根。腳底湧泉為地根。若地根斷了。
    接連天根一斷。這點靈光。安坐不牢。此時透上雙林樹。現出金
    針明亮。直上崑崙山頂。生從南極而來。死從北極而去。你們雖
    是修行。生死不能明白。

    今又問你。母親懷你十個月。抽丁拔髓。從那裡抽起來。害一百
    單八難。又從那裡害起來。你可會通否。

    橫曰。弟子愚昧。焉能會通。

    老祖叫道。你入跟前跪下。待我把根由情趣。從頭解說與你。你
    今修行。圖名掛號。未究實理。那明其情。只徒穿黃衣。拿素珠。
    東來西去。哄弄迷人。口說修。心不修。貪財愛寶。盈門混過。
    虛名假利。而甚道昧。


    017→說胎骨經

    予將胎骨經。從頭細說真。自然有定見。牢牢記在心。

    我今日。把生身。情由細論。
    本娘親。十月胎。苦中育成。

    一年中。四季天。娘身慘甚。
    養胞胎。溫火候。漸漸功盈。

    一個月。長腜胎。草頭露影。
    不見蹤。不見跡。無名無形。

    二個月。長胚胎。陰陽交應。
    你娘親。上牙床。如醉如昏。

    睡牙床。懶翻身。四體捆緊。
    起身來。難行步。頭重腳輕。

    三個月。長靈胎。身長六寸。
    你的娘。懷著你。如病來侵。

    長一骨。挽一骨。抽丁拔髓。
    熱烹心。想冷湯。即刻到唇。

    茶不思。飯不想。朝日昏悶。
    行不安。坐不甯。如病纏身。

    四個月。長靈胎。四肢已定。
    先生腳。後生手。秋夏春冬。

    生兩手。本娘的。血脈抽運。
    對紗窗。做針線。背酸難伸。

    生兩足。透玄關。湧泉血奔。
    走平地。似高山。膝蓋酸痛。

    你如今。來修行。未聞其正。
    把根本。都忘懷。忤逆娘親。

    五個月。長靈胎。五體端正。
    長天靈。成腦蓋。老母頭疼。

    前八天。後八天。生死門徑。
    左八天。右八天。玄牝之門。

    長頭髮。蓋眉腔。嘔吐發暈。
    似泥牛。翻海底。娘受惡心。

    你如今。來修行。不知路徑。
    入空門。悟空幻。怎報娘恩。

    六個月。長靈胎。六根分性。
    先通眼。後通耳。鼻舌全成。

    通眼光。與孩兒。娘眼混沌。
    通耳音。與孩兒。娘耳吼聲。

    長舌根。與孩兒。枝新葉嫩。
    兒三花。碧秋水。舌上生津。

    你如今。已修行。道行不懂。
    眼觀色。耳聽聲。鼻舌香聞。

    口食肉。談人過。心存不正。
    把爺娘。埋葬了。墮落深坑。

    七個月。長靈胎。七竅方定。
    左心肝。右肺腑。虎嘯龍吟。

    長脾胃。完倉廩。大小分景。
    你娘親。元氣薄。痛疼在心。

    前朱雀。後玄武。膀胱兩腎。
    日漸催。身體大。行重千觔。

    完全了。寶藏庫。娘思餮飲。■餮同餐\r
    有多少。好珍饈。不敢沾唇。

    坐落在。雲陽市。隨用有分。
    若坐在。邊夷地。那得隨心。

    富貴家。享榮華。不勞心性。
    貧窮人。經記議。朝暮忙昏。

    到晚來。娘煩悶。如害重病。
    你如今。拋別娘。怎報深恩。

    八個月。長靈胎。八脈旺運。
    七寶池。八德水。八獄歸身。

    到晚來。母睡覺。難以安穩。
    枕頭矮。娘氣喘。難動難行。

    走路時。娘與兒。如同鴉並。
    娘口渴。吃涼水。賽過寒冰。

    吃滾水。飲熱漿。燒腸難禁。
    母低頭。背腰屈。鋸解之形。

    兒飢餓。吸娘血。娘心飽悶。
    百般苦。為懷兒。許多艱辛。

    你如今。做道人。身長體硬。
    怎答報。生身母。懷胎之恩。

    九個月。長靈胎。三還九運。
    忽一日。兒轉換。刀割娘心。

    左轉時。是男子。六陽朝進。
    在腹中。行子道。手捧娘心。

    右轉時。是女子。六陰氣運。
    有一日。降下生。腰膝酸疼。

    你如今。做道人。昇降不運。
    執有為。假裝相。怎報娘恩。

    十個月。胎已足。瓜熟蒂落。
    臨產時。娘坐草。九死一生。

    第一怕。討鹽生。兩手下掙。
    橫腹中。難分娩。膽落魂驚。

    第二怕。離胞生。娘難保命。
    全不分。冷與熱。坐臥不寧。

    第三怕。掩背生。娘心苦甚。
    坐草時。千般苦。難訴難分。

    第四怕。分尸生。娘數已盡。
    是前生。冤孽債。取命歸陰。

    第五怕。推腸生。五臟翻整。
    賽屠家。難下手。叫不絕聲。

    第六怕。荷胞生。弓開努勁。
    夾膝上。似搭箭。墮落生人。

    第七怕。蟠腸生。命難救整。
    兒又死。娘又亡。母子同行。

    第八怕。墜腸生。兒降生命。
    母衣胞。不下來。命送殘生。

    第九怕。踏蓮生。雙足跪蹬。
    雖然是。留得母。死中逃生。

    端一盆。清淨水。將兒洗淨。
    污穢水。傾在地。帶罪不輕。

    到三朝。湯餅會。傷生害命。
    款諸親。欠命債。罪歸娘親。

    洗穢衣。對天晒。冒犯難禁。
    行堂前。走灶屋。得罪神明。

    造下了。血河罪。輪迴罪等。
    那有個。真孝子。替娘受承。

    論母親。生身苦。實難表盡。
    還有那。養身恩。傳與你聽。

    乳三年。育九載。費力太甚。
    有移乾。與就濕。萬苦千辛。

    三伏天。抱兒睡。熱毒氣勝。
    娘受苦。心甘願。時憂兒身。

    到冬令。娘臥濕。怕兒受冷。
    冒風寒。急調治。受盡耽驚。

    局屎尿。忙放碗。把兒洗淨。
    不嫌臭。洗屎片。更換尿裙。

    富貴的。有換洗。到不打緊。
    貧窮人。無洗換。難把方生。

    出痘疹。與病痛。時刻憂悶。
    懷轉背。背轉懷。許願求神。

    捨銀錢。請良醫。不辭遠近。
    直憂到。病痊愈。方才丟心。

    吃娘的。多少乳。娘容枯甚。
    退娘親。千千萬。元氣精神。

    娘如此。既結子。花必殘甚。
    子當要。固其仁。不失性根。

    根本壞。曷為人。天道怎應。
    天宮內。並無有。不孝真人。

    汝今朝。既修行。希賢希聖。
    將娘親。生養恩。如何還清。


    018→孝親之道

    宗橫聽罷。痛哭不已。我枉出家修行。何曾知道胎骨經中之理。
    父母生養之德。今得明師教訓。初開茅塞。

    正所謂。

    樹欲靜而風不息。
    子欲養而親不在。

    但不知如何能報阿娘產生之恩。出離地獄之苦。

    老祖曰。

    恭敬虔誠。即是尊親。
    名成利就。即是榮親。
    晨昏定省。即是敬親。
    劬勞奉養。即是孝親。
    一呼百諾。即是順親。

    乃後天倫常之道。可謂全一順字。何能答報親恩。汝欲答報親恩。
    脫離地獄之苦。必要抽爻換象。修成返本還原之功。功成超玄拔
    祖。方報雙親無量之恩。可謂全一孝子。

    汝今假名為道人。不知所以為道。拋親遠遊。混度終朝。更未識
    父母何等懸望。細聽指明。

    親將孩兒撫養大。望做悲喪送孝人。
    那思道人心似鐵。拋別爹娘往外行。

    兒別父母不大緊。父母想兒箭穿心。
    又愁無飯充兒飢。又怕無衣遮兒身。

    腳踏異地無投奔。眼觀生人有誰親。
    紅日西沉添悽慘。悲悲切切守房門。

    三春花明鶯帶恨。九秋菊開雁悲鳴。
    夏至子規啼綠野。冬來班馬蕭蕭聲。

    睡覺時至三更夢。夢見兒歸笑吟吟。
    忽然惺覺覓不見。只得含淚望月星。

    枕邊流盡傷心淚。堂前望穿雙眼睛。
    傳書寄信望兒轉。對面不親問誰人。

    求神拜佛多保佑。只願孩兒轉家門。
    抽籤問卜無靈應。燒香許願無信音。

    離別雙親猶自可。飄流浪蕩無定憑。
    道衣道帽猶然像。焉知三清並五行。

    朝山拜廟四方化。滅真弄假哄迷人。
    三災八難無人管。同伴道友幾個真。

    或住菴堂並寺院。徒誦經卷混光陰。
    只說修仙而悟道。那曉根源無處尋。

    我今一言而道破。何必裝樣徒虛聞。
    皈依佛法僧三寶。即是自身精氣神。

    感應慈悲與忠恕。三教原來同一心。
    仙道原從人道起。西方多是忠孝人。

    持齋守戒成大道。超拔祖宗並諸親。
    我今一一說爾聽。單救爾身出苦淪。

    聖凡兩層都道破。不枉你今拜我身。

    +

    卻說宗橫聽罷。愧悔不已。哭泣不堪。一心改邪歸正。修悟正覺。
    答報雙親生養之恩。只得俯伏跪地。哀求正法。

    老祖曰。你今既已痛心改悔。哀求正道。須備供儀。憑佛立願。

    宗橫一一備齊。誠跪佛前誓曰。弟子得道之後。若有二心。永墜
    萬劫沉淪。

    老祖曰。

    求道弟子要誠心。遵皈守戒依法行。
    十惡八邪均除盡。三畏九思概要遵。

    指示一竅虛靈性。至善之地牽六神。■牽有作率
    六根清淨塵不起。五蘊皆空幻不生。

    人法兩忘寂中寂。混元一气見虛空。■气有作無

    再說偈曰。

    一竅虛靈性。先天至道根。悟徹動中靜。
    方識主中賓。煉至無人我。了死便超昇。


    019→再讚十字

    卻說老祖。將生死情由。下手功程。一一開示明白。又怕宗橫不
    明天道。玄妙精微。逐一指破。以便參悟。再讚十字偈曰。

    囑弟子。要明白。修道妙著。
    掃三心。飛四相。一竅包羅。
    倘著相。求文字。能說會講。
    恁修者。牛毛廣。成如牛角。
    有智慧。明自己。真種一個。
    朝而參。暮而煉。性定神和。
    存元神。養元氣。煉精採藥。
    定知靜。識剛柔。波羅蜜多。
    有黃老。戲魚躍。分清別濁。
    牛羊鹿。駕三車。運轉黃河。
    遊雙林。見仙桃。群林奉賀。
    桃不大。包天地。日月山河。
    這仙桃。其中的。美味甚妥。
    服一粒。能享壽。五百年多。
    這桃中。真美景。實難道破。
    龍交虎。龜戲蛇。共成一窩。
    見牛郎。河東來。鵲橋上過。
    見織女。他又在。河西弄梭。
    見水面。無底船。仙佛同坐。
    見水中。魚化龍。鱗甲現波。
    見老翁。任把釣。船尾上坐。
    見八仙。來過海。齊唱仙歌。
    南極翁。跨仙鶴。中艙落坐。
    觀音母。坐船頭。會同圓覺。
    目蓮僧。執錫杖。十王朝賀。
    諸仙佛。齊滿載。共上天河。
    通天河。遊過去。崑崙打坐。
    一個個。吃的是。波羅蜜多。
    崑崙頂。有多少。仙宮樓閣。
    無極殿。瑤池命。三教同科。
    有一座。三清殿。元始正坐。
    左靈寶。右老君。並坐顏和。
    有一座。靈霄殿。玉皇上坐。
    四天王。八菩薩。鎮守瓊閣。
    有一所。大雄殿。文佛上坐。
    講經文。說道法。玉律金科。
    鸚鵡鶴。頻伽鳥。善聽講法。
    群弟子。齊合掌。口念彌陀。
    這其中。玄妙語。實難細解。
    仰弟子。將心經。用意揣摩。
    觀自在。多菩薩。不離這個。
    遠顛倒。離夢想。永證大羅。


    020→死前幻象

    卻說老祖。將修道妙景。說與宗橫。又恐不知臨歸之日。成道
    應驗。孽魔現幻。奪舍情形。一一分明。俾宗橫心神歸舍。不
    致墜於侵害真靈。方能成其正果。永證菩提也。為開示曰。

    叫弟子。坐一傍。細剖你聽。
    悟玄妙。要知道。佛法蘊精。

    想從前。你修身。胡行一陣。■身有作道
    那裡知。有這些。未來奇情。

    雖然是。學神仙。不知性命。
    要脫了。臭皮囊。方能成真。

    這生來。與死去。有誰考證。
    我今日。明以告。後為據憑。

    有功果。圓滿日。不防生病。
    四大肢。現疼痛。預知回程。

    一天鼓。打不鳴。神氣難運。
    二舌眼。拴不倒。命盡時辰。

    三看眼。上藍霧。神光不定。
    彈後腦。破鑼聲。歸空日臨。

    四漕溪。水乾了。將死情景。
    手摸額。骨頭大。有命不存。

    五舌下。無津液。危急大症。
    腳掌心。如針剌。恁救不能。

    六臍下。疼連心。叫天不應。
    天根倒。地根斷。氣絕神奔。

    七鼻端。準頭歪。進望保命。
    腰疼痛。上頂門。即赴幽陰。

    有丹方。好硃砂。明亮如鏡。
    好細茶。加一錢。化痰清心。

    頂門心。兩腳心。疼痛所應。
    按時痛。準應在。某時脫塵。

    子時中。腰心痛。不消算命。隔十八。天明時。寅刻身傾。

    丑時中。頂心痛。大數將盡。七日內。到黃昏。一旦終臨。

    寅時中。腳心痛。死日有信。半個月。人靜時。駕鶴昇雲。

    卯時中。腳心疼。天不留命。三十天。日正中。脫苦辭塵。

    辰時中。腳心痛。十日相近。到半夜。鼠偷糧。命盡時辰。

    巳時中。頂心痛。丹書詔請。至七日。猴掛印。法身騰雲。

    午時中。腳心痛。祿馬倒運。二六時。豬拱泥。西方不停。

    未時中。腳心痛。不久數盡。一七天。馬放山。去會佛尊。

    申時中。腳心痛。天宮放信。十二天。人定後。跨鶴出塵。

    酉時中。腳心疼。藥難治症。到十八。虎出林。一定歸陰。

    戌時中。腳心痛。十日命盡。龍抱柱。大數終。怎能留人。

    亥時中。頂心痛。脫塵更近。四日內。龍出海。去見娘親。

    知時日。安排人。凡時料應。
    放几坐。倍念佛。莫動他心。

    叫他守。玄關竅。存神定住。
    使三魂。合七魄。凝聚歸根。

    所怕者。累劫冤。不放成正。
    見一切。幻化景。認定把憑。

    見幢幡。合寶蓋。休同並進。
    或樓台。與殿閣。不可去行。

    見房屋。不可入。心莫混沌。
    若飢渴。見凡物。不可沾唇。

    見白蓮。黃車輦。馬驢現景。■黃有作黑
    見音樂。彩女現。奪神妖精。

    見彩色。美婦人。豬狗禽影。
    切不可。隨他去。轉胎化形。

    見過街。紅車輦。紅福誘引。
    倘若是。同著行。墮了法身。

    修行人。觀世音。性命煉穩。
    戰退了。魔王陣。空身空心。

    到臨危。總不要。貪戀美景。
    只恐怕。錯投胎。誤了自身。

    祖曰。凡人在世修行。要看臨終一著。臨終雜境現前。接引迷混。
    須當覺察。指示與你。

    釋迦接引野狐胎。觀音接引是龍胎。
    勢至接引是虎胎。文殊接引是龍胎。

    叔伯接引是貓胎。一切旗旛飛禽胎。
    寶蓋接引鳳凰胎。四轎接引螃蟹胎。

    宮娥禮拜猿猴胎。蓮台車輦驢馬胎。
    宮人禮拜大虫胎。玲瓏瓔珞奴婢胎。

    浮橋渡江濕生胎。金光紫霧大虫胎。
    千層寶塔螳螂胎。瓊花樓台蜜蝶胎。

    金銀轎子是卵胎。笙簫鼓樂豬羊胎。
    若見紅衣童子接。投生大官洪福胎。

    若見西山一皓月。白衣僧引見如來。

    偈曰。

    學道之人莫心高。恐怕臨終無下稍。
    三寸氣斷迷了路。枉在娑婆走一遭。

    臨終緊急防昏亂。輪迴路上萬萬條。
    堅固念頭拴意馬。六門清淨得逍遙。

    臨終九竅奧妙偈。

    樓臺鼓響萬人驚。一聲震動定太平。
    因甚今朝鼓不響。整備衣冠急行程。

    雁門關上亮金燈。量天尺內看分明。
    吾今指示真端的。神光不照便行程。

    獅子關上紛紛亂。天門頂裡亮金燈。
    有錢難買長不死。躲得無常定南針。

    土橋關上亂紛紛。柱倒橋榻步難行。
    滿堂孝眷雙流淚。尋塊寒磚自安身。

    金銷關上看花開。木人穿靴脫了胎。
    優缽花開行上路。漕溪水乾歸去來。

    般若關上亂忙忙。緊防太子動刀鎗。
    滾鍋螃蟹慌張了。五氣都來混中央。

    水火關上定陰陽。左三右四不商量。
    二龍戲珠前收拾。龍離深潭上天堂。

    波羅關上冷侵侵。蘆芽穿頂甚分明。■頂有作膝
    六賊落了黃金地。油乾燈滅便行程。

    十殿閻君都躲過。飛身跳出涅槃門。
    九關穿透少人知。分開九關透天機。

    清風路上穿一箭。崑崙頂上證菩提。

    +
    修行人。難知此理。識得破。便可圓成。但凡一切接引。都是胞
    胎。闖入四生六道。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斷輪迴。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不能了脫生死。惟有先天大道一字。才是藏經骨髓。才了得生。
    脫得死。惟有西來大意主人公來接。便可去也。又無聲色。

    譬如大海之中。四方無邊一隻度船。不知東西南北。不能到岸。
    忽然天降。一曉陰陽之人。下一定南針。才知去路。才到彼岸。
    只見西南山上一輪明月。一道白光化為白衲。即是阿彌陀佛來接
    引。跟了他去。竟至極樂上品。無生上果。彌陀眷屬即成佛道。
    不生不滅。石爛海乾。永無朽壞。此乃天宮聖境。

    偈曰。

    雙林涅槃少人知。知音誰不願皈依。
    若還得遇歸空記。得免輪迴上天梯。

    路頭步步往前行。西邊松竹似麻林。
    道路崎嶇須仔細。單與彌陀作證盟。


    021→光明大路(待續)

Page 7 of 7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