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貼]如何煎煮中藥和服用中藥
Posted by 無鹽蛇蠍 on 4 7 月, 2005 在 3:02 下午中藥飲片煎煮牽涉到很多問題,可是因為藥房的處理,所以也就變成要患者被動的配合,大部分的必要常識也就能夠簡化下來。
因為講的太多,藥房已經抓好藥了,患者想要怎樣煎也沒辦法,所以以下提到幾點是患者能低限度做到的。
中藥的有效成份是否能被煎出來,與它的材質與煎煮時間有關,例如礦物質就需要久一點的時間,所以傳統要求必須先煎。
而質地較輕含有揮發油較多的花瓣葉片,就要後下,也就是煎快好了再放下去煎幾分鐘。
其他的植物的根莖種子等質地較重者的數量多寡,才是醫師所認定要求的煎煮時間。
但是藥房大多把質地輕重不同的中藥都混合在一起了,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還是可以分一分來增加煎煮的有效率,通常礦物類的藥物都會用小布袋裝起來,所以這一袋可以先撿出來放在煎藥壺的最底層,這樣就有較長的加熱時間。
然後在把質輕蓬鬆的樹葉類或是花瓣類的藥材撿出來,最後放或是就直接放在所有藥物的最上層,這樣煎煮的時間最短,可以避免揮發類的成份因為煎太久揮發光了。
一般煎煮時間是以加入幾碗水來控制的,但是每個家庭的碗大小不一,所以我們一般的建議都是請病人把藥材放入藥壺中,再加水加到淹蓋過藥材就可以了。
除非藥材種類集中在根莖種子類或是礦物質,質量重體積小,這時候才會另外交代大約是加幾碗水,這樣因為材質不同而有不同的煎煮時間要求,是必須靈活變化的。
通常一帖藥煎兩次,這兩次的藥汁要混合之後再平分,才能得到相同的藥物濃度,不過一般大都是不遵守這個規定,不過還是提出來給大家參考。jojowong replied 20 年, 2 月 前 8 Members · 17 Replies -
17 Replies
-
中藥飲片煎煮牽涉到很多問題,可是因為藥房的處理,所以也就變成要患者被動的配合,大部分的必要常識也就能夠簡化下來。
因為講的太多,藥房已經抓好藥了,患者想要怎樣煎也沒辦法,所以以下提到幾點是患者能低限度做到的。
中藥的有效成份是否能被煎出來,與它的材質與煎煮時間有關,例如礦物質就需要久一點的時間,所以傳統要求必須先煎。
而質地較輕含有揮發油較多的花瓣葉片,就要後下,也就是煎快好了再放下去煎幾分鐘。
其他的植物的根莖種子等質地較重者的數量多寡,才是醫師所認定要求的煎煮時間。
但是藥房大多把質地輕重不同的中藥都混合在一起了,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還是可以分一分來增加煎煮的有效率,通常礦物類的藥物都會用小布袋裝起來,所以這一袋可以先撿出來放在煎藥壺的最底層,這樣就有較長的加熱時間。
然後在把質輕蓬鬆的樹葉類或是花瓣類的藥材撿出來,最後放或是就直接放在所有藥物的最上層,這樣煎煮的時間最短,可以避免揮發類的成份因為煎太久揮發光了。
一般煎煮時間是以加入幾碗水來控制的,但是每個家庭的碗大小不一,所以我們一般的建議都是請病人把藥材放入藥壺中,再加水加到淹蓋過藥材就可以了。
除非藥材種類集中在根莖種子類或是礦物質,質量重體積小,這時候才會另外交代大約是加幾碗水,這樣因為材質不同而有不同的煎煮時間要求,是必須靈活變化的。
通常一帖藥煎兩次,這兩次的藥汁要混合之後再平分,才能得到相同的藥物濃度,不過一般大都是不遵守這個規定,不過還是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
喝藥的時間如果是加了動物類的藥,因為煎出來比較有腥味,會請病人不要空腹服藥,以免反胃作嘔。
如果是補藥類的方子,評估病人的消化情形良好,是可以在空腹時服用,其他清熱消炎藥須飯後服。
高貴的藥材如韓國人參,須用有內外鍋的電鍋另外長時間燉,這樣才能把藥物精華燉出來,也避免被其他藥材吸收過去。
第一次煎藥稱為頭煎,必須用水浸泡半小時以上,讓藥材吸飽水分,這樣才能完全的煎煮出有效成份。
煎藥過程如果照顧不周煎焦掉了,冒出縷縷輕煙,那麼這帖藥就要丟掉了,不可以再加水煎。
煎煮的器材的選擇。
以一般的經驗是廚房有的鍋子都可以,不過要有蓋子的,如果是有長期煎藥的需要,那麼可能就需要自動的煎藥壺。
這樣是避免因為用瓦斯爐煎藥的麻煩。自動煎藥壺的市場品牌頗多,不過因為技術樑又不齊,所以種類也就多到讓我們眼花撩亂。
最好是選擇有較好口碑的,有售後服務的,因為煎煮之後的清洗或是加太多水會溢出來,這些會造成線路接觸不良,所以可能是經常需要維修的。
小孩煎藥是煎成半碗以利服藥,這裡提供一個方法,是在煎藥壺的底下放入幾個石頭就可以了。
服藥時間,通常只要間隔七小時以上就可以,例如早晚或是中午晚上,只要不是兩次的藥汁一起喝就好。
和西藥的間隔,通常的建議是在西藥服用後一小時到半小時都可以,除非有特殊用藥才另外建議。 -
下面引用由懸壺子在 2005/07/04 11:05pm 發表的內容:
呵呵 版主美女 有沒有收集到 哪些中藥是先下、後下呢??
不錯…嘿嘿
我只知道
先吃苦後嚐甘
嘻嘻 -
下面引用由無鹽蛇蠍在 2005/07/05 00:29am 發表的內容:
嘿嘿
我只知道
先吃苦後嚐甘
嘻嘻嘻嘻
Emma就知有些藥有毒性
要先下,使其毒性中和或消失
有些藥要後下
保持藥性哦
有些藥會因煲的時間長短而改變藥性的
可能記錯,是電視說的 :em17: :em20: :em17: -
下面引用由Emma在 2005/07/06 01:56am 發表的內容:
嘻嘻
Emma就知有些藥有毒性
要先下,使其毒性中和或消失
有些藥要後下
…呵呵 Emma小姐知道那麼多呀 :em21:
先下的藥有
石膏、滑石、代赭石、石斛、自然銅、…….金屬類和礦石類
後下藥有
薄荷、荊芥、白芥子、鉤藤、全蠍等等… -
下面引用由鑫鑫在 2005/07/16 03:24pm 發表的內容:
個人喜歡用明火煲, “明火煲”出來的藥比”電子煲”煲出來的藥濃郁得多, 火喉夠,鑫鑫小姐 “明火煲”…請幫我們解釋一下 :em22: 謝謝
-
[ 這篇文章最後由鑫鑫在 2005/07/18 00:32am 第 1 次編輯 ]
下面引用由懸壺子在 2005/07/16 09:47pm 發表的內容:
鑫鑫小姐 “明火煲”…請幫我們解釋一下 謝謝明火……當然不是以5味真火來煲,, 我所指”明火煲”是用火爐來煲, 因為用火煲, 熱度足, 所以特別出味。
其實煲得多了, 就會清楚知道, 以你家中的火爐, 要煲多少時間才可飲用。
不同的爐, 所需要煲的時間也不一樣, 因為大家的火喉大細也不一樣。如同樣的藥, 同樣的水, 有的半小時就可飲用, 有的要45分鐘才可飲用, 要看你家的火爐而定。
不同的藥, 所雖要的時間來煲也不一樣, 桱部份吸水力低, 煲的時間會長些。葉部份吸水力強, 煲的時間會短些。藥的多少, 所需要煲藥的時間也不一樣。
不同的藥煲, 所煲出來的湯藥其實也不一樣。以前未有電子煲和炭燒煲的時候, 都會用砂煲, 以前的砂煲其實不錯, 可用上幾年。但後來質樸越來越差了, 只不過是把水放入煲內, 不一會兒, 煲身外境有水出, 可怕。
6年前我買了個炭燒藥煲, 煲身跟砂煲形一樣, 只不過是HK$ 88.00, 發覺自己沒有買錯, 煲出來的藥跟砂煲一樣。本人試過用電子煲, 好方便, 不用看火, 但發覺…..當煲完的時候, 如果立即把湯藥倒出, 會有一碗幾或差不多兩碗, 要再等一會兒, 湯藥被煲內的藥材吸了一部份水時, 才會是一碗, 換言之湯藥會被藥材吸回了部份的藥才可喝, 那麼功效就………小了 :em18:
而一般明火來煲, 所為煲好應該是一碗, 而且是比電子煲所煲出來的湯藥較濃郁, 因此個人比較喜歡用明火煲。 -
下面引用由懸壺子在 2005/07/06 08:03pm 發表的內容:
後下藥有
薄荷、荊芥、白芥子、鉤藤、全蠍等等…後下…由於有部份藥不可煲太久, 煲太久會失去其功效, 或功效有變, 因此要後下。
有些後下是煲幾份鐘, 有些是浸泡, 兩者作用都有所不同, 同是發揮藥其功效。
-
懸壺子 贈與 鑫鑫 2000 美元以示鼓勵
下面引用由鑫鑫在 2005/07/17 12:51pm 發表的內容:
明火……當然不是以5味真火來煲,, 我所指”明火煲”是用火爐來煲, 因為用火煲, 熱度足, 所以特別出味。
其實煲得多了, 就會清楚知道, 以你家中的火爐, 要煲多少時間才可飲用。
不同的爐, 所需要煲的時間也不一樣 …謝謝鑫鑫小姐這麼詳細的解說… :em11: :em21: :emm37: :emm12: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