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紫蘇
[watermark]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on
唇 形 科
味辛、性溫、無毒
莖葉治外感風寒、胸悶嘔吐、紫蘇解魚蟹毒,也是食品的良好調味料
發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定吼喘、安胎
懸壺子按:下面資料僅供參考,生病請找醫生!
藥效作用
1.抗菌作用:對基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有抑菌作用。
2.止血作用:外用有相當好的止血效果。
3.安眠作用。
蘇子,寒飲喘咳宜蘇子,但能泄真氣,氣虛久咳,陰虛喘逆皆不可用。
[UploadFile=940102_1119450792.jpg]
本草備要云
宣發表、散寒
味辛入氣分,色紫入血分,香溫散寒。通心利肺,開胃益脾,
氣香入胃。發汗解肌,和血下氣,寬中消痰,祛風定喘。止痛
安胎,利大小腸,解魚蟹毒。
多服泄真人氣。
時珍曰)同陳皮、砂仁,行氣安胎。同霍香、烏藥,溫中止痛。
懸壺子按:下面資料僅供參考,生病請找醫生!
同香附、麻黃,發熱解肌。同芎藭、當歸,
和血散血。同桔梗、枳殼,利膈寬腸。同蔔子、杏仁,消痰定喘。
同木瓜、厚朴,散溫解暑,治霍亂腳氣。
氣香者良,宜橘皮,忌鯉魚。炒研用。蘇葉溫散。
「蘇子」與葉同功,潤心肺,尤能下氣,定喘止嗽,消痰,
利膈寬腸,溫中開鬱。有蘇子降氣湯。
「蘇梗」下氣稍緩,虛者宜之。葉,發汗散寒。
梗,順氣安胎。
子,降氣開鬱,消痰定喘。
表弱氣虛者,忌用葉。腸滑氣虛者,忌用子。
底下的紫蘇相片,全由水寒姐授權提供
再來是綠色葉的青紫蘇
[UploadFile=940103a_1119450841.jpg]
當紫蘇要開花時,葉子會變得很不一樣呦!
[UploadFile=940104_1119450884.jpg]
抽花苞時那深紫紅色看起來超美的
[UploadFile=940105_1119450940.jpg]
像不像穿著紫色澎澎裙的少女呢?
[UploadFile=940106_1119451008.jpg]
紫蘇故事的由來
在我們中藥裡,流傳這麼一個紫蘇的故事
據說最早發現它的是華佗,那年夏天,
華佗在江南河邊採藥,觀察到一隻水獺
逮住一條大魚,囫圇飽餐一頓後,水獺
肚皮撐得像鼓,難受得在水裡岸上來回
翻滾折騰,後來爬到岸邊一片紫草旁,
吃了些草葉,再躺會兒竟沒事了,華佗
便記在心上,日後入藥解海鮮毒。後來
更發現,感冒去寒治頭痛也有效,還可
以促進血液循環、健脾胃、安胎、利尿
、鎮咳和除痰,好處說都說不完,難怪
日本人會對紫蘇那麼著迷。
華佗原本想:既然病人吃了會感到舒服,
就叫「紫舒」吧!怎麼變成紫蘇,沒人清
楚,想來又是一樁時間長流裡以訛傳訛的
美麗錯誤,反正,是舒、是甦、或是蘇,我都喜歡。
中草藥入門學
懸壺子按:下面資料僅供參考,生病請找醫生!
紫蘇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莖葉。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脾經。
【功效】發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臨床應用】
1.用於感冒風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生薑同用;如表症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
2.用於胸悶、嘔噁等症紫蘇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噁,不論有無表症,均可應用,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3.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中魚蟹毒後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薑同用。
【處方用名】紫蘇、紫蘇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紫蘇既能發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氣寬中、解鬱止嘔,故對風寒表症而兼見胸悶嘔吐症狀的,使用本品,很是適宜;或無表症而有氣滯不暢症狀的,也可用於宣通。如配藿香、陳皮則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則解鬱寬胸。
【方劑舉例】香蘇散(《和局方劑》):香附、紫蘇、陳皮、甘草治外感風寒、內有氣滯、頭痛無汗、胸膈滿悶、噫氣惡食。蘇羌達表湯(《通俗傷寒論》):蘇葉、防風、光杏仁、羌活、白芷、廣橘紅、生薑、茯苓皮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項強痛、骨節煩疼、無汗而喘、胸痞噁心。
【文獻摘錄】《別錄》:「下氣,除寒中。」《藥性本草》:「以葉生食作羹,殺一切魚肉毒。」《本草綱目》:「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本草正義》:「紫蘇芳香氣烈….外開皮毛,泄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鬱結而利氣滯。」
本草求真 清 黃宮繡
紫蘇〔芳草〕
{?肺寒氣內客}
紫蘇〔耑入肺,兼入心脾〕背面俱紫,辛溫香竄,五月端午採用。凡風寒偶傷,
氣閉不利,心膨氣脹,並暑濕泄瀉,熱閉血?崩淋,喉腥口臭,俱可用此調治;
取其辛能入氣,紫能入血,香能透外,溫可煖中,使其一身舒暢,故命其名曰蘇
〔蘇與穌同〕。是以時珍謂其同橘皮、砂仁,則能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
則能快氣止痛;同麻黃、葛根,則能發汗解肌;同芎藭、當歸,則能和營散血;
同木瓜、厚朴,則能散濕解暑;同桔梗、枳殼,則能利膈寬中;同杏子、菔子,
則能消痰定喘;要皆?肺利氣之品,雖其氣味淺薄,難以奏效,但久服亦能泄人真氣,
虛寒泄瀉尤忌;即安胎和胃藥中,用之不過取其辛香,暫調胃寒氣滯之症,
豈可概用久用,以陷虛虛之禍耶。〔宗奭曰:紫蘇氣味香散,今人朝暮飲紫蘇湯,
無益,醫家謂芳草致豪貴之疾者,此有一焉;若脾胃寒人,多致滑泄,往往不覺。〕懸壺子按:資料僅供參考,生病請找醫生!
{蘇梗,蘇子}
梗下氣稍緩,子降氣最速〔務本新書云:凡地畔近道,可種蘇以遮六畜,收子打油,
燃燈甚明。弘景曰:蘇子下氣,與橘皮相宜。〕,與橘紅同為除喘定嗽,
消痰順氣之藥。〔葉發汗散寒,梗順氣安胎,子降氣開鬱,消痰定喘;
表弱氣虛者忌用葉,腸滑氣虛者忌用子。〕但性主?泄,氣虛陰虛喘逆者並禁。
宜橘皮,忌鯉魚。子炒研用。
[/watermark]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