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岁禅师遗方(续)
胰 腺 炎
食不下,嗳气,一动就咳。
柴胡10g 赤芍15g 枳壳10g 玄胡10g 黄芩10g 川芎6g 甘草6g 酒大黄10g
糖 尿 病
白术15g 云苓15g 陈皮10g 柴胡10g 升麻10g 苍术15g 甘草3g 益智仁20g(盐水炒) 车前子7g(布包煎) 生山药120g 生花粉120g
先用水3斤煮取药水1斤半,药渣再用水2斤煮取药水1斤。两次共取药汁2斤半,随意饮取,不拘次数。每日饮服剂数,随病情轻重而定。
山药25g 云苓20g 天花粉15g 瞿麦12g 制附片1.5g
小便多者山药为君,小便不利者云苓为君。
茯苓30?60g 熟支60?180g 天花粉30?60g
此三方连服月余,病即渐痊。
腰腹病
不腹痛,咳喘,心跳,累,烦。
桂枝15g 白芍30g 干姜10g 大枣10g 甘草3g 黄芪15g 当归15g 饴糖
肚内生瘤
丹皮10g 银花10g 连翘10g 台乌10g 小茴香8g 土茯苓10g 木香10g赤芍10g 青皮10g 乳香6g 没药6g 玄胡10g 檀香10g 香橼10g 甘草6g
气虚腰痛
苍术20g 黄柏10g(炒焦) 木瓜20g 羌活10g 独活10g 苏叶10g 苡仁30g 红牛膝20g 金毛狗脊30g
中风痊愈后,原来肚腹、腰肋疼痛,未见好转,故主方治之。
赤茯苓20g 猪苓20g 泽泻15g 栀子15g 滑石30g 白术20g 木通12g 灯芯草5g 女贞子20g 甘草5g
臌 胀
小便通者用此方。
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10g 泽泻10g 肉桂10g 通草3g
大小便不通者用此方。
大叫梨根60g 通花根50g 香附40g
小儿臌胀、腹现青筋。
砂仁35g 莱菔子35g
将莱菔子捣烂,用开水泡半天,然后去渣;原水泡砂仁半天,再把莱菔水和砂仁煮干。细末兑米汤白糖服。每日2次,每次1.5g。
疝气
桔梗10g 桔核10g 台乌10g 吴萸6g 广木香10g 小茴香10g 陈皮10g 青皮10g 檀香10g 椒目20g 荔枝核10g 甘草6g 樱桃10g (阴干用)
二便不通
小便不通,肚胀,腰腿痛。
猪苓10g 泽泻10g 木通10g 滑石15g 银花15g 连翘10g 黄苓15g 黄连6g 车前子10g (布包煮) 甘草5g
大小便不通约20日。
全归25g 生地20g 玄参30g 寸冬15g 大黄15g 枳实15g 厚朴15g 桔梗15g 滑石30g 火麻仁30g(捣烂) 甘草5g
此方服后,若二便不通,再用芦竹笋煮水,加蜂蜜,外加水田缺口的水泡沫一碗同服,其效如神。
小便不通。
砂仁6g 乳香6g 没药6g 牛膝10g 荷叶6g 泡参10g 甘草3g
风湿关节炎
四肢关节痛,风湿严重,月经期腰部胀痛。
羌活15g 独活15g 杜仲20g 秦艽20g 茯苓15g 泽泻15g 木瓜15g 苍术15g 白木通10g 狗脊20g
头闷痛,面足肿,腰胸痛,皮肤起疙瘩发痒。
苏梗10g 藿香10g 羌活15g 独活15g 杜仲20g 川芎10g 佛手15g 厚朴15g 青皮10g
手足痒,起疙瘩,右足痛,麻木。
荆芥15g 薄荷10g 蝉蜕10g 丹皮15g 泡参20g 赤芍15g 大枣20g 甘草6g
头胀出汗,全身昼夜出汗,左右臂痛,右足痛,骨头冷,不能服凉或热药,只能服温药; 感冒头晕,头脚都肿。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大枣30g 生姜1片引
头痛、头晕、心慌、兼见妇科病,下身发痒。
柴胡10g 龙胆草6g 泽泻10g 当归20g 生地20g 蛇床子10g 茯苓15g 黄芩20g 木通10g 车前子15g (布包煎)
头晕痛,关节痛,腰痛。
苍术20g 蔓荆10g 防风15g 藁本15g 细辛10g 秦艽20g 菊花15g 钩藤20g 木通10g 甘草3g
风湿痛,到下午手足麻木,头晕,有时小便涩痛,脑鸣,似有风左右来往。
荆芥10g 防风10g 柴胡15g 前胡15g 蝉蜕10g 荷叶20g 山药20g 羌活10g 甘草6g
头胀痛,神经跳痛,左臂痛,关节痛,四肢乏力,手麻,腰痛,胃痛。
桂枝10g 赤芍15g 当归10g 秦艽20g 姜黄10g 防风15g 狗脊20g 甘草3g
头晕胀,三叉神经痛,有时眼睛模糊,有冷骨风和关切骨痛,常麻木抽筋,食欲不振且肚常痛,有支气管炎,咳吐白泡沫状痰,喉咙常痒,下身发烧痛,流出蛋汁色水。皮肤常痒,炎症重。禁服大凉性药。
僵蚕10g 蝉蜕10g 全虫6g 荆芥15g 防风15g 地榆10g 附片3g 干姜3g 党参20g 山药20g 大枣15g 炙甘草6g
关节炎
刺黄芩20g 地黄姜20g (炖猪足服)
水 饮
小腹胀满,积水,有响声。服药时,药碗内放盐引少许。
赤茯苓20g 猪苓20g 泽泻15g 滑石20g 木通15g 茵陈20g 栀子仁15g灯芯草5g 白术20g 黄柏15g 甘草5g
胸部积水,有水响,治陷胸症。
葶苈子15g 大黄12g 枳壳12g 黄连10g 瓜蒌12g(去油) 甘草3g 杏仁10g(去皮)
胸部窜痛,有水声,呕吐清水,胸膈膜有水积聚。
茯苓15g 法夏10g 陈皮10g 白术15g 苡仁15g 甘草5g 桔梗12g 贝母5g 苏子12g 枳壳12g 白芥12g 生姜10g
遗 精
石膏100g 甘草20g 洒糟引
阴 茎 痛
熟地30g 泽泻20g 丹皮15g 山药30g 女贞子30g 补骨脂15g 杜仲25g枸杞25g 菟丝子30g
男子淋症
白淋
滑石20g 甘草3g 藕节20g
白淋
牛膝35g 乳香7g 酒引
妇 科 病
妇女经逆上行
犀角3g 生地3g 白芍3g 丹皮3g 枳壳3g 黄芩3g 陈皮3g 倒生刺6g 百草霜3g 韭菜5g(取汁一盏)童便半盏
妇女吐血
倒生刺根30g 煎甜酒服
红崩
棕树根35g 陈年蒲叶扇20g 汗毡窝15g(四川方言指浸透头汗的旧毡帽)
子宫烂,流黄水
一剂:炮山甲5g 乳香6g 赤芍10g 没药6g 连翘10g 当归10g 川贝3g 陈皮10g 防风20g 金头蜈蚣3g 蒲公英30g 甘草3g 茯苓15g
二剂:晒参15g 茯苓15g 枣皮10g 黄芪40g 白术10g 白芍10g 大枣20g 当归30g 天麻10g 川芎10g 枣仁10g 甘草3g 柏子仁35g 黑姜3片
高血压
高血压,右边麻木,头晕。
白菊花18g 钩藤15g 黄芩20g 玄参15g 麦冬10g 夏枯草30g 粉甘草6g 地龙10g
冠心病(心绞痛)
附片(制)30g(先熬二小时)干姜30g 麦冬30g 川芎30g 炙甘草30g 饴糖,不拘量,调入药汁内服。
失 眠
经常失眠,痰多,血压偏高,长期头胀;下身痒,皮炎较重。
生地20g 菊花15g 防风15g 陈皮10g 法夏12g 蝉蜕10g 竹茹10g 夜交藤30g
严重失眠,经常彻夜不眠
茯苓50g 杏仁30g 枣皮20g 首乌30g 木瓜25g 生地30g 丹参30g 益智仁25g 柏子仁25g 龙胆草25g 红砂糖引
注意:红砂糖不与汤药同服,而是每晚睡前1小时服。
疟 疾
春病疟疾
银花10g 连翘10g 薄荷10g 桔梗10g 芦根5g 桑叶3g引
无汗加大力子10g 有汗加防风10g 荆芥10g 咳加瓜蒌7g 杏仁7g
夏病疟疾
草果10g 知母10g 黄芩10g 白芍10g 柴胡10g 大白10g 羌活10g 厚朴10g (姜汁炒,另包)甘草3g
厚朴10g 知母10g 黄芩10g 白芍10g 柴胡10g 常山10g 羌活10g 草果10g(去壳) 甘草3g 生姜5g引
肿 病
桂枝10g 云苓10g 陈皮10g 大腹皮10g 桑白皮7g 五加皮7g 枳壳7g 苡仁10g 甘草3g 生姜皮7g 冬瓜皮10g引
泡参10g 白术7g 苍术10g 法夏7g 陈皮10g 枳壳10g 附片7g 嗅草10g 甘草3g 茯苓皮10g 生姜皮7g 冬瓜皮10g引
时肿时消、反复无常。
羌活15g 独活15g 桑寄生15g 威灵仙15g 防风12g 秦艽15g 苡仁20g 牛膝20g 木瓜15g 骨碎补20g 五加皮20g 甘草5g 石楠藤20g
乳 痈
前方:黄芪30g 连翘20g 银花20g 青皮10g 柴胡10g 白芍20g 瓜蒌壳15g 蒲公英30g 粉草6g 大枣30g 甘草10g
服时滴酒三滴作引
后方:柴胡10g 当归20g 白芍20g 大枣30g 薄荷6g 白术15g 茯苓15g 佛手15g 香附10g
外敷:黄连10g 防风15g 白芷20g 辰砂10g 冰片10g 花粉60g共研极细粉末,涂于溃破处。
注意:内服方须交替服用,即:第一张方服二剂后,改服第二方,第二方服二剂后,又改服第一方。如此交替服用。
前方:乳香6g 没药3g 川贝3g 陈皮10g 金头蜈蚣1条
全当归10g 花粉10g 防风15g 连翘10g 炮山甲3g 甘草3g 申花10g 蒲公英引
后方:黄芪30g 当归20g 柏子仁35g 党参20g 白术10g 枣皮10g 大枣20g 川芎6g 白芍15g 麻花1根 (弄碎同药煎,使之融化)
神志病变
癫痫
建杆风30g 红苕菊根30g 款冬花7朵 毛秀才30g
癫狂兼有便秘者
黄芩15g 黄柏15g 石膏30g 泽泻10g 芒硝15g 桔梗10g 木通10g 滑石15g 甘草5g
神经官能症,发病时头晕,神识不能作主,眼花乏力。
白菊花30g 夜交藤30g 京大枣30g 甘草20g 白芍20g 小麦6g引
神经错乱
柏子仁20g 五味子10g 当归15g 生地15g 桔梗15g 丹参15g 元参15g 泡参20g 甘草5g 麦冬15g 天冬15g 远志12g 朱砂15g 枣皮15g
二剂加琥珀20g 去桔梗,三剂加牡蛎20g 海螵蛸20g去泡参
某女18岁神志失常。
蒙石20g 石膏10g 滑石10g 紫石英10g 防风30g 桂尖10g 当归10g 泡参10g 黄芪30g 枣仁10g 枣皮10g 泽泻10g 甘草3g 续方:冬阳花7朵,山桐麻30g
发 热
脚心发烧,开裂; 发痒,手心烧,从脸上热起来,左颊痛,中气不足。
玄参20g 赤芍15g 连翘15g 银花15g 当归15g 荆芥10g 甘草6g 薄荷10g 蝉蜕 6g 大枣15g
牛 皮 癣
玄参10g 地榆15g 地肤子20g 苦参15g 白芷20g 蒲公英10g 蝉蜕3g 丹皮10g 苍术10g 生地10g 茯苓10g 甘草3g
苍术、白芷二药另包,一半煎服,一半研细,调酸醋搽。
外 科 病
右手臂上有小硬块,脊上也有2个小硬块,时间约有十多年了。
乳香10g 浙贝10g 知母15g 半夏10g 白芨10g 银花20g 甲珠15g
皂角刺30g (去尖)
肾炎兼冠心病
前方:桂枝12g 当归12g 茯苓25g 黄芪15g 白术20g 泽泻15g 栀子20g 牡蛎15g 淫羊藿15g 紫苏叶12g 淡豆豉20g
后方:黄芪20g 茯苓20g 白术20g 肉桂20g 人参15g 甘草6g 桑螵蛸20g
附录验方
1、治癌症方(对胃癌、肠癌、肝癌疗效更佳)
半枝莲60g 白花蛇舌草60g 铁甲松叶60g 红枣大10个,小8个
上药煎法,第一次用水10磅,熬2小时,第二次用水10磅,再熬2小时,合匀,当茶饮。服药期间,不喝水。服后大便有脓血,小便带血,是佳兆,勿惊惶。病愈后,每月再服1-3剂。
(注)铁甲松叶:系指铁树叶,中名铁叶。据《本草纲目拾遗》载,又名大凤叶、番蕉叶。苏铁科植物苏铁的叶,分布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及华北,有栽培。性甘平,有小毒,入肝胃经,理气,活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治:(1)治肝胃气痛,经闭,吐血,痢疾。近年用于治癌。(2)外伤出血,肿毒初起外用。
2、吞针或其他金属物品方
韭菜,切作1寸长左右,同胡豆(连壳)煮熟,多加油脂,空腹吃。
服后观察大便,解在便盆内,注意观察,如针未排出,应继续服食,直至针排出为止。此法多次试用,疗效可靠,无付作用。
3、治狂犬咬伤方
生大黄9g 桃仁(去皮、尖)7粒,地鳖虫(炒、去脚)7只
上药共研细末,用酒一碗煎至大半碗,加蜂蜜9g,连同药渣,空腹一次服下。如下饮酒,可用水、酒各半煎; 小儿药量酌减。服后排出大便像鱼肠猪肝,小便像苏木汁,服至大小便正常为止。此方即《金匮要略》下瘀血汤,治狂犬咬伤,特效。除腹泻外,无其他付作用。
4、抗癌代荼方
野菊花 银花 鱼腥草 夏枯草各适量,加水煎沸,代茶饮用,可作防癌饮料。
5、治气管炎
当归、陈皮、碎半下、五味子、白茯苓、杏仁、川贝、甘草、桑皮各六克
服法:把药熬好后,用冰糖服下,每付只服一次,一道服完。
一付,第一天下午五点钟熬,九点钟服。
二付,第二天晚上九点钟熬,第三天早晨七点钟服。
三付,第三天早晨或第四天早晨七点钟熬,中午十一点钟服。
以上三付药渣合在一起,于第五天下午五点钟熬,晚间九点钟一次服完。
无论病情轻重,三付药服完除根,在服药期切忌吃烟、酒、茶、盐、葱、蒜、辣。七至八天病好。
(遗方竞)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