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伟刚:少谈六壬(转自徐伟刚的blog)
[align=left][align=left][font=宋体][size=9pt]徐伟刚:少谈六壬[/size][/font][size=9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9pt]转自徐伟刚的[/size][/font][size=9pt][font=Times New Roman]blog)
[/font][/size][font=宋体][size=10pt]因有不少壬友询问:老师,你为什么现在博客上很少六壬的文章呢?现就这个问题作个简单的回答。[/size][/font][size=9pt][/size][/align][/align][font=宋体][size=10pt] [/size][/font][size=9pt][/size]
[font=宋体][size=10pt] 六壬是传统术数中的占术之精品,这点确然无疑。但是六壬学术体系理论过于庞大复杂,在理论研究上首先就不好入手与掌握,同时,这是门强调绝对实战精神的数术,这两个壬学特点就无形中提高了学壬的难度与门槛。[/size][/font][size=9pt][/size]
[size=9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0pt] 我在六壬的教学过程中,深知学壬的不易;所以,近来对宣扬六壬少了很多劲,更没兴趣在网络上公开多讲六壬了,个中原因有如下数条。[/size][/font][size=9pt][/size]
[size=9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0pt] 一、六壬从来不是适合数术大众的的普及占卜技术之一,它一向是曲高和寡的,历来只是少数人掌握的高级数术之一。奇门遁甲与之有相类似的命运,张志春先生旨在推广遁甲,到现在也有[/size][/font][size=10pt][font=Times New Roman]10[/font][/size][font=宋体][size=10pt]多年的时间了,真正精通此术者聊聊无几,这就是现实事实的证明。[/size][/font][size=9pt][/size]
[size=9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0pt] 二、六壬这个数术不是仅靠个人的一点点兴趣来作为学壬的动力就可以想掌握就能掌握的。学术数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都是出于兴趣来学的,但学一门如此专业的数术是不可能仅个人的兴趣想学好就能学好的。世间的任何学术也是如此,兴趣只能让你入门,不可能让你很便宜的化了点兴趣就学到超高级的水准。[/size][/font][size=9pt][/size]
[size=9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0pt] 三、六壬这个术数的专业性太强,想要学好它就要有大量的时间去作深入的研究。一个爱好者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持之于恒的长期研究,就想一下子靠个人的自学成功不太可能的。很多学壬者今天看看壬书,明天有事就不看了,后天就忘了,再过几天又想起来了,如此断断续续的学壬,想要学好壬真的是很难的事。[/size][/font][size=9pt][/size]
[size=9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0pt] 四、六壬包括任何一门数术,它们本质上都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表达,都是有个性的。如果学习者的天生禀性、人生经历与个人品性、思维方式方法与所学的具体术数门类的[/size][/font][size=10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0pt]个性特征[/size][/font][size=10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0pt]有相似性,则这种学习者就是相对地对此门学术会学的快一点好一点的。现实生活中好多思维方式很死板的人或思维很灵活的人,都是学不好数术的;为什么?前者思想会太呆滞不会举一反三,对于术数的灵活变通就无法把握,也就是思想有点不及了。后者则是太聪明想的很多,理论功夫过关了,讲起理论来就会发挥的淋漓尽致,结果是在实践时想的面面俱到而拿不着要害了,这种就是思想太丰富有点太过了。壬占的真正思想与判断是有度的:有原则性也要灵活性,不能想的太多也不能想的太少(没想到就断不出事来),这种断課思维状态的尺寸如何调整恰到好处,是一个长期的体验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size][/font][size=9pt][/size]
[size=9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0pt] 五、六壬是人事之学术,它的实践与时代生活特色联系很是紧密的的,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能死读书,也不能读死书。人事在进化,社会在发展,不是任何人都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壬同样如此。比如,现代为人占病最忌的是什么?不是各种占病的各类凶神恶煞,也不是什么生死墓绝,而只是火神或三合火局,个中原因是什么?这就要从时代生活的特征来讲了。一个人的社会阅历与见解绝对和个人对壬的理解有着根本的关系。比如很多学壬者会化很多精力来讨论壬学中贵人起法的原理,说法多种各有其理,但理论都很强,脱离生活层面的太多。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跟我的经历有关的。记得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山东岳父家,岳父家是在农村。我去的日子是甲午日,一进园子的大门,门侧处两颗大栆树上分别拴着一头老黄牛和一头强壮的山羊,如此黄牛、山羊的景象入我眼帘,一下子让我明白了壬学中天乙贵人在生活中的现实原理与依据。壬是生活的反映,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理解与体悟的人,才会真正在壬学的研究上有进步。很多人生活在大都市中,对中国的主体社会农村却知之甚少,则如何又能真正了解壬呢?壬是生活的理论,生活是壬的表现,壬与生活是一体的。只有生活经历丰富的人,才有可能丰富自己对壬学的理解。[/size][/font][size=9pt][/size]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