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針灸科

    Posted by 沈蓮舟 on 1 10 月, 2005 在 1:10 下午

    耳針戒菸
    中醫戒菸主要靠耳針,常用穴位是「神門」,這個穴位可調節大腦皮層興奮或抑制功能,有助鎮靜情緒,多用於治療失眠、煩躁等症狀;由於癮君子一不碰菸,往往情緒煩躁,針刺神門穴,可讓他們情緒平穩,吸菸的欲望便不會那麼強。
    此外,主管呼吸系統的「肺穴」、可鬆弛內臟平滑肌和舒張血管的「交感」,以及「皮質下」、「三焦」等與內分泌有關的穴位,也是戒菸治療常用的耳穴,可以幫助癮君子氣血循環順暢,腦內傳導物質、荷爾蒙產生變化,使味覺變得討厭菸味。
    臨床上,很多老菸槍接受耳針治療後都反應,他們忽然覺得菸味很難聞,以前捨不得離手的香菸,現在一碰就感到惡心、反胃,其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只是,一段時間後,味覺可能恢復原來的樣子,毅力不堅的人又會開始吞雲吐霧。
    目前戒菸的耳針治療,每次選二、三個穴位,埋下小金屬針,再貼上貼布,即可返家正常作息,七天之後再回醫院換其他穴位埋針,總共要經七次療程,一般都會見效,但效果好壞可能因人而異。
    中醫戒菸,不求速效,而是逐漸減少菸癮,所以戒菸者能減少菸量,就已達到治療目標;但和其他戒菸法一樣,成功與否的關鍵,仍在癮君子是否有毅力,熬過戒菸的不適,向菸說拜拜,才能永久遠離香菸的危害。

    (江裕陽中醫)

    amkchao replied 20 年 前 3 Members · 5 Replies
  • 5 Replies
  • 沈蓮舟

    會員
    1 10 月, 2005 在 9:10 下午

    耳針戒菸
    中醫戒菸主要靠耳針,常用穴位是「神門」,這個穴位可調節大腦皮層興奮或抑制功能,有助鎮靜情緒,多用於治療失眠、煩躁等症狀;由於癮君子一不碰菸,往往情緒煩躁,針刺神門穴,可讓他們情緒平穩,吸菸的欲望便不會那麼強。
    此外,主管呼吸系統的「肺穴」、可鬆弛內臟平滑肌和舒張血管的「交感」,以及「皮質下」、「三焦」等與內分泌有關的穴位,也是戒菸治療常用的耳穴,可以幫助癮君子氣血循環順暢,腦內傳導物質、荷爾蒙產生變化,使味覺變得討厭菸味。
    臨床上,很多老菸槍接受耳針治療後都反應,他們忽然覺得菸味很難聞,以前捨不得離手的香菸,現在一碰就感到惡心、反胃,其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只是,一段時間後,味覺可能恢復原來的樣子,毅力不堅的人又會開始吞雲吐霧。
    目前戒菸的耳針治療,每次選二、三個穴位,埋下小金屬針,再貼上貼布,即可返家正常作息,七天之後再回醫院換其他穴位埋針,總共要經七次療程,一般都會見效,但效果好壞可能因人而異。
    中醫戒菸,不求速效,而是逐漸減少菸癮,所以戒菸者能減少菸量,就已達到治療目標;但和其他戒菸法一樣,成功與否的關鍵,仍在癮君子是否有毅力,熬過戒菸的不適,向菸說拜拜,才能永久遠離香菸的危害。

    (江裕陽中醫)

  • 沈蓮舟

    會員
    1 10 月, 2005 在 9:11 下午

    灸治貧血
    人體內有著流動到每一部位的紅色液體,血液約占每個人體重的十三分之一,就是每一公斤之體重就會有約八十西西左右的血液。而因為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紅血素,所以血液呈現了紅色;只要人體內之血紅素或是紅血球減少時,即稱為貧血症。
    比較會發生貧血的人有孩童,因其成長速度快,需要大量之鐵質,又因某些原因使補充量不足(現代飲食中的垃圾食物可能是主因),或吸收不良所致;此外,孕婦因為胎兒及自己本身需要大量之鐵質及血液,也可能會產生貧血。另外,如排經的婦女因每個月有大量血液流失,及老年人如腸胃吸收不良、老化、飲食不當,致營養不良,或是患有先天性貧血性疾病等各種原因,都會導致貧血。
    還有一種貧血是具危險性的,即慢性內出血或是大出血後,因貧血而致皮膚及嘴唇蒼白,血壓體溫都會降低,也會有脈搏快速或是不整脈、呼吸急促、胸悶、耳鳴及虛脫等現象發生,應立刻送醫。
    中醫看貧血應屬血虛症,就是血液虧虛之症。由於血虛,臟腑百脈失去濡養,而致面白無華、唇白、爪甲乾枯、頭昏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疲倦、無神;女性表現在經血的症狀尤為明顯。中醫認為,女子以血為用,若血虛則經量減少,經血色變淡,經期延至,甚至經閉等。中藥有四物湯、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等都對貧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以請教中醫師。
    針灸治療各種原因造成之貧血症,會有很好療效,尤其在灸的功效,在灸治之下血紅素、紅血球都會有明顯的增加。針灸治療貧血是以艾灸為主,針刺為輔,取穴包括脾俞、隔俞、膏盲、中脘、腎俞、足三里、曲池、百會、血海等穴,並且須隨症加減配穴,解除兼症。

    (何榮勇.中國國際針灸醫師.)

  • 沈蓮舟

    會員
    1 10 月, 2005 在 9:13 下午

    中藥、針灸助眠
    明明燈光昏暗、床鋪也沒問題,卻了無睡意,怎樣也睡不著?台灣台北市立中醫院醫師吳建隆說,現代人睡眠問題多,服用安眠藥常導致白天昏昏沈沈,或是生理時鐘混亂,不妨透過鎮靜安神中藥及針灸來治療。
    吳建隆說,大部分因失眠問題前來中醫求診的患者,多是吃了安眠藥無效,或是對安眠藥的劑量依賴日深,擔心自己吃太多藥影響身體機能而轉求中醫的協助;此時可透過針灸及呼吸練習來協助患者放鬆,例如患者腰背肌肉緊繃、合併胸悶、腰痠、頸部及小腿肌肉僵硬等症狀,可選擇趴睡的姿勢,針灸風池、肩頸、腎俞、大腸俞、委中、三陰交及足底的安眠穴和犢鼻穴。
    如果失眠合併腸胃機能不佳、拉肚子或是年紀大者還有膝關節退化等問題,可針灸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風池、翳風、手神門等穴位,配合呼吸練習,讓患者在針灸時慢慢吸氣、吐氣,可使肌肉放鬆,加速針灸療效。
    除了針灸有助於緩解緊張、煩躁,協助夜間入眠外,吳建隆說,配合中藥也能加強療效,膽虛有火或膽熱不眠的患者可喝酸棗仁湯、腎虛患者輔以天王補心丹、腎虛有火以當歸六黃湯治療、肝氣不舒則以加味逍遙散加減藥物、能量不足則可服用甘麥大棗湯;如果小朋友過動、煩躁,晚上不易入睡,也可用甘麥大棗湯治療,腸胃不好還可輔以保和丸;這些中藥方劑均可幫助入睡;而患者也應每天維持固定時間入睡,才可漸漸讓睡眠恢復正常狀態。

  • ssmm

    會員
    1 10 月, 2005 在 10:07 下午

    :em02: :em22:

  • amkchao

    會員
    5 10 月, 2005 在 11:57 下午

    :emm01: :emm01: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