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惡沒有絕對標準嗎?
Posted by 謝易甫 on 3 5 月, 2013 在 11:08 上午[size=4]記得讀大學時,有一次上人生哲學課,老師說道:“善惡並沒有絕對的標準。„我聽後說:“善惡是有絕對標準的。„隨即提出善惡的三個標準。老師聽後默然。事後,聽同學說,老師對我的見解非常讚賞。[/size]
事隔多年,經過反覆思辨,並對那三項略加修正。今發表於網上,以饗網友,並就教於方家。
善的三個標準:
生命體(以心為主)的存在與活動,合乎以下三項者稱為善,違反者為惡。
一、廣大:合乎“廣大„者為善。違反之者即“自小之„可稱為惡。
二、上升:上升為善。反之即為“墮落„,可稱為惡。
三、順暢:順暢為善。妨礙、破壞之者為惡。以上三項是善惡的絕對標準。
其實,這也是“善„的定義:廣大、上升、順暢為善。反之為惡。謝易甫 昱法
[ 本帖最後由 謝易甫 於 2013-5-3 07:09 PM 編輯 ]
HAU replied 12 年, 4 月 前 4 Members · 51 Replies -
51 Replies
-
原帖由 謝易甫 於 2013-5-3 17:08 發表。
記得讀大學時,有一次上人生哲學課,老師說道:“善惡並沒有絕對的標準。„我聽後說:“善惡是有絕對標準的。„隨即提出善惡的三個標準。老師聽後默然。事後,聽同學說,老師對我的見解非常讚賞。…
生命體(以心為主)的存在與活動,合乎以下三項者稱為善,違反者為惡。
一、廣大:合乎“廣大„者為善。違反之者即“自小之„可稱為惡。
二、上升:上升為善。反之即為“墮落„,可稱為惡。
三、順暢:順暢為善。妨礙、破壞之者為惡。
此一標準實有失中庸之道、佛乘之說、天下為公之理。
一、廣大:合乎“廣大„者為善。違反之者即“自小之„可稱為惡。
那若小團體意見或舉動豈不都算為惡之舉乎。
二、上升:上升為善。反之即為“墮落„,可稱為惡。那目蓮為救母而下地獄 算“墮落„,可稱為惡否?
又;上升為表;為揚;下降為守而歛,歛守而待發,豈能說是“墮落„呢?三、順暢:順暢為善。妨礙、破壞之者為惡。
世間法皆然一體二面,擋者;必有所苦或有所衷,或有所困,誰又援之?那是您的老師對人生哲學一課,尚未達到開悟階段,故莫要以為老師私下對您見解非常讚賞是對;反而這是阻礙您對人生哲學一課,有所阻礙。
佛乘曰:不嫌惡也不嫌臭;不聞香也不揚香。不做善也不行惡;不棄惡也不棄善。萬物皆以平等法待之,故您此說實已失中庸之法、佛乘之說、喪天下為公之理也!
迷者迷於讚,讚者失迷而未悟,豈言真理乎!
-
一、在此拜託:批評別人以前,請先弄清楚對方在講什麼。
二、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又,佛十大智力(十力)的第一項即是:知是處非處智力。
只有偽佛教才不分善惡。[ 本帖最後由 謝易甫 於 2013-5-8 09:31 PM 編輯 ]
-
唉,夏蟲不可語冰。
這是善惡常識認知問題
非是批評
公開發出見識就要接受公評與看法
汝看人宏泓道者 出書發表都能忍受吾之看法
宏泓道者勅令於末法世紀闡微巨著《丹法擷華發微》即將出版 (2)
[size=13px]如真有千古不死之術
那軍師我也要順應自然而回歸天地之間
屍身下沉在地
性靈上浮還天
常與天地同在
順應生死為道
[/size]
[size=13px]所以 這又是風度 氣度常識問題[/size]
[size=13px][/size]
[size=13px]每個人的常識不同,例如對吾來說,中庸之道史分辨善惡常識,這對乳來說卻不是常識。如果要增加常識,就必須多方面嘗試。這樣講汝明白了嗎?[/size]
[size=13px][/size]
[size=13px]吾之公開發文也無比汝少,吾也非常樂意接受汝來指教阿…
[/size][size=13px][/size]
[size=13px] 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出自《莊子o秋水篇》,表示不能與見識淺短的人談論道理。吾怕汝聽不懂,所以特別解釋,這樣汝瞭解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size]
[size=13px]哈!很難鬥陣….[/size]
[size=13px]
[/size] -
在下沒有弄不清楚您在講什麼?
反倒已為本人對反駁您標準定義不清楚我在講什麼?
所以 這也和善惡標準一樣是共識與否問題也是詮釋清楚是否達成廣大共識問題,但卻並非標準一定問題。
換言之;您的個人自我中心所立的標準定義,在下不認同您又何以能說本人是惡者?或本人論點是錯…
又;如再增加一人提出對本人所議贊同=形同二比一..那依閣下所提的標準論點『廣大:合乎“廣大„者為善。違反之者即“自小之„可稱為惡。』
我方既變成善方,您方卻變成惡方…試問;您的自我中心又何以能心服?答案當然是沒有絕對標準問題,只有生與死的問題、利益問題、慾望問題、滿足與否問題。
所以 您的善惡標準問題,若依據本人對哲學人性來分析結論是;這只是縮小到您的個人公開提出慾望滿足讚許您行止與否問題,而非善惡標準問題。
又;深入一點說,本人引用中庸之道、佛乘之說、天下為公之理
未能讓您深悟,是我個人說明舉例不足問題,反使您以為在下沒有理解您問題而有所“誤會”。
又;此在吾人自我中心認為,那是您個人對人生哲學領悟深淺問題,而非“誤會”…
您的哲學老師被您一問反駁提出此一論點,我個人倒認為且認定,此人哲學申論,已無您可學習領悟,故而啞口無言甚至私下讚許…….反而去鞏固您個人自我中心誤以為此論點是“對”而我反駁不認同是“錯”。
因此;[size=2]善惡沒有絕對標準嗎?[/size]答案當然是沒有絕對標準問題,只有生與死的問題、利益問題、慾望問題、滿足與否問題。
縱然對一個殺人無數的死刑犯而言,他的自我中心也始終沒有惡壞問題,而是求生 利益 慾望 問題…
本人如是擴增詮釋答覆:也希望您先弄清楚對方在詮釋什麼….
反而 本人十分清楚 您的論點在講什麼….此之前…
建議丟棄 先自我中心認定,彼此所講才可能達成“共識”或“批評”一辭。
-
[font=”] [/font][font=”]佛乘曰:不嫌惡也不嫌臭;不聞香也不揚香。……[/font]
[font=”] [/font]
[font=”] [/font][font=”]我喜歡吃土豆(落花生),土豆又香又好吃又營養。但是,只要吃到有怪味,甚至發臭的,我馬上吐出來。因為那種土豆,肯定有毒。[/font]
[font=”] [/font]
[font=”] [/font][font=”]我喜歡吃炒蛋,炒蛋又香又好吃又營養。但是,只要發臭的蛋,我一定馬上丟掉。因為,吃那種蛋是會死人的。[/font]
[font=”] [/font]
[font=”] [/font][font=”]不知道您信的是哪尊佛?怎會教您:“不嫌惡也不嫌臭;不聞香也不揚香。„?[/font]
[font=”] [/font]
[font=”]謝易甫 昱法[/font]
[font=”] [/font] -
原帖由 謝易甫 於 2013-5-11 18:55 發表。
佛乘曰:不嫌惡也不嫌臭;不聞香也不揚香。……我喜歡吃土豆(落花生),土豆又香又好吃又營養。但是,只要吃到有怪味,甚至發臭的,我馬上吐出來。因為那種土豆,肯定有毒。
我喜歡吃炒蛋 …
[size=13px][/size]
[size=13px]唉,果然夏蟲不可語冰;開悟不了……..[/size]
[size=13px][/size]
[size=13px]我只道:天下父母沒因出生兒出生醜或殘缺或天生有惡濃發臭而棄養…….[/size]
[size=13px][/size]
[size=13px]自己先悟自己父母佛吧….開了悟 再來問吾供奉哪尊佛….[/size]
[size=13px][/size]
[size=13px]
[/size] -
天下父母沒因出生兒出生醜或殘缺或天生有惡濃(膿)發臭而棄養……。
天下父母不嫌棄的是“自己的孩子”。至於醜或殘缺(如兔唇)以及臭(生惡膿),他們還是不喜歡的。所以,他們會想辦法治好孩子的醜或臭,讓自己的孩子又健康又漂亮。在此建議:請您買幾本邏輯(理則學)的書,花些時間好好研究。
總不該“天下第三軍師”連邏輯都不通吧![ 本帖最後由 謝易甫 於 2013-5-17 11:26 PM 編輯 ]
-
-
敢問兩位先生的言論,
是合乎廣大合乎“廣大„呢?還是”自小之„呢?
合乎”上升”呢?還是“墮落„呢?
合乎”順暢”?還是”妨礙、破壞”?
合乎善呢?還是惡呢? -
原帖由 HAU 於 2013-5-18 22:20 發表。
敢問兩位先生的言論,
是合乎廣大合乎“廣大„呢?還是”自小之„呢?
合乎”上升”呢?還是“墮落„呢?
合乎”順暢”?還是”妨礙、破壞”?
合乎善呢?還是 …[size=13px]
不論是廣大合還是”自小之:
也不論是”上升”還是“墮落„;
更或是”順暢”還是”妨礙、破壞”;
是善為還是惡為;凡人求生存的目的,都只為生死之機而所為。[/size]
[size=13px][/size]
[size=13px]所謂 水清則無魚;這大千世界本就須有大小不同,上升或墮落;為善為惡者共處一大千內;[/size]
[size=13px]始有生機、絕機、危機、轉機可言,故凡開悟之人,只論生死門戶,順應生死為道,順應自然善惡大小為道。[/size]
[size=13px]將其畫出,豈不是畫地自限,道而不彰。[/size]
[size=13px][/size]
[size=13px]故;竊以為善惡本無標準之分無誤,無須畫地自限分出善惡。[/size] -
-
[font=新細明體][/font][font=標楷體]念由心起、境隨念生、娑婆世界、善惡遂生、修善去惡、以何為準、昔弟子規、五德人倫、行十善業、三教有示、恆持勤修、超脫究竟、天道自然、佛性相溶、何來善惡.[/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原帖由 HAU 於 2013-5-19 11:13 PM 發表。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
[font=新細明體][/font][font=標楷體][size=11pt][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標楷體]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皆知:是抱道之人皆知,非尋常人皆知,要體認此理. 美:是到了美處. 為美:是到了極美處. 到盡頭田地,若知靜而知美,不知靜而不知美,既不知靜,而安得知美,既不知美,而惡從此斯生已.善之為善:是善能達道者,方能知善;那不達道者,安得能知善. 既不知善,那不善?此斯生已. 美善是知其微,美之為美,善之為善,是到了知微底虛靜處, 再加潛修,惡與不善,俱化於為美,為善,就知極美之妙,極善之妙,美不知斯惡,善亦不知斯不善,到了美而知其極美,到了善而知其極善,如此抱道,故知其有無相生,是陰陽反復之理,一定而不可移. 人稟無中生有而來,亦此抱道.?有中而反無, 方知盡善盡美. 美善不知,是有無相克;盡其善,盡其美,故有無相生. 吁嗟乎!大道之難, 鋼堅石固, 成之亦易, 難也得到, 易也得到, 同到彼岸, 豈不相成. 大道無二,豈不相形,有何長短. 正人行邪,邪亦入正;邪人行正,正亦入邪. 何患長短傍正底路. 高下相傾: 是水往下,高也到此,下也到此,沒有有二底法門. 音聲相和:是抱道者,彼唱此和,此唱彼和,言其意相和,同懷至道,前後相隨而不離也. 如此懷道底聖人,方以無為而處事,心領神會,而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離我規矩之中,万物生於無為,又何嘗有中生万物. 春到,動植自生,不假作為,就如人到靜,种子自現,又嘗有作為. 自生而不知其生,故生而不有. 此有名無質之祕物,方能自知其美而爭美,自知其善而爭善. 若為方知其有美有善,既性中為到有万物時,而不可恃其有;?有了方得,得後功纔成. 成其一,而無所以居之,是混其体,而無其質,既無其質,就無所以可居;既無可居,夫惟弗居,一得永得,是以不去. 此養自己元神,而居無為之境,生於不有之時,方能知其盡美盡善,故有無相生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之景象.是以聖人方能處無為事, 行不言之教.如此無為不言, 万物方能現象, 不離混一之中. 故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此弗居,是以纔養得吾身而弗去,使天下養身者,不得外於此.[/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善、惡,意識,於欲界天內.[/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善、惡,為識、為比量、為性境,超出欲界天,則無有存在.[/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size][/font][font=新細明體][/font] -
[font=新細明體]一、善!善!此論當為道德經本義。
若以“已”為“矣”,則全盤皆錯矣!
道德經句句玄機,若非深悟虛無大道者,實無法解得。二、色界天應尚有善惡意識(猶太教、基督宗教之上帝皆在色界天)。
及至無色界, 則善惡俱泯(無善惡意識)。至於是否仍有善惡之存在,
則端看吾人如何定義善惡。[/font][ 本帖最後由 謝易甫 於 2013-5-25 12:01 PM 編輯 ]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