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禅門對聯大全

    Posted by csw on 2 5 月, 2006 在 9:56 下午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3768個美元。

    (轉貼)

    夫對聯者,十方叢林、大小寺庵不可缺少之一法也。佛教對聯,皆爲樹大法幢、演揚妙法、利樂有情、超凡入聖之标指,離苦得樂之船筏,非人間俗谛之對聯所比肩者。桑梓對聯皆幻想妄想颠倒夢想之語,如對我生金、見面發财等等戲論之語。

    如來廣長舌,真語實語五支分語,令見聞者鹹資般若之光,若鈔錄者悉植菩提之種。因具如是彜(yi音儀,常理)德,故不可缺乏也。愚僧從閱藏開始,專心緻志搜集貝葉靈文無上甘露對聯,並及聚落孔孟之道有益成語,更搜集四大名山寶刹殿宇之對聯。

    由此三方彙集,名禅門對聯大全,以贈各寺備用。初當橄榄甯知味,細嚼鹽虀(ji音機,同齑,細碎)始見香。
    時維 佛曆二五三九年 公元一九九五年 歲次乙亥如月初浣
    山西五台山大顯通寺釋禧元敬書 古稀有八

    大雄寶殿
    現身淨飯國中九有四生同尊慈父
    說法靈山會上十方三世共仰能仁

    一真法界或玄或妙不足以文字求
    大光明藏難思難議豈得以語言說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如露如電如夢幻泡影應如是觀
    無我無人無衆生壽者皆無爲法

    世道大淩夷拜佛誦經正好安心韬智慧
    界限慕分別有教無類願随多士證菩提
    韬(tao音濤,掩藏)

    青蓮妙像琉璃光印于林端
    碧樹幽栖鍾磬聲聞于嶺外

    放大光明敢向無生說妙法
    得真解脫須從華裏認如來

    中天調禦越十地以居獨尊
    慧日法王超九界而證妙果

    佛法似滄海納衆流而不溢
    經典如尺鏡含萬象而有餘

    念處正勤三十七品爲其行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運其心

    缁門風範即萬法而無欠無缺
    圓通道場彌三際而不增不減

    退一步看利海名場奔走出許多魑魅
    在這裏聽晨鍾暮鼓打破了無限煩惱

    自性清淨法身衆生同具
    離垢妙相莊嚴諸佛獨證

    昭昭于心目之間相不可睹
    晃晃于色塵之内理實難分

    處生死流骊珠獨耀于滄海
    居涅槃岸桂輪孤朗于中天

    從真界騰應質凡聖大慈父
    三德圓萬德具天人調禦師

    大乘小乘随根機而演教
    半科滿科逐權實以相曉

    法流東土靈文始于漢帝
    佛生西域祥光現于周朝

    無生無滅曆萬劫而不古
    若隐若顯遠百福而常今

    朗萬法之幽邃萬德圓明
    覺大夜之重昏纖塵淨盡

    開權顯實随機應化
    通玄達妙離幻即真

    慈悲喜捨度樊籠出迷津
    信解行證入華藏之玄門

    淨法界身本無出沒
    大悲願力示現受生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世出世間最大法王

    大雄大悟大聖主
    無垢無染無所著

    佛日高懸光明界
    法輪大轉利寰宇

    彌勒殿
    大肚能容容世界難容之事
    慈顔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提布袋笑盈腮德難宣言
    張海口化癡呆慈無能勝

    開口便笑指出迷津
    大肚能容包含色相

    于人無所不容
    凡事付之一笑

    我笑有因真可笑
    你忙無甚爲誰忙

    何處此身容入座
    與君相見有前緣

    客堂
    從何處來博覽古迹而朝聖境
    且這裏住踏遍名山爲禮尊顔

    挑起一擔通身白漢阿誰識
    放下兩頭遍體清涼只自知

    山色青翠随僧入院
    松聲靜雅與客談玄

    尋僧有意來蓮社
    送客無心過虎溪

    有僧皆佛印
    無客不東坡

    佛門常會龍門客
    禅林時集翰林人

    客來莫嫌茶飯淡
    僧家不比世情濃

    文殊殿
    娑婆界内輔法王達本菩提場
    圓頓教中振玄綱妙義徹底彰

    我此道場一萬菩薩常圍繞
    願爾來哲五台聖境秉至誠

    絕百非絕穿鑿計校拈不二乘
    離四句離分別思量說第一法

    觸石沾雲悉植菩提之種
    染煙臭氣鹹資般若之光

    過去龍種已懷獅子之德
    現在曼殊常現象王之身

    包性德劫前證龍種
    依智海雲外吼金獅

    鑄象鍛龍常居獅座
    談經論道大暢牛乘

    冥真于萬化之域
    顯德于重玄之門

    般若智光破生死昏衢之暗
    金剛寶劍截結使纏縛之憂

    韋馱
    菩薩心金剛像三洲感應
    将軍身童子貌萬國威靈

    浩大功勳護法安僧常守戒
    聰明正直受持結願本無私

    示勇健於天倫摧邪扶正
    受遺囑于大覺護法安僧

    直對慈容欽崇法化
    橫揮寶杵丕振宗風
    丕pī音批,大,宏大

    萬劫巍巍獨立人
    三洲感應顯威神

    現在韋馱身
    未來樓至佛

    化群萌獨被三洲
    揮寶杵擁護十方

    匝地普天皆承恩力
    三洲四海志禀威靈

    伽藍
    青燈觀青史著眼看春秋一書
    赤面表赤心滿腔存漢鼎三分

    威武難屈受遺教守護伽藍
    神功叵測現雄勇摧邪扶正
    叵pǒ音坡,不可

    英雄三國無雙士
    正氣千秋第一人

    赤面赤心扶日月
    青龍青史鎮乾坤

    具三不志大丈夫
    歸一乘教無上人

    毗盧
    毗盧宮殿如爐冶銷熔頑金鑄良器
    般若禅壇配化工轉變純根爲上賢

    五周四分之經文瀾翻于口海
    六相十玄之妙旨星燦于義天

    入纖芥之微塵非名言之可說
    混太虛而爲量豈算數之能窮

    遮那妙體偏法界以爲身
    華藏莊嚴等太虛而爲量

    于一毛端現寶王刹
    坐微塵裏轉大法輪

    五周四分依真如演旨
    七處九會以法界标宗

    振圓音于普光明殿
    現神變于菩提場中

    三百六十骨節一一現無邊妙身
    八萬四千毛端頭頭彰寶王刹海

    不生不滅真丈夫
    無形無相大毘盧

    遍七處而恒演
    曆九會以同宣

    敷萬行之因華
    嚴一乘之道果

    觀音
    月印千江示有感必應之旨
    日照萬國吐無微不觸之光

    一身不分而光照塵刹
    萬機感應以月印千江

    現在爲菩薩常示卅二應身
    過去是如來具足無邊功德

    利物利人少病少惱
    救苦救難大慈大悲

    不動本際妙音無方
    遍示法界本性湛然

    問大士因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頭

    地藏
    衆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悲行堅地獄未空不成佛
    願力深衆生度盡證菩提

    手中金錫振開地獄門
    掌内明珠光攝大千界

    念佛堂
    教主廣長舌開示群萌出娑婆
    慈尊垂寶手接引衆生歸極樂

    低頭合掌碧玉階前光輝麗
    歌詠贊揚紫金容霆震雷轟

    香象渡河一舉洪名超二死
    迦陵出殻千稱佛号壓群音
    殻(-幾+卵)ku或que音哭或确,鳥卵

    華開九品慈悲接引生極樂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稱彌陀

    六根反本變苦海以作蓮池
    一念迥光化愛河而成淨土

    一舉洪名兼衆德而具備
    千稱佛号統百行以無遺

    随忙随閑不離彌陀聖号
    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以法藏之法輪攝取衆生
    仗淨土之淨緣圓滿佛果

    釋迦慈父确指淨域之門
    彌陀尊師廣開香嚴之肆
    肆sì音四,店鋪

    舉其名兮兼衆德而具備
    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

    行願導歸極樂九界全收
    華嚴頓演圓宗獨被上根

    性水澄清由分別而混動
    識波奔湧憑念佛以停凝

    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衆生品類萬別千差
    彌陀願力平等無二

    塵塵刹刹雖清淨
    獨有彌陀願力深

    生即決定生
    去則實不去

    生本無生生西方
    見猶離見見彌陀

    天宮福報猶有死
    神栖佛國永無生

    五觀堂
    有彌勒肚皮千金易化
    無維摩手段滴水難消

    粥去飯來莫把光影遮面目
    鍾鳴板響常将生死挂心頭

    初嘗柑榄甯知味
    細嚼鹽虀始見香

    三餐不忘農夫苦
    一粒常思佛祖恩

    試問世間人有幾回知道飯是米煮
    請看座上佛亦不過認得田自心來

    齋堂花光叢法寶
    十方飯粒惜珍珠

    三心未了滴水難消
    五觀若存寸金易化

    拈匙放箸口口不離
    舉足動身步步踏著

    庫房
    一米一粒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常念物力唯艱

    寸薪不是等閑來
    粒米皆由辛苦得

    楊岐明燈照千古
    寶壽生姜辣萬年

    愛惜三寶物
    如護眼睛珠

    山門
    覺路滿大千衆生共赴超塵界
    法門唯不二奕世同遊選佛場
    奕yì音意,累,重叠

    爲滕蘭演教之所群标鷹舍
    惟大聖栖真之處高揭獅床

    相相離相親證實相之妙相
    門門普門直入無門之法門

    鹫靈玄門方廣周于百憶
    龍宮法鏡圓照匝于三千

    開人天覺路
    闡解脫法門

    十方婆伽梵
    一路涅槃門

    務廣四攝之路
    思崇八正之門

    光明普照大千界
    聖谛都歸不二門

    我人頓息何有去來之路
    空色圓融本無生滅之門

    見聞随喜吉祥殊勝地
    究竟常樂解脫涅槃門

    龍藏遠承恩傳經覺院
    雞園常說法派衍宗門

    一字法門不隔塵而入
    千層樓閣即撣指而登
    撣dàn音但,1觸,2同彈

    有福方登三寶地
    無緣難入大乘門

    入三門鹹資般若光
    登寶地悉植菩提種

    接三根機說上乘法
    容無量衆開不二門

    雲起慈門大暢宗風
    波騰願海廣度群迷

    禅堂
    先後只此燈任颠倒去來事莫忘初意
    頓漸無他說但堅強清淨念總合禅機

    摩室悟禅天龍一指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百千法門中殊特法門
    無量妙義内真實勝義

    行棒行喝談妙談玄
    舉古舉今演事演理

    風吹風動無二種
    水流水濕豈兩般

    搬柴運水皆妙用
    穿衣吃飯盡禅機

    山頭鼓浪眼聽似雷霆
    井底揚塵耳觀如錦鏽

    馬足車聲世路不知何時盡
    岩花澗月禅心應向此中生

    一塵不染照禅心
    萬法皆空見佛性

    木人把板雲中拍
    石女含笙井底吹

    四大聚成玄免角
    六根縛住白龜毛

    禅河随浪靜
    定水逐波清

    不須格外論奇特
    只此全機耀古今

    雙手打破虛空蓋
    一口吞盡刹海水

    祖堂
    三世諸佛同證
    六代祖師共傳

    萬代禅宗由祖證
    千秋佛法見根源

    妄塵淨盡心地廊而性地圓淨
    慧炬熒煌迷天開而彌天獨朗

    熏金粟妙香拈花微笑
    浸紫霞佳氣萬派朝宗

    佛佛授手唯授此心
    祖祖相傳唯傳此妙

    東土西天相傳得鼻
    南能北秀奉祀馨香

    西天四七
    東震二三

    圓音非扣而常演
    果海離念以心傳

    雜聯 宿舍
    演教弘宗願力深
    高山流水有知音

    麝因香重身先死
    蠶爲絲多命早亡

    強中自有強中手
    能人背後有能人

    正劍揮來藤落地
    迷雲散盡日流天

    雲中高樹綠扶塔
    雨後嘉山青到門

    竹影掃塵塵不動
    月輪穿海海無痕

    龍歸法座聽經偈
    鶴伴松影養道心

    癡人前不可說夢
    達人前不可言命

    發揮八聖固先聖之丕業
    紹隆三寶安大寶之鴻基

    雲點太清任情風而人我
    漚生巨海逐識波以高低

    衆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
    了達實性者無佛無世界

    宅中寶藏乃是本有家珍
    衣裏明珠當下不求自得

    不經一番寒徹骨
    乍得梅花撲鼻香

    書山有路勤爲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青山不墨千秋畫
    綠水無弦萬古琴

    臨崖勒馬收僵晚
    船到江心補漏遲

    一月千江波波具含淨月
    萬燈一室光光各顯全燈

    事理交徹若圓鏡之互照
    性相圓融猶明珠之相合

    失其旨也徒修因於萬劫
    得其門也等諸佛之一朝

    朗愛河之昏波同臻彼岸
    濕火宅之乾焰共拔迷途

    一池荷葉衣無盡
    數樹松籽食有餘

    性定伏魔朝朝樂
    妄念不起處處安

    斷煩惱以獲三昧
    圓福慧而修六度

    口餐法喜真肴膳
    心得明門妙總持

    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總是真如

    入道要門起信爲首
    修行急務立願居先

    十方三際縱橫無礙
    一心萬法舒卷自由

    自性虛空華光三昧
    水月道場清淨聖地

    法音遠達衆生喜
    道德圓明四海傳

    泉聲妙聽廣長舌
    山色常留清淨身

    花飛羅什談經席
    香散生公說法台

    煙霞清淨塵無迹
    水月空虛性自明

    入佛法海信爲根本
    渡生死河戒是船筏

    藥無貴賤愈病者良
    法無優劣契機即妙

    培器未燒經雨即化
    煩惱未斷轉生即迷

    法法頭頭皆歸實相
    根根塵塵悉證圓通

    滞相迷真頭頭是障
    背塵合覺法法圓通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靈鹫聖境捷足先登

    人天路上作福爲先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全波即水全水即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松風入座千華秀
    明月來筵萬象融

    珠林玉樹千山合
    寶刹樓台八面通

    靜裏禅機翻貝葉
    閑中妙偈湧蓮華

    學林探路貴涉遠
    無人迹處有奇觀

    荊山之玉務須剖釋
    衣裏明珠總賴指示

    滄海納百川而不溢
    尺鏡含萬象而有餘

    有生有滅特地乖張
    無去無來轉見漏逗

    智照洞然本無迷暗
    靈機廓爾豈有階梯

    妙性海中爲雨露
    菩提場裏起清風

    室内千燈相照耀
    天邊寶月更清圓

    三事納衣青嶂外
    一爐沉水白雲中

    龍得水時添意氣
    虎逢山勢長威獰

    只知事逐眼前過
    不覺老從頭上來

    天空廓落無邊際
    杲日當空宇宙明
    杲gao音搞,光明

    人身難得而易失
    良時易往而難追

    春日才看楊柳綠
    秋風又見菊花黃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卉木雖有大小春光原無偏僻
    形像雖有殊異明鏡豈有二照

    嚼定菜根亦是儒林第一義
    禁犯肉食請看楞伽四卷經

    合五部四教雲集海會
    願十方三世障盡業空

    愛欲爲出世之障
    識心乃生死之根

    四大非有
    五蘊本空

    雲開月露
    水到渠成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瑞現清涼山自然自在
    雲飛舍利塔如見如來

    天下同歸何憂何慮
    空山無侶獨去獨來

    免生死輪回之幻苦
    住涅槃永恒之真樂

    玩水觀山徒勞萬裏
    埋頭吃飯空過一生

    動深廣之智海
    搖融金之德山

    桌錫談經春秋不老
    慈燈慧鏡日月常明

    依廟吃廟吃廟護廟
    靠山吃山吃山養山

    合抱之樹發于毫芒
    千裏之行始于初步

    即有之空一法不立
    即空之有萬法全彰

    天池一滴味具百川
    帝釋千珠光含萬象

    微妙法門即心是佛
    無上覺道主善爲師

    開權顯實随機應化
    通玄達要離幻即真

    合覺百八煩惱滅
    背塵萬億妙行興

    溪自石上流來冷
    風從花裏過來香

    綠水青山皆妙體
    黃莺紫燕總玄音

    事能知足心常樂
    人到無求品自高

    衆生迷時非失似失
    諸佛證時無得爲得

    峻閣重樓天人聚會
    瓊漿玉液氣味香嚴

    溪路上宜防失足
    迷途中急早回頭

    真解脫一塵不染
    妙莊嚴萬法皆空

    墨水池滴昙花雨
    清磬聲傳貝葉香

    洞徹靈明無挂礙
    狂心歇處幻身融

    心止念足真富貴
    私欲斷盡大福田

    塵消古鏡光逾遠
    風定寒潭水自平

    海内藍天池内柳
    水中明月鏡中花

    尊勝寶幢垂瑞彩
    無垢佛塔放光明

    蝸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縱遇鋒刃常坦坦
    假饒毒藥也閑閑

    寺鎮摩尼青色寶
    山飛舍利紫祥光

    榮華總是三更夢
    寶貴如同九月霜

    初學因言而會道
    無學合理而忘言

    福報天宮猶有死
    神栖佛國永無生

    精金百煉方成器
    利劍重磨始見功

    清淨法堂雲作伴
    幽雅精舍月爲鄰

    心如朗月連天淨
    性似寒潭徹底清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家雞有食湯鍋近
    野鶴無糧天地廣

    一輪秋月向空懸
    萬丈寒潭澈底清

    三毒水泡虛出沒
    五蘊浮雲空去來

    心融妙理虛空小
    道契真如法界廣

    端借慈航證覺岸
    應從苦海識菩提

    法王座下知音少
    長者園中木耳多

    泯念即相相離相
    達真即心心印心

    雲開白月毫光滿
    雨過青山髻色深

    既得人身不修道
    如入寶山空回手

    安心先問将心句
    佛法休抛世法求

    和平養無限天機
    忠厚留有餘地步

    鑒物變以悟真常
    睹形遷而入正道

    塵塵刹刹雖清淨
    獨有彌陀願力深

    極清閑地是蘭若
    觀自在處紫竹林

    柳影入池魚上樹
    梅花照道馬登枝

    行步事萬象燦明
    圓融理波海一味

    忍片刻風平浪靜
    退一步海闊天寬

    養成大拙方見巧
    學到如愚始見奇

    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口傷人六月寒

    頭頭頂挂虛空
    步步踏著實地

    盜者勿來道者來
    嫌者莫入賢者入

    海底金烏天上日
    眼中童子面前人

    兩手把虛空
    一足踏到底

    明燈時作伴
    經書常爲朋

    理觀除愆猶持炬破暗
    散心悔過似絕糧行遠

    佛如衆生如一如無二如
    佛界衆生界一界無別界

    在欲而無欲
    居塵不染塵

    澄想生覺性
    亡念滅迷情

    豎窮劫波海
    橫該盡法界

    昭廓心境開
    潭清影現中

    替父母求生淨土始言大孝
    爲自己廣種福田方報佛恩

    育苗者日日盛反爲焦枯之患
    滅火者水水過即有沉溺之災

    有麝自然香
    何須大風揚

    觀念念即住
    覺妄妄皆真

    春色無高下
    枝葉有短長

    千山必仰宗
    萬派皆歸海

    瓜地不納履
    李下不整冠

    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

    因指當看月
    依教要觀心

    利生爲事業
    弘法是家務

    青山原不動
    浮雲空去來

    大匠無繩墨
    良才無曲直

    千祥如霧集
    萬善若雲臻

    大道無向背
    至理絕言诠

    雨灑昙花漱
    風翻貝葉香

    花雨禅心寂
    松風鳥語香

    曲徑通幽處
    禅房花木深

    見無相之相
    證不空之空

    金繩開覺路
    寶筏渡迷津

    無緣慈悲重
    權實二智深

    根深即果茂
    源遠而流長

    性定菜根香
    世味淡中常

    開人天正路
    暢無量法門

    無明分分破
    法身分分顯

    山有玉而增潤
    川藏珠即不枯

    法窮甚深理窟
    教啓無上圓宗

    辭六親之至愛
    厭三界之無常

    勿臨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綢缪

    松風水月
    仙露明珠

    孽重欲熾
    德深情淡

    心如明鏡
    性似寒潭

    心包太虛
    量周沙界

    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大殿)

    演大法義音震于無間獄
    吹大法螺聲通于有頂天
    (大殿)

    修水月之梵行
    拜空華之如來

    登陽焰之階級
    度谷響之衆生

    知足大富貴
    少欲最安樂

    金繩開覺路
    法雨流瓊樹

    伐邪見之稠林
    飲正法之甘露

    參禅病著相
    念佛貴斷疑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叔嫂不授受
    長幼不並肩

    寶劍鋒從磨砺立
    梅花香自苦寒來

    溪湧寒雲流白玉
    風飄落葉散黃金

    迷理起分別是見
    對境生愛憎爲思

    如蠶作繭即住處爲受縛之因
    似蛾赴火以光明作喪生之本

    根深蒂自固
    源長流自遠

    愛鼠常留食
    憐蛾不點燈

    百靈之沖府
    萬聖之玄都

    掃除六賊
    戡翦四魔

    紅塵富貴心無牽
    人間甲子不知年

    青山洞裏僧家住
    綠樹影中客騎行

    千岩花綴千岩錦
    五頂峰連五頂天
    (南台普濟寺)

    遍曆風巅望海闊
    恍疑天近地無餘
    (東台望海寺)

    遠塞冥鴻杳
    長空孤月懸
    (西台法雷寺)

    塔影連天漢
    鍾聲出鬥限
    (中台演教寺)

    殿與雲霄近
    山多松柏香
    (北台靈應寺)

    五文殊
    無垢文殊
    智慧文殊
    聰明文殊
    孺童文殊
    五頂文殊

    性爲随緣不變
    心是不變随緣

    心随境轉即是衆生
    心能轉物即是諸佛

    慕蘭若之寂靜
    厭俗舍之喧嘩

    要提無上毘盧印
    須向千峰頂上行

    說食終難飽
    著衣方免寒

    若人識得心
    大地無寸土

    心中悟無盡之境
    境上了難思之心

    手把兔角弓
    拟射無明鬼

    貝葉香濃三藏括三乘之密
    金繩影直一樓與一塔齊高
    (藏經樓)

    樓榭入煙霞壁畫龍蛇空即色
    文字摛星漢藏分南北異而同
    (藏經樓)摛chi音癡,傳播

    竟能與羲卦麟經並垂宇宙
    應不讓元亭石室高峙岷峨
    (藏經樓)

    妙音能消三世苦
    威鎮遠徹九霄雲
    (鼓樓)

    擊大法鼓作獅吼
    豎大法幢摧邪魔(鼓樓)

    警醒世間名利客
    喚回苦海夢中人(鍾樓)

    建功勳名動天地
    立偉業神貫古今(五郎)

    飯齋類似香積味
    火點便是廣長舌(火點)

    伸著臂雙手擎天
    進這步通身是佛(天王)

    承玉皇旨培禾育苗
    好生之德和風時雨(龍王)

    甘露之旨既深
    油雲之雨方遠(龍王)

    國泰民安百業興旺
    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龍王)

    地利人和萬民之福
    風雨調順龍王之澤(龍王 )

    四大天王護持聖教
    八部龍神永鎮邪妖(天王)

    誓願弘深十方同化
    慈悲廣大三德具圓
    (三大士)

    同守八敬威儀嚴肅
    共修六和禅淨精進(尼)

    山門外鳥語花郁
    庵院中飯熟茶香(尼)

    僧伽乃六和之團體
    菩薩以衆生爲已身(雲水)

    拯含靈登於寶地
    導群迷化生蓮池(孤)

    施甘露除饑虛苦
    放法食得飽滿樂(孤)

    大悲觀音示面然
    拔濟三途息苦輪(孤)

    未供先嘗三鐵棍
    私造飲食九銅錘(監齋)

    少林顯化神通大
    能擋黃巾百萬兵(監齋)

    如來七佛百千萬劫超苦海
    接引群生二十四層拜諸天
    (七佛)

    三四尊佛陀靜觀塵擾
    十二位法軀閑看人忙
    (七佛)

    初進戒堂折旋俯仰一身浮氣拙
    繼登壇壝動轉施爲四體苾蒭香
    (戒堂)壝wei音偉,壇。

    四弘誓願慈悲爲本
    三無漏學以戒爲師(戒堂)

    教海沖深法雲彌漫
    智光無際妙辯叵窮(講堂)

    演揚清淨甚深妙法
    傳承密部金剛上師(密宗)

    爲衆生開智慧
    依正教轉法輪(講堂)

    大梵刹大叢林皆大歡喜
    新殿堂新光彩唯新氣象
    (開光)

    去舊更新梵宇複輝煌之制
    宏宗演教法源得流通之祥
    (開光)

    地震龍潭湧出大千世界
    天垂寶塔撐持不二法門
    (方丈)

    獅窩常出獅兒吼天吼地
    紫山接來紫氣亘古亘今
    (方丈)

    縱橫十笏談經地
    爛熳千華選佛場(方丈)

    大暢宗風心光獨透
    悲施法雨普潤三根(講堂)

    一粒米從信士口中分出
    半瓯水由行人肩上挑來
    (廚)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邊鍋内煮乾坤(廚)

    香積廚中修妙供
    菡萏座前獻酥酡(廚)
    菡萏handan音漢但,荷之別名

    青菜豆腐著鹽炒
    粗茶淡飯一腹飽(廚)

    普施法雨人天聚會
    廣開覺路龍蛇交參(講堂)

    外彰威武貌
    内息幹戈心(五郎)

    娑婆印壞
    淨土文成

    似水投水
    如空合空

    子期雲喪
    伯牙辍琴

    德者本也
    才者末也

    悲智雙運
    行願齊周

    智光無際
    妙辯叵窮

    出生死海
    登涅槃岸

    法不孤起
    仗境方生

    蓮華勝友
    菩提眷屬

    空華佛事
    水月道場

    栖神妙寂
    創蹑玄宗

    一塵不染
    萬法皆空

    晚甘侯 replied 19 年, 4 月 前 5 Members · 4 Replies
  • 4 Replies
  • pgup

    會員
    19 5 月, 2006 在 12:38 上午

    好多金玉良言醒世箴言,謝謝您提供分享。

  • 通天

    會員
    20 5 月, 2006 在 6:39 上午

    禅心朗照千江月
    真性虚涵万里天

  • geogre

    會員
    22 5 月, 2006 在 4:05 下午

    :呆若木雞::呆若木雞::呆若木雞:
    :閉嘴::閉嘴::閉嘴:

  • 晚甘侯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4:24 上午

    感谢感谢!佛教楹联也是浩如烟海,能收集起来供大家欣赏,功德无量!
    福州鼓山涌泉寺内山门楹联:
    [font=宋體]净地何须扫
    空门不用关
    [/font]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