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九重天盂蘭勝會世俗之說

  • 盂蘭勝會世俗之說

    Posted by Nagarjuna on 4 8 月, 2005 在 5:59 下午

    盂蘭盆”這三個字是印度梵文(sanskrit)“鄔蘭婆那”(ullambana)翻譯過來的。這部經的經文不長,差不多有一千字左右,可是裡面有很好的意義。
    農曆七月裡,華人社會的巴剎、市場等地方都可以看到掛著“盂蘭勝會”的字眼,這個“盂蘭”有很多人都不會唸,因為這個字很少用到,所以就把它唸著“孟蘭”,其實這是錯誤的。
    華人民間信仰把七月叫做“鬼月”(the month of hungry ghost)。記得小時候,老一輩的人就因為這種信仰,告訴我們在七月鬼節時,如果沒有甚麼要事,不要出來走,尤其是在晚上,要不然不小心就會撞到鬼了!
    其實我們每天都撞到鬼啊!只是不同的鬼罷了。有時是撞到小鬼,有時撞到大鬼,有時撞到賭鬼、酒鬼、煙鬼……。那麼為甚麼七月會叫做鬼節呢?原來是有它的原因的。
    這個盂蘭勝會原本是佛教的節日,然而道教就有“中元節”這麼一個節日,湊巧也是落在農曆七月。
    普渡含有佛教含義
    “中元節”和“盂蘭勝會”完全是兩回事,本來是沒有甚麼關係的,只不過是剛好同樣地落在農曆的七月而已。這個道教的中元節,是道教一年裏三個主要的節日之一,那是上元、中元和下元。
    上元就是在農曆正月十五,而中元呢,就是農曆七月十五了。道教的中元也沿用“普渡”的字眼,“普渡”這兩個字也有佛教的含義。如果我們一想起“普渡”,就會說七月拜很多的東西叫“普渡”。
    有時我們用世俗的說法,我們知道有得吃,那就是去“普渡”。
    我們民間的信仰參雜了道教的中元及佛教的盂蘭,大家現在有機會來聽這部經,以後要對盂蘭勝會有更真正的認識了!
    目前在農曆七月,往往可以發覺在巴剎或市場掛著一些寫著“盂蘭勝會”、“慶贊中元”的旗子,可是這種慶祝方法根本就與佛教的“盂蘭勝會”完全乖離,完全失去原本的意義。因為人們殺生來拜“普渡公”。
    這“普渡公”又是何方神聖呢?等下再跟大家講解。
    民間流行唱歌酬神
    殺生來祭拜絕對不符合佛教慈悲的精神。幾十年前七月的盂蘭勝會還有做大戲來酬神,潮洲大戲、福建大戲等等。現在這些大戲就越來越少了,反而流行請歌星來唱歌,這都是我們一般民間的做法啊!
    其實,這也不符合佛教裡面所教我們的辦法。
    華人社會在七月,可以說是從月頭拜到月尾,主要是拜祖先,拜我們已經過往的先人,甚至還拜祭孤魂野鬼,更稱呼它們是“好兄弟”呢!其實,這種祭祀祖先的風俗,也有它值得我們讚揚的地方。
    各位家裡都有老一輩的人,在這七月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會教你們從初一就開始拜到月尾,你們也就照著他們所教的照拜。如果有一天有人問他拜甚麼,他也“懵查查”的不知道。
    其實,不知道的人多得很,反正要照著辦,做個聽話的乖仔,老人家怎麼教,我們就怎麼做好了,也不用去多問啊!現在你去問他們,他們自己也是“懵查查”啊!所以說是“懵查查”的人教“懵查查”的人來“懵查查”的拜,這是不是非常的“懵查查”嗎?
    人們就是這樣的糊塗,很多人的動機就是跟著習俗,跟著這些長輩們遺留下來的風俗。有些人認為祭拜過後自己也有得吃一頓,何樂不為呢?所以說“普渡”是有得吃,肯定沒有錯的啦!到處都有得吃,那裏還有餓鬼呢?
    現在就把《佛說盂蘭盆經》的內容給大家介紹,好讓大家明白《盂蘭盆經》的教誨,希望大家能夠還“盂蘭勝會”本來的面目。
    這部經的主角是目犍連尊者,也稱為摩訶目犍連尊者(Venerable Maha Maudgalayayana)。
    目犍連是印度話Maudgalayayana,而“摩訶”就是Maha就是“大”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大目犍連尊者。佛陀的弟子當中,目犍連是神通第一。
    在尊者未出家以前,是外道的宗教師,可是因為他還未領悟到最高境界、最高的真理,他約了他的朋友舍利佛一起去尋找名師,一個可以真正皈依的導師。最後他們一起跟隨釋迦牟尼佛出家了。
    目犍連尊者是大孝子
    出家以後,目犍連尊者很快的就證得“六通”。六通之一的天耳通是可以聽到很遠的聲音。
    目犍連尊者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大孝子,是一個阿羅漢。佛教裏還有第二位的大孝子,那是地藏王菩薩,而第三位的大孝子就是釋迦牟尼佛。
    目犍連尊者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在他得到神通以後,他就用天眼去找尋過往的父母,他的父親投生做天人,可是的媽媽卻墮落到餓鬼道去。佛教把六道輪迴分為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還有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在佛教裏,餓鬼道和地獄道是分開的。
    餓鬼道的眾生就是很久都沒有東西吃的“餓”鬼。有時我們被人家罵“餓鬼”,意思就是指我們很久沒有吃東西,餓得過分,就是“餓”鬼啦!
    目犍連尊者的媽媽,就是墮到餓鬼道去,沒有東西給他吃。目犍連尊者看到他的媽媽那麼的可憐,於是就運用他的神通到餓鬼道去。由於當時的出家人是托缽的,那他就用缽盛飯和食物給他的媽媽吃。
    目犍連尊者的母親看到兒子當然是很開心和歡喜,又有滿缽的食物。可是身邊還有很多餓鬼,這時他不但沒有和身邊的“朋友”一起分享,相反的他用左手將這個缽遮著,因為他怕其它餓鬼會來搶。
    肚子很大永遠吃不飽
    這令我回憶起童年時候,前輩們教我們在七月祭祀祖先燒冥紙時,用一碗水或茶繞呀繞著還在焚燒的冥紙。當時比較調皮,就跑去問老人家是時甚麼意思,他們就告訴我們,是避免我們燒給阿公阿嬤的冥紙被其他“鬼眾”搶走,真是又吝嗇又貪心啊!
    目犍連尊者的媽媽之所以會墮入餓鬼道,是因為他多世以來像“豆蔻皮佔鹽,又鹹又澀”(“鹹澀”,福建話,吝嗇的意思)。一個吝嗇的人,當你告訴他我們七月九日齋僧,要他隨緣參加或者每份RM20的布施,他一定很心疼。
    一個人在世時不修福,又貪得無厭,死後就會墮入餓鬼道啊!餓鬼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有的肚子很大卻永遠吃不飽,有的喉嚨很小永遠吃不夠,但是目犍連尊者的媽媽,當她要把食物放進口時,她的嘴就會出火焰,將食物燒成火炭。
    雖然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可是他也沒有辦法啊!於是他就趕緊回到人間請示釋迦牟尼佛,救度母親的辦法。
    釋迦牟尼佛說:你目犍連尊者的孝心,雖然驚動天地,天人看到你這種的孝心,他們也跟著感動。你雖然是神通第一,但是你母親過去太過貪心了,即使以你的神通和孝心,也不能夠幫助你的母親。唯有靠僧團的力量,才能幫助你的母親啊!
    南傳佛教國家如泰國、斯里蘭卡、緬甸的出家人,在今年陽曆七月十八日開始,就要Vassa。
    南傳佛教國家下季候雨,也就是雨季的時候,出家人不方便出外去弘揚佛法,同時下雨之後,地面上有很多昆蟲,要出去就會踩死很多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
    “結雨安居”就是叫做 Vassa 也就是rainy season retreat。這三、四個月之間,出家人是沒出外宣揚佛法,只是好好的修行,也因此這三、四個月就有很多比丘就得阿羅聖果,或證得初果、二果、三果的聲聞果位,有所成就。
    在“結雨安居”時如果沒有甚麼成就,大家就在最後一天月圓日(七月十五)時,還未離開之前,互相懺悔,因為相處一段的時間難免會得罪其他人。所以現在 Vassa時,南傳法師是沒有隨便出外,這個Vassa就是修行的季節了。
    七月十五佛歡喜日
    互相懺悔就是請他人原諒自己在這三、四個月裏開罪別人的地方,所以這一天也叫“僧自恣日”。在佛教裡,懺悔是叫做confession & repentance 。平常我們身、口、意三業不清淨,所以懺悔以後就得以清淨。這也就是我們皈依和受戒以前要懺悔的原因。
    印度的天氣分為熱天(四個月沒有下雨)、雨天(連續不停的下四個月的雨)和四個月的寒冷氣候。但是當佛教傳到中國的時候,“結雨安居”的季節剛好是中國的夏天,所以在中國就有“結夏安居”。
    “結夏安居”是從農曆四月十五日開始到七月十五日為止。所以農曆七月十五是很特別的日子,經文裏面叫作“佛歡喜日”,也如上所說的稱為“僧自恣日”了。
    華人社會對農曆七月都很避忌,喜慶的日子都不會選在這個月份來慶祝。其實佛教徒應該在七月慶祝喜慶的日子,尤其七月十五“佛歡喜日”這一天,因為沒有任何一天比七月十五更加殊勝了。
    為啥?佛會歡喜呢?佛之所以會歡喜是因為在這三個月“結夏安居”的日子,很多佛陀的第子都因修行而證果,而且大家都在這一天能互相懺悔而得以三業清淨。
    救倒懸求痛苦眾生
    南傳佛教裡把這一天叫作“送袈裟日”也就是“卡蒂那節”(kathina day)。由於出家人在雨季時沒出外,現在雨停了他們又要出外弘法,所以在家人就以袈裟和一些日常用品,如針、線、藥物等等來供養比丘們。
    這些供養的功德是很殊勝的,佛陀就是教導目犍連尊者以供僧的功德來救度墮在餓鬼道的媽媽。這也是北傳的“盂蘭盆供”了。
    這個盂蘭盆(ullamban)的意思就是去救受很大痛苦的人,好像那些被倒懸掛的人一樣,所以盂蘭盆華譯為“救倒懸”。目犍連尊者就是在這一天供養諸比丘,使他的媽媽得以脫離餓鬼道苦。
    當時不只目犍連尊者的媽媽一個餓鬼脫離餓鬼道,其他的餓鬼也得以一起升天。目犍連尊者的媽媽因為吝嗇而墮餓鬼道,在世時又不肯布施,現在仗齋僧的功德回嚮給他,所以他才可以投生到善道。
    當目犍連看見他的媽媽升天做天人的時候,他無限的歡喜,就問佛陀:“弟子的母親仗供佛齋僧的功德得以脫離餓鬼身,但還有許多在三惡道的眾生在受苦,這些受苦眾生的親人,是否也可以在七月十五的時做盂蘭盆供來供養三寶,並回嚮過往的父母呢?”
    佛陀讚嘆目犍連尊者:“以後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應該在七月十五日供僧,並以供僧功德回嚮給過往的親人,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這個“七世”是一種象徵,指的是很多世之意。我們無始以來在六道輪迴生死,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父母,所以佛教有“眾生父母”之說。有些人也把七世父母,代表七代的祖先。

    現今社會慶祝盂蘭勝會已經跟佛教的盂蘭相差十萬八千里了,現在盂蘭勝會的風俗是燒冥紙和殺生罷了。那麼別的種族沒有燒冥紙的習俗,難道他們的祖先就成了窮鬼、餓鬼嗎?華人的“鬼”就是“富鬼”、“飽鬼”嗎?
    蔡倫雖然發明了紙張,但是以前的人不會利用,甚至經文都寫在貝葉上的,所以佛經就叫作“貝葉經典”。
    當時沒有人會利用紙張,所以蔡倫的經濟就出現問題,也就因為這樣他就裝死,並交代他的太太,要哭哭啼啼地說蔡倫在陰間做鬼沒錢花,也需要賄賂陰間的鬼卒,所以要他的太太燒多一點冥紙。
    古時候很多有錢人和皇帝,死了也要很多金銀珠寶一起陪葬的,因為他們以為活的時候要花錢,死了也需要錢啊!他們在還沒死之前已經開始製造墳墓了,裡面放了很多的金銀珠寶,以為死了可以享有,這是一種迷信。
    在成都,可以看見劉備(三國演義裡的人物)的墳墓,雖然他是一個皇帝,可是他的墳墓卻很孤寒,因為他是一個很正直的人,所以沒要老百姓的物品來陪葬,這也可顯示了他的智慧。
    燒金燒銀太不實際
    相反的平民百姓,都花不起這些金銀珠寶來陪葬,所以就用紙製的金和銀來代替,而這些金銀紙(冥紙)就是蔡倫發明的,那不是人騙鬼嗎?現在的社會除了焚燒冥紙,還大量焚燒紙屋、紙車,甚至紙飛機等紙紮品,更離譜的是焚燒鑽卡,讓亡者自行購買所需要的物品,只要簽個名就“搞掂”。
    此外還有人燒“大哥大”手提電話,可是不知道過後會否接收到祖先的來電呢?現在的生意人真的是很會動腦筋,去製造形形色色的紙紮品,這都是拜蔡倫所賜。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這是蔡倫的騙局,他騙了我們華人幾千年了,難道我們還要給他繼續欺騙我們嗎?我們應該把要買冥紙的錢來供僧、布施,再把這些功德回嚮給我們的祖先,那不就更好嗎?焚燒冥紙又會汙染環境,為啥?我們要做這些一舉兩“失”的事情呢?
    佛教本來是個容忍的宗教,但是我們要明白佛教的容忍!佛教的容忍是很別的,他對其他的宗教是沒有排斥的,每一門宗教都教我們行善,去惡,這是佛教所講的人天法門。
    佛教不只要行善去惡,最終還是要脫離六道輪迴。這個人天法門是基本的基礎,一下子要你了脫生死當然不行,這也是我們對其他宗教選擇的自由。佛教還有分成人乘,天乘、聲聞、緣覺和菩薩乘,把所有的宗教也包括在裏面,所以我們不要去排斥他。

    佛教教義裡有一個善生子(Sigala)的故事,記載在《善生經》(Sigalovada Sutra)裡,它將佛教的容忍精神很好的表達出來。
    善生子是個乖孩子,他爸爸在世時害怕自己離世後孩子會變壞,所以就叫他去學一般的宗教信仰,做一個好孩子。
    父親教他每一天早上起來就禮拜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和下方。禮拜的時候要唸:“東方的眾生,東方的所有神明,現在我來拜你們、也來恭敬你們,你們也要來恭敬我。”
    他的拜法大慨就像現在人們去拜大伯公一樣,拜拜時總希望能分到一點他手上的元寶。善生子的拜法也是祈求六方神明保祐的意思。有一天當善生子照常禮拜六方時,剛好給出來托缽的佛陀看到了。
    佛陀就問善生子:“善生子啊!你在這裡做甚麼呀?”善生子回答說:“佛陀啊!我爸爸在世的時候教我這樣的禮拜,他也教我在禮拜時要如此的唸。”
    禮拜六方解悟其理
    佛陀聽後沒有取笑或排斥他,很慈悲的對他說:“善生子啊!你這樣的禮拜方法是很好的。我也有教導我的弟子禮拜六方,但是你要知道佛教禮拜六方的意思嗎?”
    善生子聽後就請示佛陀,為他講解佛教禮拜六方的意思。佛陀說:“當你禮拜東方的時候,你要知道為人家子女的要怎孝順父母,為人父母的要怎樣照顧孩子。這種禮拜六方就代表了六種的人際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丈夫和妻子關係、主人和僕人關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朋友和朋友的關係以及信徒和宗教師的關係。”
    中國儒家就有說到這五個關係(五倫),只是少了信徒和宗教師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弟子如何對待師父,師父應該如何教化弟子。
    從這個佛典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佛教是個容忍的宗教,因為佛陀引用外道禮拜六方來隨緣說法度善生子。以前的人糊裡糊塗的拜,所以佛陀就轉迷為悟給他們講解來讓他們明白,這也是一種容忍呀!
    佛教的盂蘭盆是簡單而有意義的。可是現在的民間習俗卻把這個簡單而有意義的儀式演變成繁雜而沒有意義的慶典了。所以,佛教一直都提倡簡單而有意義的宗教儀式,就是這個用意。

    很多人以為佛教是叫人出家,並認為這是不孝的。其實佛教的孝道不是表面而是深入的。佛教教我們行孝道不是形式上或表面上的。
    佛教說要行孝道就要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我們要好好地奉養他們,不管是在物質上或精神上的供養。佛教還把父母親譬喻成活佛、活菩薩,所以我們要把父母親當佛菩薩來拜、來恭敬和供養。
    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我們要給他們最好的東西,吃有營養的、穿最好的和住最好的。可是,現在的人好像不一樣了,父母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造成人們都孝順孩子多過孝順父母的局面了。父母恩深似海,物質上給最好的,然後精神上給他們最大的安慰。
    中國儒家思想就很強調孝道,教導我們做個好人,如果我們做好自己的本分,父母也得到光榮啊!這就叫著光宗耀祖!
    所以我們孝順父母也有這個道理,這個就是“世間”的孝。要供養父母也可以用宗教信仰來供養他們。我們的父母很多都不是拜佛的,所以他們就用燒冥紙來表達他們對祖先的孝心。
    佛道孝道大慈大悲
    當我們看見父母親焚燒冥紙時,我們可以在旁稱讚他們這種拜法是很好的,但是佛教還有另外有一種方法,我們也帶他來“齋僧大會”觀禮。當他們看了一定會起一種的歡喜心,因為這種方式比起他們以前的拜法簡單得多了。
    過後我們再解釋給他們知道佛教的方法既簡單又有意義,佛教是沒有燒冥紙的,又教他們唸阿彌陀佛聖號這個簡單的唸佛法門,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到利益了!所以佛教的孝就包含了“世間”孝和“出世間”孝,不單以物質上,而且還以佛法度他們了脫生死。
    很多人在父母過世後才做“孝男”、“孝女”,這是多麼的沒有用啊!一些國家的華人更離譜,在辦喪事的當兒,因為自己哭不出,還重金禮聘專業“哭”士來為他們哭靈,以為這樣的場面看起來就比較感動。以前人家“做功德”是請“西公”(道士)來燒大屋,燒銀紙,這樣的做法就叫“做功德”嗎?
    這樣的做法只是浪費金錢和汙染環境罷了,何來功德呢?
    “做功德”就是做好的東西--捐錢建築學校、到老人院布施、給錢窮人看病等等。佛教的“做功德”是以供僧或唸佛的功德回嚮給過世的父母甚至七世的父母。以廣闊的意義來講:無始以來,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父母,也是我們行孝道的對象,佛教的孝道也就慈悲,大孝道就是大慈大悲了。
    中國的儒家也是非常提倡孝道,中國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儒家也有本身的孝經,而佛教的孝經就是《盂蘭盆經》和《地藏菩薩本願經》。

    最後為大家講解甚麼是“普渡公”。
    “普渡公”就是七月時在“盂蘭勝會”或“中元普渡”中最大尊的。而檳城最大尊的就是在大山腳,它一個很凶的鬼王,可是大家可否知道這鬼王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呢?
    大家如有留意的話,會看見他的頭上有一尊的觀音菩薩像。
    為甚麼師父會說“普渡公”是觀音菩薩呢?別以為師父“老懵懂”了,就拿一個例子吧!檀香幼兒園的小菩薩,師父要去面他們的話,那我真的一點方法都沒有。可是那些老師就很有方法,小菩薩都很聽他的話。
    像在家裏的時候他們不聽父母的話,可是一去學校就很聽老師的話。這就是老師的功用啊!鬼王的功用也是一樣,所以如果觀世音菩薩要去度餓鬼的話,他總不可能現女人身或是現慈悲像呀!
    那些餓鬼需要的是食物,而且餓著肚子也沒有心聽聞佛法,所以菩薩就現鬼王來控制這些餓鬼,首先不是跟他們說法而是給他們充足的食物,等他們吃飽過後才和他們說法。
    所以他要現鬼王像,這些小鬼才會聽他的話啊!要不然就會秩序大亂了。
    可是現在的人在拜“普渡公”時都已經是很離譜的,不單殺生來祭祀,還大量的焚燒冥紙,這些做法都是和佛教完全相背,真是可惜啊!

    civilcarl replied 20 年, 2 月 前 5 Members · 5 Replies
  • 5 Replies
  • Nagarjuna

    會員
    5 8 月, 2005 在 1:59 上午

    盂蘭盆”這三個字是印度梵文(sanskrit)“鄔蘭婆那”(ullambana)翻譯過來的。這部經的經文不長,差不多有一千字左右,可是裡面有很好的意義。
    農曆七月裡,華人社會的巴剎、市場等地方都可以看到掛著“盂蘭勝會”的字眼,這個“盂蘭”有很多人都不會唸,因為這個字很少用到,所以就把它唸著“孟蘭”,其實這是錯誤的。
    華人民間信仰把七月叫做“鬼月”(the month of hungry ghost)。記得小時候,老一輩的人就因為這種信仰,告訴我們在七月鬼節時,如果沒有甚麼要事,不要出來走,尤其是在晚上,要不然不小心就會撞到鬼了!
    其實我們每天都撞到鬼啊!只是不同的鬼罷了。有時是撞到小鬼,有時撞到大鬼,有時撞到賭鬼、酒鬼、煙鬼……。那麼為甚麼七月會叫做鬼節呢?原來是有它的原因的。
    這個盂蘭勝會原本是佛教的節日,然而道教就有“中元節”這麼一個節日,湊巧也是落在農曆七月。
    普渡含有佛教含義
    “中元節”和“盂蘭勝會”完全是兩回事,本來是沒有甚麼關係的,只不過是剛好同樣地落在農曆的七月而已。這個道教的中元節,是道教一年裏三個主要的節日之一,那是上元、中元和下元。
    上元就是在農曆正月十五,而中元呢,就是農曆七月十五了。道教的中元也沿用“普渡”的字眼,“普渡”這兩個字也有佛教的含義。如果我們一想起“普渡”,就會說七月拜很多的東西叫“普渡”。
    有時我們用世俗的說法,我們知道有得吃,那就是去“普渡”。
    我們民間的信仰參雜了道教的中元及佛教的盂蘭,大家現在有機會來聽這部經,以後要對盂蘭勝會有更真正的認識了!
    目前在農曆七月,往往可以發覺在巴剎或市場掛著一些寫著“盂蘭勝會”、“慶贊中元”的旗子,可是這種慶祝方法根本就與佛教的“盂蘭勝會”完全乖離,完全失去原本的意義。因為人們殺生來拜“普渡公”。
    這“普渡公”又是何方神聖呢?等下再跟大家講解。
    民間流行唱歌酬神
    殺生來祭拜絕對不符合佛教慈悲的精神。幾十年前七月的盂蘭勝會還有做大戲來酬神,潮洲大戲、福建大戲等等。現在這些大戲就越來越少了,反而流行請歌星來唱歌,這都是我們一般民間的做法啊!
    其實,這也不符合佛教裡面所教我們的辦法。
    華人社會在七月,可以說是從月頭拜到月尾,主要是拜祖先,拜我們已經過往的先人,甚至還拜祭孤魂野鬼,更稱呼它們是“好兄弟”呢!其實,這種祭祀祖先的風俗,也有它值得我們讚揚的地方。
    各位家裡都有老一輩的人,在這七月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會教你們從初一就開始拜到月尾,你們也就照著他們所教的照拜。如果有一天有人問他拜甚麼,他也“懵查查”的不知道。
    其實,不知道的人多得很,反正要照著辦,做個聽話的乖仔,老人家怎麼教,我們就怎麼做好了,也不用去多問啊!現在你去問他們,他們自己也是“懵查查”啊!所以說是“懵查查”的人教“懵查查”的人來“懵查查”的拜,這是不是非常的“懵查查”嗎?
    人們就是這樣的糊塗,很多人的動機就是跟著習俗,跟著這些長輩們遺留下來的風俗。有些人認為祭拜過後自己也有得吃一頓,何樂不為呢?所以說“普渡”是有得吃,肯定沒有錯的啦!到處都有得吃,那裏還有餓鬼呢?
    現在就把《佛說盂蘭盆經》的內容給大家介紹,好讓大家明白《盂蘭盆經》的教誨,希望大家能夠還“盂蘭勝會”本來的面目。
    這部經的主角是目犍連尊者,也稱為摩訶目犍連尊者(Venerable Maha Maudgalayayana)。
    目犍連是印度話Maudgalayayana,而“摩訶”就是Maha就是“大”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大目犍連尊者。佛陀的弟子當中,目犍連是神通第一。
    在尊者未出家以前,是外道的宗教師,可是因為他還未領悟到最高境界、最高的真理,他約了他的朋友舍利佛一起去尋找名師,一個可以真正皈依的導師。最後他們一起跟隨釋迦牟尼佛出家了。
    目犍連尊者是大孝子
    出家以後,目犍連尊者很快的就證得“六通”。六通之一的天耳通是可以聽到很遠的聲音。
    目犍連尊者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大孝子,是一個阿羅漢。佛教裏還有第二位的大孝子,那是地藏王菩薩,而第三位的大孝子就是釋迦牟尼佛。
    目犍連尊者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在他得到神通以後,他就用天眼去找尋過往的父母,他的父親投生做天人,可是的媽媽卻墮落到餓鬼道去。佛教把六道輪迴分為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還有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在佛教裏,餓鬼道和地獄道是分開的。
    餓鬼道的眾生就是很久都沒有東西吃的“餓”鬼。有時我們被人家罵“餓鬼”,意思就是指我們很久沒有吃東西,餓得過分,就是“餓”鬼啦!
    目犍連尊者的媽媽,就是墮到餓鬼道去,沒有東西給他吃。目犍連尊者看到他的媽媽那麼的可憐,於是就運用他的神通到餓鬼道去。由於當時的出家人是托缽的,那他就用缽盛飯和食物給他的媽媽吃。
    目犍連尊者的母親看到兒子當然是很開心和歡喜,又有滿缽的食物。可是身邊還有很多餓鬼,這時他不但沒有和身邊的“朋友”一起分享,相反的他用左手將這個缽遮著,因為他怕其它餓鬼會來搶。
    肚子很大永遠吃不飽
    這令我回憶起童年時候,前輩們教我們在七月祭祀祖先燒冥紙時,用一碗水或茶繞呀繞著還在焚燒的冥紙。當時比較調皮,就跑去問老人家是時甚麼意思,他們就告訴我們,是避免我們燒給阿公阿嬤的冥紙被其他“鬼眾”搶走,真是又吝嗇又貪心啊!
    目犍連尊者的媽媽之所以會墮入餓鬼道,是因為他多世以來像“豆蔻皮佔鹽,又鹹又澀”(“鹹澀”,福建話,吝嗇的意思)。一個吝嗇的人,當你告訴他我們七月九日齋僧,要他隨緣參加或者每份RM20的布施,他一定很心疼。
    一個人在世時不修福,又貪得無厭,死後就會墮入餓鬼道啊!餓鬼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有的肚子很大卻永遠吃不飽,有的喉嚨很小永遠吃不夠,但是目犍連尊者的媽媽,當她要把食物放進口時,她的嘴就會出火焰,將食物燒成火炭。
    雖然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可是他也沒有辦法啊!於是他就趕緊回到人間請示釋迦牟尼佛,救度母親的辦法。
    釋迦牟尼佛說:你目犍連尊者的孝心,雖然驚動天地,天人看到你這種的孝心,他們也跟著感動。你雖然是神通第一,但是你母親過去太過貪心了,即使以你的神通和孝心,也不能夠幫助你的母親。唯有靠僧團的力量,才能幫助你的母親啊!
    南傳佛教國家如泰國、斯里蘭卡、緬甸的出家人,在今年陽曆七月十八日開始,就要Vassa。
    南傳佛教國家下季候雨,也就是雨季的時候,出家人不方便出外去弘揚佛法,同時下雨之後,地面上有很多昆蟲,要出去就會踩死很多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
    “結雨安居”就是叫做 Vassa 也就是rainy season retreat。這三、四個月之間,出家人是沒出外宣揚佛法,只是好好的修行,也因此這三、四個月就有很多比丘就得阿羅聖果,或證得初果、二果、三果的聲聞果位,有所成就。
    在“結雨安居”時如果沒有甚麼成就,大家就在最後一天月圓日(七月十五)時,還未離開之前,互相懺悔,因為相處一段的時間難免會得罪其他人。所以現在 Vassa時,南傳法師是沒有隨便出外,這個Vassa就是修行的季節了。
    七月十五佛歡喜日
    互相懺悔就是請他人原諒自己在這三、四個月裏開罪別人的地方,所以這一天也叫“僧自恣日”。在佛教裡,懺悔是叫做confession & repentance 。平常我們身、口、意三業不清淨,所以懺悔以後就得以清淨。這也就是我們皈依和受戒以前要懺悔的原因。
    印度的天氣分為熱天(四個月沒有下雨)、雨天(連續不停的下四個月的雨)和四個月的寒冷氣候。但是當佛教傳到中國的時候,“結雨安居”的季節剛好是中國的夏天,所以在中國就有“結夏安居”。
    “結夏安居”是從農曆四月十五日開始到七月十五日為止。所以農曆七月十五是很特別的日子,經文裏面叫作“佛歡喜日”,也如上所說的稱為“僧自恣日”了。
    華人社會對農曆七月都很避忌,喜慶的日子都不會選在這個月份來慶祝。其實佛教徒應該在七月慶祝喜慶的日子,尤其七月十五“佛歡喜日”這一天,因為沒有任何一天比七月十五更加殊勝了。
    為啥?佛會歡喜呢?佛之所以會歡喜是因為在這三個月“結夏安居”的日子,很多佛陀的第子都因修行而證果,而且大家都在這一天能互相懺悔而得以三業清淨。
    救倒懸求痛苦眾生
    南傳佛教裡把這一天叫作“送袈裟日”也就是“卡蒂那節”(kathina day)。由於出家人在雨季時沒出外,現在雨停了他們又要出外弘法,所以在家人就以袈裟和一些日常用品,如針、線、藥物等等來供養比丘們。
    這些供養的功德是很殊勝的,佛陀就是教導目犍連尊者以供僧的功德來救度墮在餓鬼道的媽媽。這也是北傳的“盂蘭盆供”了。
    這個盂蘭盆(ullamban)的意思就是去救受很大痛苦的人,好像那些被倒懸掛的人一樣,所以盂蘭盆華譯為“救倒懸”。目犍連尊者就是在這一天供養諸比丘,使他的媽媽得以脫離餓鬼道苦。
    當時不只目犍連尊者的媽媽一個餓鬼脫離餓鬼道,其他的餓鬼也得以一起升天。目犍連尊者的媽媽因為吝嗇而墮餓鬼道,在世時又不肯布施,現在仗齋僧的功德回嚮給他,所以他才可以投生到善道。
    當目犍連看見他的媽媽升天做天人的時候,他無限的歡喜,就問佛陀:“弟子的母親仗供佛齋僧的功德得以脫離餓鬼身,但還有許多在三惡道的眾生在受苦,這些受苦眾生的親人,是否也可以在七月十五的時做盂蘭盆供來供養三寶,並回嚮過往的父母呢?”
    佛陀讚嘆目犍連尊者:“以後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應該在七月十五日供僧,並以供僧功德回嚮給過往的親人,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這個“七世”是一種象徵,指的是很多世之意。我們無始以來在六道輪迴生死,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父母,所以佛教有“眾生父母”之說。有些人也把七世父母,代表七代的祖先。

    現今社會慶祝盂蘭勝會已經跟佛教的盂蘭相差十萬八千里了,現在盂蘭勝會的風俗是燒冥紙和殺生罷了。那麼別的種族沒有燒冥紙的習俗,難道他們的祖先就成了窮鬼、餓鬼嗎?華人的“鬼”就是“富鬼”、“飽鬼”嗎?
    蔡倫雖然發明了紙張,但是以前的人不會利用,甚至經文都寫在貝葉上的,所以佛經就叫作“貝葉經典”。
    當時沒有人會利用紙張,所以蔡倫的經濟就出現問題,也就因為這樣他就裝死,並交代他的太太,要哭哭啼啼地說蔡倫在陰間做鬼沒錢花,也需要賄賂陰間的鬼卒,所以要他的太太燒多一點冥紙。
    古時候很多有錢人和皇帝,死了也要很多金銀珠寶一起陪葬的,因為他們以為活的時候要花錢,死了也需要錢啊!他們在還沒死之前已經開始製造墳墓了,裡面放了很多的金銀珠寶,以為死了可以享有,這是一種迷信。
    在成都,可以看見劉備(三國演義裡的人物)的墳墓,雖然他是一個皇帝,可是他的墳墓卻很孤寒,因為他是一個很正直的人,所以沒要老百姓的物品來陪葬,這也可顯示了他的智慧。
    燒金燒銀太不實際
    相反的平民百姓,都花不起這些金銀珠寶來陪葬,所以就用紙製的金和銀來代替,而這些金銀紙(冥紙)就是蔡倫發明的,那不是人騙鬼嗎?現在的社會除了焚燒冥紙,還大量焚燒紙屋、紙車,甚至紙飛機等紙紮品,更離譜的是焚燒鑽卡,讓亡者自行購買所需要的物品,只要簽個名就“搞掂”。
    此外還有人燒“大哥大”手提電話,可是不知道過後會否接收到祖先的來電呢?現在的生意人真的是很會動腦筋,去製造形形色色的紙紮品,這都是拜蔡倫所賜。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這是蔡倫的騙局,他騙了我們華人幾千年了,難道我們還要給他繼續欺騙我們嗎?我們應該把要買冥紙的錢來供僧、布施,再把這些功德回嚮給我們的祖先,那不就更好嗎?焚燒冥紙又會汙染環境,為啥?我們要做這些一舉兩“失”的事情呢?
    佛教本來是個容忍的宗教,但是我們要明白佛教的容忍!佛教的容忍是很別的,他對其他的宗教是沒有排斥的,每一門宗教都教我們行善,去惡,這是佛教所講的人天法門。
    佛教不只要行善去惡,最終還是要脫離六道輪迴。這個人天法門是基本的基礎,一下子要你了脫生死當然不行,這也是我們對其他宗教選擇的自由。佛教還有分成人乘,天乘、聲聞、緣覺和菩薩乘,把所有的宗教也包括在裏面,所以我們不要去排斥他。

    佛教教義裡有一個善生子(Sigala)的故事,記載在《善生經》(Sigalovada Sutra)裡,它將佛教的容忍精神很好的表達出來。
    善生子是個乖孩子,他爸爸在世時害怕自己離世後孩子會變壞,所以就叫他去學一般的宗教信仰,做一個好孩子。
    父親教他每一天早上起來就禮拜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和下方。禮拜的時候要唸:“東方的眾生,東方的所有神明,現在我來拜你們、也來恭敬你們,你們也要來恭敬我。”
    他的拜法大慨就像現在人們去拜大伯公一樣,拜拜時總希望能分到一點他手上的元寶。善生子的拜法也是祈求六方神明保祐的意思。有一天當善生子照常禮拜六方時,剛好給出來托缽的佛陀看到了。
    佛陀就問善生子:“善生子啊!你在這裡做甚麼呀?”善生子回答說:“佛陀啊!我爸爸在世的時候教我這樣的禮拜,他也教我在禮拜時要如此的唸。”
    禮拜六方解悟其理
    佛陀聽後沒有取笑或排斥他,很慈悲的對他說:“善生子啊!你這樣的禮拜方法是很好的。我也有教導我的弟子禮拜六方,但是你要知道佛教禮拜六方的意思嗎?”
    善生子聽後就請示佛陀,為他講解佛教禮拜六方的意思。佛陀說:“當你禮拜東方的時候,你要知道為人家子女的要怎孝順父母,為人父母的要怎樣照顧孩子。這種禮拜六方就代表了六種的人際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丈夫和妻子關係、主人和僕人關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朋友和朋友的關係以及信徒和宗教師的關係。”
    中國儒家就有說到這五個關係(五倫),只是少了信徒和宗教師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弟子如何對待師父,師父應該如何教化弟子。
    從這個佛典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佛教是個容忍的宗教,因為佛陀引用外道禮拜六方來隨緣說法度善生子。以前的人糊裡糊塗的拜,所以佛陀就轉迷為悟給他們講解來讓他們明白,這也是一種容忍呀!
    佛教的盂蘭盆是簡單而有意義的。可是現在的民間習俗卻把這個簡單而有意義的儀式演變成繁雜而沒有意義的慶典了。所以,佛教一直都提倡簡單而有意義的宗教儀式,就是這個用意。

    很多人以為佛教是叫人出家,並認為這是不孝的。其實佛教的孝道不是表面而是深入的。佛教教我們行孝道不是形式上或表面上的。
    佛教說要行孝道就要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我們要好好地奉養他們,不管是在物質上或精神上的供養。佛教還把父母親譬喻成活佛、活菩薩,所以我們要把父母親當佛菩薩來拜、來恭敬和供養。
    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我們要給他們最好的東西,吃有營養的、穿最好的和住最好的。可是,現在的人好像不一樣了,父母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造成人們都孝順孩子多過孝順父母的局面了。父母恩深似海,物質上給最好的,然後精神上給他們最大的安慰。
    中國儒家思想就很強調孝道,教導我們做個好人,如果我們做好自己的本分,父母也得到光榮啊!這就叫著光宗耀祖!
    所以我們孝順父母也有這個道理,這個就是“世間”的孝。要供養父母也可以用宗教信仰來供養他們。我們的父母很多都不是拜佛的,所以他們就用燒冥紙來表達他們對祖先的孝心。
    佛道孝道大慈大悲
    當我們看見父母親焚燒冥紙時,我們可以在旁稱讚他們這種拜法是很好的,但是佛教還有另外有一種方法,我們也帶他來“齋僧大會”觀禮。當他們看了一定會起一種的歡喜心,因為這種方式比起他們以前的拜法簡單得多了。
    過後我們再解釋給他們知道佛教的方法既簡單又有意義,佛教是沒有燒冥紙的,又教他們唸阿彌陀佛聖號這個簡單的唸佛法門,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到利益了!所以佛教的孝就包含了“世間”孝和“出世間”孝,不單以物質上,而且還以佛法度他們了脫生死。
    很多人在父母過世後才做“孝男”、“孝女”,這是多麼的沒有用啊!一些國家的華人更離譜,在辦喪事的當兒,因為自己哭不出,還重金禮聘專業“哭”士來為他們哭靈,以為這樣的場面看起來就比較感動。以前人家“做功德”是請“西公”(道士)來燒大屋,燒銀紙,這樣的做法就叫“做功德”嗎?
    這樣的做法只是浪費金錢和汙染環境罷了,何來功德呢?
    “做功德”就是做好的東西--捐錢建築學校、到老人院布施、給錢窮人看病等等。佛教的“做功德”是以供僧或唸佛的功德回嚮給過世的父母甚至七世的父母。以廣闊的意義來講:無始以來,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父母,也是我們行孝道的對象,佛教的孝道也就慈悲,大孝道就是大慈大悲了。
    中國的儒家也是非常提倡孝道,中國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儒家也有本身的孝經,而佛教的孝經就是《盂蘭盆經》和《地藏菩薩本願經》。

    最後為大家講解甚麼是“普渡公”。
    “普渡公”就是七月時在“盂蘭勝會”或“中元普渡”中最大尊的。而檳城最大尊的就是在大山腳,它一個很凶的鬼王,可是大家可否知道這鬼王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呢?
    大家如有留意的話,會看見他的頭上有一尊的觀音菩薩像。
    為甚麼師父會說“普渡公”是觀音菩薩呢?別以為師父“老懵懂”了,就拿一個例子吧!檀香幼兒園的小菩薩,師父要去面他們的話,那我真的一點方法都沒有。可是那些老師就很有方法,小菩薩都很聽他的話。
    像在家裏的時候他們不聽父母的話,可是一去學校就很聽老師的話。這就是老師的功用啊!鬼王的功用也是一樣,所以如果觀世音菩薩要去度餓鬼的話,他總不可能現女人身或是現慈悲像呀!
    那些餓鬼需要的是食物,而且餓著肚子也沒有心聽聞佛法,所以菩薩就現鬼王來控制這些餓鬼,首先不是跟他們說法而是給他們充足的食物,等他們吃飽過後才和他們說法。
    所以他要現鬼王像,這些小鬼才會聽他的話啊!要不然就會秩序大亂了。
    可是現在的人在拜“普渡公”時都已經是很離譜的,不單殺生來祭祀,還大量的焚燒冥紙,這些做法都是和佛教完全相背,真是可惜啊!

  • HAU

    會員
    5 8 月, 2005 在 12:07 下午

    下面引用由Nagarjuna2005/08/05 01:59am 發表的內容:
    可是現在的人在拜“普渡公”時都已經是很離譜的,不單殺生來祭祀,還大量的焚燒冥紙,這些做法都是和佛教完全相背,真是可惜啊!

    :em12:

  • 沈勝衣

    會員
    5 8 月, 2005 在 12:21 下午

    佛教只有鬼節,沒有鬼月
    鬼月演變成是某些商業行為

  • 飛龍在天

    會員
    5 8 月, 2005 在 12:34 下午

    讚揚目犍連尊者!!!

  • civilcarl

    會員
    7 8 月, 2005 在 1:26 下午

    :em22: :em22: :em22: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