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貼]吳越二國的相術例子
吳越二國的相術例子 春秋時代,相術固然有專業,但業餘人士亦多高手。這裏可以舉兩個例子。
伍子胥由越國逃亡至吳國,為了掩飾身份,便披髮佯狂,行乞於市。吳國卻有一個「市吏」,即等於如今大陸派出所的所長同志之類身份的人,一眼就看出伍子胥的身份有詐,便把他拉過一旁,密密查問,問出此乞兒原來是鄰國的國防部長蒹水陸二軍總司令,這還得了,吳越向來世仇,時時打扙,如今竟然獲得了越國的軍事頭頭,自然如獲至寶,因此便把伍子胥獻給吳王僚,王僚一見伍子胥,亦立刻予以重用。
後來伍子胥做了吳國的軍事頭頭,興兵攻打越國,由於他深知越國軍事底細,自然節節勝利,連越王勾踐都俘虜了回來。這時候,人們才佩服當年那市吏的相術高明。因為他不但能相出其人可用不可用,這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蓋相術實乃眾多術數中最實用的一種,略知一二,便足以識人。
話說吳將伍子胥滅越之後,將越王勾踐俘虜,越國的大臣便自然密謀復國,其中最得力的兩位大夫,便是范蠡和文種。
這位范蠡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位奇才。他精通政術之外,還精通做生意,有一句成語叫做「富比陶朱」,成語中的「陶朱」便是指范蠡了。然而他於政商兩途之外,居然還懂得相術。所以他一相西施,便知道這美女可以做間諜,再相越王勾踐,便知道此人「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因為他生得「長頸鳥喙」。
許多人稱讚范蠡之相越王,讚其因此能功成身退,不貪利祿,所以才能得保首領,跟西施遊於五湖而終老,王亭之則賞范蠡之能相西施。因為要揀一個美女易,要揀一個能做間諜,能向吳王夫差施反間計的美女則難。
知人以相,是很重要的事。孔子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似乎是反對相術,其實恰恰不是。蓋「以貌取人」並非相術也,它只是俗人的「皮相」。若乎相術,則相其神、相其氣、相其心、相其骨。豈只「流年部位」那麼簡單也矣。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