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姓名學【原創】五音姓屬

  • 【原創】五音姓屬

    Posted by 木棉花 on 9 2 月, 2006 在 2:58 下午

    五音姓屬
    【角音屬木】
    趙(天水)、周(汝南)、朱(沛國)、孔(魯國)、曹(譙國)、金(彭城)、華(武陵)、俞(河間)、廉(河東)、樂(南陽)、和(汝南)、蕭(象吉云河南,鰲頭云蘭陵)、董(陜西)、虞(陳留)、裘(渤海)、艾(天水)、弘(太原)、國(下邳)、秋(天水)、高(渤海)、郜(京兆)、印(馮翊)、懷(河內)、徒(東莞)、索(武城)、喬(梁國)、洪(燉煌)、崔(博陵)、陸(河南)、家(京兆)、焦(中山)、車(京兆)、侯(上谷)、宓(平昌)、雍(京兆)、濮(魯國)、晁(京兆)、荊(廣陵)、密(太原)、革(濟陰)、曲(陳留)、藥(汝南)、衛(河東)、申(濟郡)、虢(新平)、岳(馮翊)、敬(象吉云平陰,鰲頭云平陽)、戢(東平)、慮(會稽)、劉(彭城)、鄒(范陽)、鍾離(會稽)、澹臺(泰山)。
    【徵音屬火】
    錢(彭城)、李(隴西)、鄭(榮陽)、陳(潁川)、秦(天水)、尤(吳興)、施(吳興)、姜(天水)、竇(扶風)、雲(瑯琊)、史(京兆)、唐(晉陽)、薛(河東)、滕(南陽)、羅(豫章)、畢(河南)、郝(太原)、時(隴西)、皮(天水)、齊(汝南)、尹(天水)、祁(太原)、米(京兆)、戴(譙國)、紀(象吉云高陽,鰲頭云平陽)、舒(京兆)、藍(汝南)、季(渤海)、婁(譙國)、刁(弘農)、鍾(潁川)、蔡(洛陽)、田(雁門)、支(郃陽)、昝(太原)、管(平原)、經(范陽)、干(潁川)、邊(隴西)、郟(武陵)、別(京兆)、莊(天水)、瞿(松陽)、連(上黨)、官(中山)、易(太原)、慎(天水)、廖(武城)、真(下邳又云上谷)、祭(河南)、員(天水)、智(魯國)、晉(平陽)、紳(河內)、曾(天水)、辛(河西)、訾(渤海)、聶(河東)、酈(新蔡)、宰(西河)、芮(平原)、甄(中山)、吉(馮翊)、石(武城)、單(濟陽)、鄧(南陽)、賁(宣成)、宣(治平)、丁(濟南)、翟(南陽)、萃(天水)、聞(吳興)、荀(河南)、池(西平)、卓(西河)、賴(潁川)、咸(汝南)、黎(京兆)、厲(范陽)、欒(河西)、甯(齊郡)、鞏(山陽)、師(太原)、東(平原)、尉遲(太原)、西門(晉陽)、獨孤(高平)、司徒(趙郡)、司空(頓丘)、司馬(河內)、紇于(象吉云位那,鰲頭云魏郡)、屈男(象吉云西陵,鰲頭云武陽)、故弟(京兆)、北門(京兆)、斛斯(武陵)、信都(象吉云濟陰,鰲頭云濟陽)、諸葛(瑯琊)、呼延(太原)、乞伏(隴西)、屈突(河內)、申屠(京兆)、東門(象吉云濟陰,鰲頭云濟陽)。
    【羽音屬水】
    吳(渤海)、褚(河南)、衛(河東)、許(高陽)、呂(東平)、喻(江夏)、蘇(武功)、魯(扶風)、韋(京兆)、馬(扶風)、芮(東陽)、袁(汝南)、費(江夏)、于(河南)、卞(濟陰)、伍(安定)、余(下邳)、卜(河南)、顧(武貞)、孟(平昌)、穆(河南)、毛(河西)、禹(陜西)、貝(清河)、梅(汝南)、盛(廣陵)、夏(會稽)、胡(安定)、凌(河南)、霍(太原)、繆(蘭陵)、扈(京兆)、燕(范陽)、茹(河南)、魚(馮翊)、古(新安)、庾(齊郡)、越(晉陽)、戎(江陵)、祖(范陽)、武(太原)、符(瑯琊)、詹(河東)、龍(武陵)、蘷(京兆)、蒲(河內)、胥(瑯琊)、宗(京兆)、巴(上黨)、龔(武陵)、翁(臨官)、羿(濟陽)、儲(河東)、汲(清河)、富(濟陰)、饒(平陽)、涂(豫章)、須(渤海)、楚(新平)、來(河內)、施(南安)、牟(平昌)、慕容(燉煌)、乙弗(高平)、叱干(遼西)、宇文(趙郡)、端木(魯國)、淳于(河內)、於邱(廣陵)、朱耶(范陽)、斛律(居門)、宗正(彭城)、僕固(同安)、皇甫(京兆)、南宮(河南)、單于(京兆)、突盧(南安)、士孫(河南)、顓孫(同陽)、羽弗(榮陽)、叱羅(豫章)、伊祖(成國)、沙咤(遼西)。
    【宮音屬土】
    孫(樂安)、馮(始平)、沈(吳興)、嚴(天水)、魏(鉅鹿)、陶(濟陽)、水(吳興)、范(高平)、彭(隴西)、鳳(平陽)、任(樂平)、酆(京兆)、鮑(上黨)、岑(南陽)、倪(千乘)、殷(汝南)、明(吳興)、計(京兆)、談(廣平)、宋(京兆)、熊(豫章)、屈(淮海)、閔(隴西)、童(雁門)、林(西河)、邱(河南)、應(濟陽)、冀(渤海)、農(雁門)、晏(濟郡)、閻(太原)、充(燉煌)、容(燉煌)、暨(渤海)、耿(濟陽)、寇(上谷)、廣(海陽)、闕(下邳)、隆(南陽)、仰(汝陽)、仲(中山)、宮(太原)、甘(渤海)、景(晉陽)、幸(雁門)、司(頓丘)、韶(太原)、薊(內黃)、薄(雁門)、藺(中山)、屠(陳留)、蒙(安定)、陰(始平)、鬱(太原)、雙(天水)、貢(廣平)、郁(黎陽)、麴(吳興)、封(渤海)、糜(汝南)、松(東莞)、隗(餘杭)、逢(長樂)、桂(天水)、牛(河西)、勾(平陽)、敖(譙國)、融(南康)、簡(范陽)、空(孔邱)、沙(汝南)、乜(南陽)、鞠(汝南)、豐(桂陽)、紅(南昌)、游(高平)、權(天水)、相(隴西)、公(括陽)、鹿(河南)、洒(江陵)、欽(太原)、栗(黎陽)、蹇(山陽)、奄(內黃)、問弓(太原)、公孫(高陽)、豆盧(范陽)、長方(平江)、閭邱(天水)、水丘(吳興)、第五(京西)、公怡(魯國)、南門(河南)、仲弓(高陽)、大兄(隴西)、折中(京兆)、太叔(東平)。
    【商音屬金】
    王(太原)、蔣(樂安)、韓(南陽)、何(平江)、張(清河)、戚(東海)、謝(陳留)、柏(魏郡)、章(河南)、潘(榮陽)、葛(頓丘)、奚(譙國)、郎(中山)、昌(汝南)、花(東平)、方(河南)、柳(河東)、雷(馮翊)、賀(廣平)、湯(中山)、鄔(潁川)、常(平原)、傅(清河)、康(京兆)、元(河南)、平(河內)、黃(江夏)、姚(吳興)、邵(博陵)、湛(豫章)、汪(平陽)、狄(天水)、衡(雁門)、伏(太原)、成(上谷)、茅(東海)、龐(治平)、項(遼西)、祝(太原)、梁(安定)、杜(京兆)、阮(陳留)、席(安定)、麻(上谷)、賈(武威)、路(內黃)、樊(上黨)、萬(扶風)、柯(濟陰)、余(雁門)、江(淮陽)、顏(魯國)、徐(東海)、駱(內黃)、盧(范陽)、莫(鉅鹿)、房(清河)、解(平陽)、壽(京兆)、通(西河)、尚(上黨)、溫(太原)、柴(平陽)、習(東陽)、巫(平陽)、歐(平陽)、父(京城)、伊(陳留)、暴(魏郡)、葉(南陽)、白(武昌)、鄂(武昌)、籍(廣平)、能(太原)、蒼(武陵)、黨(馮翊)、杭(餘杭)、程(安定)、嵇(譙國)、邢(河門)、滑(下邳)、裴(河東)、榮(上谷)、羊(泰山)、惠(扶風)、郁(平陽)、巫(平陽)、牧(弘農)、山(河內)、全(京兆)、郗(山陽)、班(扶風)、申(魏郡)、郤(濟陽)、桑(黎陽)、闞(天水)、巢(彭城)、關(隴西)、蒯(襄陽)、查(汝南)、蓋(齊郡)、益(馮翊)、勤(汝南)、留(南陽)、鐸(鄱陽)、緱(中山)、介(河內)、慶(河內)、長(河南)、南(汝南)、萇(魏郡)、况(后江)、拔(瑯琊)、過(高平)、靖(臨清)、附(南陽)、譙(京兆)、丹(汝南)、商(京兆)、鄉(內黃)、楊(弘農)、安(武威)、臧(東海)、危(晉昌)、哀(河陽)、郭(太原一云汾陽)、俞(會稽)、斛(平陽)、匡(晉陽)、向(河內)、上官(天水)、東平(河東)、令狐(太原)、鮮于(太原)、相里(西平)、去斤(京兆)、赫連(渤海)、濮陽(博陵)、拓拔(潁川)、托拔(黎陽)、賀蘭(河東)、青陽(榮陽)、夏侯(譙國)、拔也(樂安)、万俟(蘭陵)、賀拔(下邳)、司寇(平昌)、端木(蘭陵)、軒轅(邰陽)、舍利(渤海)、公羊(潁川)、長孫(濟陰)、千秋(彭城)、吐方(河東)、章丘(河南)、夙勤(河內)、東鄉(清河)、介緜(咸陽)、立販(河內)、賀魯(河內)。

    玄豐子 replied 19 年 前 38 Members · 39 Replies
  • 39 Replies
  • 小道

    會員
    9 2 月, 2006 在 3:14 下午

    原帖由 木棉花 於 2006-2-9 10:58 PM 發表
    **** 本內容被作者隱藏 *****

    看看有沒有好東西

  • Morris

    會員
    9 2 月, 2006 在 3:18 下午

    那就開開眼界了!

  • 小狗妹

    會員
    9 2 月, 2006 在 3:18 下午

    謝謝分享心得!

    :f22:

  • asari

    會員
    9 2 月, 2006 在 3:31 下午

    謝謝分享!

  • steven5423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2:19 上午

    :f19::f19::f19:感謝

  • 歐吉桑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5:39 上午

    感謝分享。謝謝!:f18:

  • robertcclim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6:33 上午

    face0face0face0

  • 王呆子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8:59 上午

    学习!谢谢!:f18:

  • dragonwu75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9:17 上午

    學習!學習!學習!

    :f25::f25::f25:

  • yuli168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9:58 上午

    五音姓屬 謝謝分享 想看好文章

  • 翊展堂翁老師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10:22 上午

    開開眼界

    :f18:

  • lon88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10:36 上午

    谢谢兄台的分享

  • 姓名通書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11:49 上午

    鄭(榮陽),是(滎陽)才對。

    [鄭州]《鄭氏從這裏來》

     編 導:歐陽宇 攝 像:蔡翔昊

      鄭字最早的含義是用於祭奠的酒器,成為姓氏始於春秋戰國。

      西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靜封自己的幼弟姬友于咸林——今陝西華縣為鄭伯,列為諸侯,開始了鄭國的歷史,也開始了鄭氏的歷史。姬友,諡號桓公。

      採訪:世界鄭氏聯誼中心秘書長 鄭朝增

      “西周末年鄭氏始祖鄭桓公看到幽王昏庸無道,西周遲早要滅亡,他就問太史伯,周朝這樣遲早要滅亡的,何處能逃生,太史伯給鄭桓公提了個建議,就說在洛之東、河之南,虢鄶之間那裏有一片平原,可以把家眷安排在那裏,鄭桓公就採納了太史伯的意見。”

      鄭桓公依照太史伯的提議剛把妻孥安置好,西周就發生了“犬戎之亂”,他也因勤王殉難,其子鄭武公繼承父志,在虢鄶諸地建立起東方鄭國。虢鄶之間,就是現在滎陽這片土地。

      鄭國作為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至14世鄭康公,鄭國共歷經14代,傳23君,存431年。鄭國被韓國所滅後,公卿宗族,為避兵災禍亂,紛紛遷往外地。

      採訪:鄭氏研究會會長 宋國楨

      “韓滅鄭以後,鄭國公族和百姓四散逃走,為了懷念老祖宗,就相約以國為姓,以鄭國的鄭字為姓,鄭姓開始出現。”

      鄭氏三始祖鄭莊公是鄭氏歷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從小被母親武姜歧視。莊西元年,武姜與次子叔段合謀擴軍奪位,被莊公發覺先發制人,把武薑逐出都城,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一年後莊公後悔,想念母親,經大夫穎考叔周旋,挖掘了這條陰司澗。

      採訪:農民收藏家 張明鑒

      “鄭莊公接受穎考叔的建議後,就派人來這裏挖了一條陰司澗,挖了一個洞,這個洞就叫黃泉洞。上頭蘆席罩頂,下麵紅磚鋪地。鄭莊公過來後把娘安置在這,武薑氏安置坐好後,鄭莊公和穎考叔來到這,見到他娘抱頭大哭,就消氣了。”

      鄭莊公當政的四十三年,國土擴大,經濟繁榮,戰有強兵,庫有存糧,是鄭氏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之一,為日後鄭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到漢代,27世孫鄭奇出任河南太守時,懷念先祖,眷戀滎陽,又號召各地鄭氏後人舉族回遷。

      採訪:世界鄭氏聯誼中心秘書長 鄭朝增

      “全國有半數的鄭氏族人又回到這裏,這裏又出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

      鄭氏後輩普遍家教森嚴,治族有方,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傳統。在唐朝推行科舉制度後,考取功名的鄭氏子孫不可勝數,有九宰相、八附馬、六狀元,二十四朝官。當時勝傳“上殿半朝鄭,下殿滿床笏”。滎陽鄭氏到唐朝發展到鼎盛時期。

      鄭桓公受封立國己有2800多年歷史,在他的精神鼓舞下,鄭氏子孫名人輩出。他們對歷朝歷代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傳播和祖國統一發揮過顯赫作用,像法家始祖鄭子產,水利始祖鄭國,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以及抗擊荷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採訪:鄭氏研究會會長 宋國楨

      鄭成功遠祖滎陽,滎陽是第一站,由滎陽到固始,在晉永嘉年間,從固始又南遷,固始到福州的居榮,由居榮又遷到南安。鄭成功父親到日本,和日本女子田川氏結婚,生子鄭成功。鄭成功七歲回國,受我們儒家教育,忠君愛國,在日本平戶鄭成功廟,橫額就寫著“滎陽之光”。

      1647年,年僅二十三歲的鄭成功,開始征戰南北,馳騁海疆,開展了抗清和抗荷複台鬥爭。1662年,他打敗荷蘭侵略者,為祖國收回了寶島臺灣。

      採訪:鄭氏研究會會長 宋國楨

      “當時他的部下有人勸他自立為王,鄭成功堅決反對,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

      鄭成功不僅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復了臺灣,而且在臺灣大力推廣大陸的先進農業生產經驗,改革賦稅,為臺灣的建設打下了基礎。今年適逢鄭成功收復臺灣340周年,鄭氏後人在滎陽修建了一座鄭成功紀念館,以頌揚他的歷史貢獻。

      鄭氏自出現之日到今天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裏,鄭氏的後人已遍佈世界各個角落,但他們沒有忘記鄉梓,並不斷有人回到滎陽尋根祭祖。

      誕生于黃河岸邊的古老姓氏——鄭氏,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天下鄭氏出滎陽,滎陽鄭氏遍天下”的盛名。

  • 木棉花

    會員
    10 2 月, 2006 在 12:55 下午

    原帖由 姓名通書 於 2006-2-10 07:49 PM 發表
    鄭(榮陽),是(滎陽)才對。

    [鄭州]《鄭氏從這裏來》

     編 導:歐陽宇 攝 像:蔡翔昊

      鄭字最早的含義是用於祭奠的酒器,成為姓氏始於春秋戰國。

      西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靜封自己的幼弟姬友 …

    謝謝您!:emm46:

  • seawolf

    會員
    8 3 月, 2006 在 2:09 上午

    :f18::emm31::emm23::emm12:

Page 1 of 3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