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漫談(之九)

標籤: %1$s , ,

  • 易學漫談(之九)

    Posted by 老平 on 16 1 月, 2005 在 3:43 下午

    大多數的易友們都會有這一種心態,就是希望找到一兩本秘笈,很快便會掌握到自己想學的那一種術數。或者希望名師傳授口訣,自己便也成了大師。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奢想。但是,從歷代的典籍中就有不少的斷語及口訣,它給後學之人真的得益不少。因為這些斷語及口訣是前賢經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及經過統計累積提煉出來的,準確度較高。無論是現時執業的術數師,或者行走江湖的盲師都對斷語及口訣背誦如流。因為它能很快回答對方的問題,有時還十分準確。

    就以子平八字為例,如果看到坤造日主為金或水,生於秋令或冬令,其它幾個字都是金或水。那麼用斷語:金水一相逢,必生美麗容。斷定這位女士是很漂亮的。這一斷語的準確度就十分高。又如果看到流年、大運結合自身八字,看到有三刑、七殺。根據斷語:三刑七殺重相遇,必定身為泉下人。你可以斷定這人此時就算不死也要脫一層皮(當然會有例外)。準確度也是很高的。還有很多很多的斷語及口訣,愚就不再一一舉例了。但是,我們在學習及應用這些斷語及口訣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愚認為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是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為了要快,要準確,馬上想到斷語及口訣。反正說對了便顯得自己高明,那管它有沒有道理,或者道理從何而來。就是由於多數人沒有尋根問底,因此對建立易學理論便缺少了一些有說服力的依據。

    因此,愚寄望各位易友,如果有什麼很實用的斷語及口訣,或準確度較高的術數方法,不妨先去推敲一下,問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如果大家都能盡力去把道理找出來,這就是對易學的一大貢獻。就能夠為弘揚易學,為易學理論的建立盡了力。

    老平 回答 18 年, 8 月 前 1 會員 · 0 回覆
  • 0 回覆

Sorry, there were no replies found.

登錄回復。

Start of Discussion
00 回覆 2018 年 6 月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