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書數走向京氏易新義

  • 從洛書數走向京氏易新義

    Posted by 劉銳山 on 8 2 月, 2004 在 8:48 上午

    八宮卦新義

    易學大師普遍將八宮卦排序為乾震坎艮坤巽離兌,謂乾統三男,坤統三女,這是普遍易學大師的認同, 均認為京氏取義于《說卦傳》.

    而它的排演方法是以八個基本卦為八宮,自身重卦而成本宮卦.例如:乾卦由三畫爻重疊三畫爻構成六畫爻為乾卦,其它七卦如此類推.每宮逐步改變每一爻,為一個新卦,如:乾卦六爻,初爻陽變為陰,外卦為乾,內卦為巽,為天風姤,其它如此類推.當逐步向上變演變時,到乾宮上爻,再變坤卦,故與坤宮有所抵觸了,所以將第六次變動改為四爻變,為游魂爻火地晉,下一爻為歸魂爻,乾卦外爻變內卦,剛第四爻變時為離卦,為外卦,為火天大有,其它七宮如此類推.這種逐步變爻方法,普遍來說都被大部份易學大師所認同,也是他們唯一對京氏八宮卦解釋推演.此種排列方法只能夠說明八宮卦系統性,嚴謹性地變動,而它不能說明陰陽之道,《京氏易》處處論陰陽,”易者變也,陰極則陽來,陰消則陽長”,而此種逐爻變方法只能說明到爻中陰陽,不能明確地顯示卦中也有陰陽,說明宇宙之道,人事之道.

    易學大師將八宮卦此此排列,也許並不是先師原意,此種排列將會漏失很多及隱藏了很多寶藏,難以發揮八宮卦全面性功能,甚為可惜.例如:四隅四正卦如何演成?飛伏游歸本身意義?不單只爻中有陰陽每一卦也有陰陽之分,世應的陰陽,洛書數軌等,今天便由我來粗略簡單地說.

    洛書軌跡

    《京氏易傳》”金火二運合土宮”,其明顯地說明八宮卦是根據洛書數而構成,九四為金,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周流六虛,起始經歷飛伏游歸八種人生歷程,構成八宮六十四卦(見八宮圓圖).不單只”仰之以觀天文,俯之察于地理”,易曰:”原始返終”,說明生死之說.

    “始”解作人生從母胎開始呱呱落地成長;”經”長大階段學習過程;”歷”人生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種種人生百態,也嘗透了;”終”生老病死,此乃人生無法避免的歷程;”飛”飛揚,飄逸,開心,善的一面,良的一面,明的一面;”伏”人生隱藏種種危機,未能遇知得見,看得見,也謂暗的一面,苦的一面;”游”死後道路,游離境界,不願多談,此乃中國人傳統觀念;”歸”再道輪迴出世;”起”起也,起也謂開端,也謂終結.

    四隅四正卦

    《京氏易傳》”乾卦居西北之分野,陰陽相對之地;坤卦純陰用事,西南方之卦;巽卦東南向朋,齊肅陰陽;艮卦本體屬陽,陽極則止,反生陰象,上艮下艮,意象土木分氣後,艮居東北方;震卦震分陰陽之用事,屬于木德,取象為雷,出自東方;兌卦稱陰為澤,純金用事,二陰合體,稱于西郊;坎卦稱陰以陽處中,北方之卦也;離卦本于純陽,陰氣貫中,稟于剛健,見乎文明,文明為南方”.以上明顯說出後天八卦四隅四正卦.

    我們看看傳統八宮卦便知道乾統三男,坤統三女地排列,明顯是忽略了四隅四正存在.現新的卦序應以乾巽艮坤震兌坎離八宮為首.乾起巽始艮經坤歷,乾終于離,乾宮經巽相疊為天風姤,相疊為天山遯,相疊為天地否...我們看看四隅卦出現了,乾 巽 艮 坤 ,乾西北,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四隅卦齊備.坤起震始兌經乾歷,坤終于坎,坤經震相疊為地雷復,相疊地澤臨,相疊地天泰...蓋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意思是乾為萬物之始,坤則作為萬物之終,乾坤易門也.故剩餘坎離震兌為四正.

    卦之陰陽

    陽為天,陰為地,八宮六十四卦分三十二卦為陽,乾 姤 遯 否 巽 小畜 家人 益 艮 賁 大畜 損 坤 復 臨 泰 震 豫 解 恆 兌 困 萃 咸 坎 節 屯 既濟 離 旅 鼎 未濟.三十二卦為陰,觀 剝 晉 大有 無妄 噬嗑 頤 蠱 睽 履 中孚 漸 大壯 夬 需 比 升 井 大過 隨 蹇 謙 小過 歸妹 革 豐 明夷 師 蒙 渙 訟 同人.以上乃是八宮卦之六十四卦卦分陰陽之序.《京氏易傳》”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卦由起 始 經 歷 重卦而成為陽,陰卦由飛 伏 游 歸 重卦所組成.其軌跡為洛書數,詳述見(宇宙運動規律圖譜).

    朱熹云:”天地只是一氣便分陰陽,緣有陰陽二氣相感,化生萬物,故事物未常無對.氣分陰陽,陰陽為氣故有性質.陰陽二氣猶如天地,生死,男女,動靜,屈伸,往來,升降,闔辟.陰陽變化無窮,萬物因而得之以生生”.京氏易以陽變陰即返回陽道,陰變陽即返回陰道,陰極則陽來,陽來則陰消,從此點我們便知道,京氏易無不提及陰陽之道,以陰陽之氣的進退之消長,來說明八宮卦的陰陽合理性.不單只爻要陰陽,卦也要陰陽,這才符合八宮卦的真諦,這才合說明世間人事萬物之道.(見八宮卦新義)

    世應

    易學大師將八宮卦的世爻定在誰爻變動誰爻持世,例如:乾宮初爻動,天風姤為一世爻持世.世間萬事萬物必要有磨合相盪,事物才會有發展.男和女,善和惡,悲與歡,交與合等等,此事無容讓我再多序了!于是設有應爻之分.乾鑿度”動于地上則應于天上;動于地之中則應于天之中;動于地之下則應于天之下”.換言之初爻持世便四爻應,二爻持世便五爻應,三爻持世上爻應四爻持世初爻應,五爻持世二爻應,上爻持世三爻應,這是普遍認受之觀念.但從中我們有沒有看到世應分陰陽之道理在裡邊呢?它只能表示動于地則應于天之概念.

    《京氏易傳》”乾”六位純陽,陰象在中;”坤”陰中陽,氣稱萬象.在新義中,世為陽,應為陰,應為陽,世為陰,世中有陽,應中有陰,三爻四爻陰陽互有,是應孔子之理,中庸之道,事物要有中庸之道,陰陽互見(見圖).

    宇宙方圓圖

    京房宇宙圓圖釋義

    天圓地方

    准南子, “天道曰圓,, 地道曰方, 方者主幽, 圓者主明\”, 在西漢有一本著名數學書籍”周脾算經”曰”數之方, 出於圓方, 圓出於方, 方出於矩, 矩出於九九八十一, 環矩以為圓, 合矩以為方, 方屬地, 圓屬天, 天圓地方, 方數為典, 以方出圓”.後漢書律曆志說:”陽以圓為形, 其性動, 陰以方為節, 其性靜”.京房認為宇宙萬事萬物不離圓或方定律, 這種概念是當時蓋天說的觀點, 亦同時, 天圓地方概念在整個西漢時代, 充斥著每一學者.

    體用

    洛書數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足, 為用, 先天八卦定位為體, 京氏曰:”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八卦相盪, 二氣陽入陰, 陰入陽, 二氣交換帶停, 故曰生生之謂易”.又曰:””生吉凶之義, 始于五行.終于八卦, 故曰”八卦成立, 象在其中矣, 六爻上下, 天地陰陽, 運轉有無之象, 八卦之要, 始于乾坤, 通乎萬物\”.京房宇宙圓圖是以以上”體””用”概念演變而成, 圓圖上中七九迴旋, 換言之洛書四九金, 一六水順時左旋六道, 二七火, 三八木向逆旋右旋.在從上而下各分兩路而行, 而洛書數相錯相加相盪, 構成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圓圖在八卦來說, 乾坤定上下子午之位, 離坎定卯酉左右之門, 震巽兌艮定四維之位.

    圓圖卦爻

    左半圈從益卦到乾卦, 有三十二卦, 益遯頤復無妄隨噬嗑震既濟家人明夷賁革同人豐離損臨中孚節睽歸妹履兌泰大畜需小畜大壯大有夬乾, 陽爻共112, 陰爻80, 陽爻多於右半圈32爻, 京氏曰”陽從子, 陰從午, 子午分行, 子左行, 午右行, 左右吉凶, 吉凶之道”.右半圈從恆卦到坤卦共三十二卦, 與左半圈剛相對, 恆鼎大過姤升蠱井巽未濟解訟困蒙師渙咸屯小過旅蹇漸謙艮否萃晉豫觀比剝坤, 陰爻共112, 陽爻80, 陰爻多出32爻, 陽卦多陰, 陰卦多陽, 從圓圖每宮八卦相加, 便一清二楚了!震宮合共四十八爻, 陽爻二十, 陰爻二十八.離宮合共四十八爻, 陽爻二十八, 陰爻二十.兌宮合共四十八爻, 陽爻二十八, 陰爻二十.乾宮合共四十八爻, 陽爻三十六, 陰爻十二.左為陽關鍵性是在于乾宮.巽宮合共四十八爻, 陽爻二十八, 陰爻二十.坎宮合共四十八爻, 陽爻二十, 陰爻二十八.艮宮合共四十八爻, 陽爻二十, 陰爻二十八爻.坤宮合共四十八爻, 陰爻三十六, 陽爻十二, 亦是右半圈舉足輕重的宮位.

    相錯合十

    天地萬物之間不外乎陰陽之道, 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 充氣以和.而八卦不外乎八卦相錯相盪, 我們可以從京氏圓圖觀測從左半圈下面益卦, 再看回右半圈上部第一卦, 恆卦, 剛好是一對錯卦, 屯卦錯卦便是鼎, 而頤卦錯卦便是大過, 復卦錯卦姤卦, 無妄錯卦升, 隨錯卦蠱, 噬嗑錯卦井卦, 震錯卦巽, 既濟錯卦未濟, 家人錯卦解, 明夷錯卦訟, 賁錯卦賁, 革錯卦蒙, 同人錯卦師, 豐錯卦渙, 離錯卦坎, 損錯卦咸, 臨錯卦屯, 中孚錯卦小過, 節錯卦旅, 睽錯卦蹇, 歸妹錯卦漸, 履錯卦謙, 兌錯卦艮, 泰錯卦否, 大畜錯卦萃, 需錯卦晉, 小畜錯卦豫, 大壯錯卦觀, 大有錯卦剝, 乾錯卦坤, 剛好三十二卦對三十二卦錯卦, 陰陽對待, 絲毫不差.相錯道理便是合十, 你們可以從數字上相加, 全部都是合十及生成數.

    十二消息卦

    在圓圖裡最重要表達當然是陰消陽長道理, 而十二消息卦亦蘊含在內, 我們可以看到左半圈復臨泰大壯夬乾六卦, 而右半圈姤屯否觀剝坤六卦, 左右剛好六卦合十二卦, 此等便是京氏易精髓, 以”六”為中心.而京氏卦氣說無不與”六”有關, 最著名便是六子卦氣說.京氏曰:”六位適變, 八卦分焉, 陰虛納於陽位, 稱實, 升降反覆, 千變萬化, 易者變也”.而他又從呂氏春秋十二律改變為六十, 以旋轉配之.

    這洛書數分兩路旋轉六次, 形成六十四卦, 而兩路六在六次內, 坤卦產生了六卦, 乾卦產生六卦, 合共十二卦, 而這十二消息卦是以陰消陽長, 陽長陰消, 週而復始, 流行不息, 循環無端, 盡在京氏圓圖.十二消息卦是在洛書數旋轉時, 所生成主脈絡, 就正如人體十二經絡一樣, 控制全局.而在生成期間, 乾是不用坎, 坤也不用離, 這是自然排設, 在一特定方式排設下, 自然會明白了!造成一個奇妙虛位, 盡在不言中.

    自然卦序

    從素問陰陽離合論, 有關經絡三陰三陽方位論述, 若然以圓圖六十四卦對應身體各部份, 那半卦也不能錯.午位右太陽, 子位右太陰, 卯位左太陽, 酉位右太陰.舉例若然離卦在寅, 而不是在卯, 那便是人為了!便是左少陽, 又舉例坎卦不在酉位, 而在申位, 就變成左少陰, 那便相差十萬八千位了.在十二經氣注環周圓圖, 卯位是首少陽三焦經, 酉位是足太陽脾經, 若然各自相差一卦, 那便變了四指環.申位大趾環, 所以在正式生卦時候, 一卦都不能錯.從京氏圓圖上中乾卦向逆旋, 數至第八卦, 剛好是兌, 由兌卦再數八位, 剛好是離, 由離卦數八位剛好震卦.我們又回到乾卦順旋, 數至巽卦, 剛好是八位, 由巽卦再順旋數至坎卦, 剛好八卦, 由坎卦數至艮卦, 又剛是八卦, 由艮卦數至坤卦剛好是八卦, 八宮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完全是規律地排設生成, 乾坤坎離剛好是在四正卦, 子午卯酉之位, 而震巽兌艮剛好在四維位上, 絲毫不偏離位置.這才是不需要花任何智慧腦力, 是天然地設地生成.

    參同契

    周易參同契為道教的重要思想基石, 自古稱為”萬古丹經王”, 是丹經鼻祖, 除了外丹及內丹外, 它的學術精髓博大精深, 甚至乎影響全世界文明, 而兩大理論台柱, 一為月相納甲法, 二為十二辟卦, 三是天地水火四正卦.納甲之法始于京房, 京氏易曰:”分天地乾坤之象, 益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 配庚辛, 坎離之象配戊己, 艮兌之象配丙丁.周易參同契基本上取京房納甲說, 此其一.此其二十二消息卦乃是京房所創, 曰:”六爻反覆之稱”, 十二消息卦以六為一基本數, 用乾坤兩卦來造, 京氏易的靈魂, 無不關乎”六”, 就正如洛書數旋轉六道來造成六十四卦, 故周易參同契保留了京氏易影子, 當然, 從現今來看, 京八易大部份已遺失, 雖已無從追查, 但從種種蛛絲馬跡也不能否定.

    影響整個宋代的學術思潮及至今, 乃唐末五代華山道士陳希夷, 他的學術思想, 南懷瑾前輩在中國道教發展史略稱:”陳希夷的學術是秉承秦漢以前的儒道本不分家的丹道學派, 參同契是其中重要原素.他的易象”河圖洛書””太極圖”數傳到邵康節, 周敦頤成為千古流芳.而周易參同契作者魏伯陽, 後來被道教封為火龍真人, 陳希夷亦位列仙班.

    從歷史角度或眾多學者分析, 參同契事實上是抄襲了京房仙師納甲納子說, 至於十二消息卦亦如是, 就算取其一學說, 也有千古之功, 雖然道教在宋以後有幾大流派, 又為何未見提及京房仙師一言半字呢? 此乃我們中國人所謂的過橋抽板嗎?

    圓圖支點架構排列

    我們看看邵康節如何形容他的圓圖:”冬至之子中,陰之極;春分之卯中,陽之中。夏至之午中,陽之極;秋分之酉中,陰之中。凡三百六十,中分之則一百八十,此二至二分,相去之數。”又云:”坎離者,陰陽之限也,故離當寅,坎當申,而數常踰之者,陰陽之溢也,然用數不過乎中也“。”乾坤定上下之位,離坎列左右之門,天地之所闔闢,日月之所出入,是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晝夜長短行度盈縮莫不由乎此矣。”而我們又看看他的圓圖之伏羲先天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排序,而他說離當寅,坎當申,排列後是離當甲,坎當庚才是。(邵子先天圓圖)

    京房宇宙圓圖伏羲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卦定四正四維

    宇宙運動規律圖譜幻方定律

     

    劉銳山 回答 19 年, 7 月 前 1 會員 · 0 回覆
  • 0 回覆

Sorry, there were no replies found.

登錄回復。

Start of Discussion
00 回覆 2018 年 6 月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