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運動規律圖譜
-
宇宙運動規律圖譜
開闢河洛易卦科研之路
易本無字,只有圖,數,符號,幾年年來不同作者對易有不同演譯方法,但由始至終未曾有一具體地對生成六十四卦結構始作出透徹解釋.各家是看到洛書的表面,今作者從物理學入手,解拆河洛易間之謎.
易學研究
悠悠五千年來易海浩瀚,著作之巨,流派之多,各家之言,各說各法.而總體理論均以陰陽,闡道,明道.歷代學者莫不讀易,解易,研易,治易,總括來說,這種種範疇都離不開陰陽,河圖,洛書及這種種圖象符號,易者”彌天之大道”也.
思想家研易便會悟出禮祭治國大道;哲學家研易便會悟出人生處世大道理;科學家研易便會研出物理學新解;軍事家研易,便會制造出旗開得勝的戰術;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歌訟諸葛亮成名之作《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而術數家研易,便會能知未來,輕則改善當前生活,重則扭轉國家運數.
易學這門學術在這五千年間確實地影響著整個中華民族及整個世界.據說易學的起源于卜筮之法,服務當時民智未開的人民,事實是否如此呢?抑或另有一版本,指導民眾生活盡善盡美?還是讓我們後學之輩嘗試用各種方法去擺脫易學之神秘,詭異,迷信之神學觀,從而希望找出一條大道,去說明易學便是科學.當然,這又可能又偏低了易學的價值,又或者這樣說,科學便是易學?
由西周至現今凡不知多少學者論述《易》的義理,象數,林林總總包羅萬有,內容非常豐富,目前資料顯示,易籍統計調查,在民國前已有六千多種,現今易籍有三千多種,而不同易的體系統計已超過一萬種了!
易本無字,只有圖,數,符號,幾千年來不同作者對易有不同演譯方法,大致歸納幾點:六十四卦,由八大卦相重而成,稱為六爻卦,由別卦為六畫卦,可分為上下兩體,上體稱外卦或上卦,下體又稱內卦或下卦,是由兩組三畫卦相疊而成,而它的排序是以”錯””綜””覆””雜”爻變而來.
另一說法是大衍之數從蓍策取卦來,大衍之數五十只用四十九,通過四度程序,十八變便產生了六疊卦爻.五十根蓍草,只用四十九根,而又抽出其中一根,實際只是用上四十八根,將分成兩份,每次重覆四根數完,用四除這四數,這就所謂十八變了!又云連山歸藏易也如此程序云云.
一個謎團
河圖洛書的幻方數陣與易八卦的關係,從古至今仍然是個謎.西漢《易緯‧乾鑿度》太乙行九宮也以洛書數為本,河洛為易之本源,但也未成氣候.直至到宋代陳希夷經穆修再傳周敦頤,另一支派系又傳李溉,劉牧傳於世,邵雍《先天圖說》,而朱熹更附圖於周易本義卷首.有學者認為此圖是宋人所創,而義理派歐陽修等更批評詆毀荒謬之說,至於清代更有無數學者嘗試解開河洛之謎但都未能如願,從眾多古籍書裡所敘述都是表面,橫,豎,斜各行之數均為十五,可算為隔靴搔癢,點不到題.各家只是看到洛書的面孔,不能進入來窺全豹,而現代學者更誇張,將洛書演化為九九方陣,十二級方陣,橫排二十宮,豎排二十宮,各行數字之和可以去到4010.又立體,又平面,一時又說二進制,十進制,一時又說3 x ( 3 + N )方陣,莫衷一是.最直接一個問題,到底又與六十四卦生成何干呢?又如何配入呢?由始至終未曾有一派具體
地因而重之而生成六十四卦結構?始終是個謎!
《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伏羲初畫八卦,八卦成列,八卦因而重之,故卦有六爻,逐重為六十四卦.”基本上歷代易學家大致上是認同此種造易結構方法.
宇宙運動規律圖譜公開,你們大可以數數圖譜上的數位值,剛剛與大衍之數五十用四十九吻合,(94382761) 8 x 六道旋轉 = 48位數值,再 + 中央 5 ,剛剛49位數位,中央 5看似整數,實在它是正負各一片,如用五行表達便是戊己土,共為一個數,所以五十用四十九!
筆者嘗試另闢途徑去解讀我所發現的洛書幻方定律套入任何符號,將任何符號套入宇宙運動規律圖譜幻方定律公式內,都能夠有規律地變化,而造成六十四符號現象,而不一定與易經內的卦爻象相同,都能夠有易變化規律的效果,當然卦爻象陰陽符號簡單,直接,這一點是無庸置議.今次公開希望事實勝於雄辯,用定律公式將易學結構神秘面紗揭開,擺脫迷信的色彩.曾在一本書提及”現代化中國精神文明是要闢除迷霧,讓尚在愚昧的群眾走出迷信,這個任務是艱巨而光榮”.
宇宙運動規律圖譜之銳山太極圖
在本世紀初至今,從物理學定律發現了一條大道理,廣義相對論及狹義相對論基礎上,認識到大自然界無論宏觀至宇宙,微觀至夸克,都必需遵守一條大道理,便是物質相應規範對稱性.而我們超過中國五千年前祖先,這條硬道理一早發現了.
我們的洛書歷史只是從表面上看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縱使有些學者把河洛左轉右轉,前翻後覆,複雜方程式也許都不能進入先賢所要表述核心來表達宇宙萬物之理.算得上原地踏步? 如果我們單從表面的洛書數是無法有足夠證據及信心去清楚表達宇宙信息,無論從宏觀或微觀也是如此.
宇宙最細微元素結構是原子及分子群,它們互相之間有四種基本的力”重力””電磁力””強交互作用””弱交互作用”.
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物理獎丁肇中先生,在次原子粒發現原來的夸克模型中所有參與強交互作用粒子(強子)都可由三種夸克構成,這三種夸克為上夸克u,下夸克d以及奇異夸克s.這些夸克均具有自旋½,並且帶非整數電苛.現在多了一個量子數—魅數c,也就是在舊夸克模型加上一個c=+1的魅夸克(具有同樣的自旋及重子數).由這四種夸克及其反夸克的各種組合.介子因其與電子偶(e+e-).其後這二十年中,在1995年再發現了一類頂夸克,是由fermilab發現,合共六類夸克.
中國古代哲學觀五行的相生相剋是一股力量,以94為金,16為水,38為木,27為火,土居中央,換言之這裡有四組正負力量存在,而在中土的圓周軌道發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而土就在中央作中軸,融合作用.而中土就類似第六種底頂夸克,土是最重要,為均衡作用,何以稱為六種?你們可以看洛書圖中土五排設,是兩點與兩點相對峙,當然如果用慣常阿拉伯數字5是看不到什麼,如是以五點來看,那兩點是相對峙,正如底b,頂t夸克,這兩點在中國哲學觀便是正負,從洛書圖中一上一下,所謂生成,中間一點將來極有可能發展至第七種夸克或以上.我們中國洛書是奇妙至極點,若然我們生處於1976年,你們可能只會看到四類夸克,但如果你是有研究洛書數,你便會知道洛書是超越現今科學,是洛書去解釋自然界一切,因為中土五已將第六類或第七類演繹過來.
先從銳山太極圖(見圖)開始,94金16水左旋,27火38木右旋,當它們轉動時候,這四組正負力量便產生,假設49是一上夸克u,16是下夸克d,38是奇異夸克s,27是魅夸克c,中央土底頂夸克b,t,又是否偶然呢?我所舉例的是一次原子群,對上還有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也是如此進行.
在未提到量子力學所提及的自旋及角動量所產生的磁場狀態時,先說說1957年物理學諾貝爾得主楊振寧,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定律”,粒子種類,列出了質量小於質子的粒子,這些粒子又分兩類,一粒粒子自旋是普朗克常數除以2兀後的整數倍,另一類粒子的自旋是普朗克常數以2兀後的半整數倍,我們注意到,自旋必須是普朗克數除以2兀後的一半的整數倍,這個事實是從轉動對稱的量子公式得到的.所有這些粒子的自旋都是半整數,現今仍是一個謎.然而它們的自旋和宇稱還沒有確定,左邊是右邊粒子的反粒子,正電子就是一個反電子,在四種力之間,協調一致,基于地表示了電磁作用所遵守的對稱性旋轉原理.換言之這種狀態左旋,反方向就是右旋,不單左右對稱,上下也要對稱.
又從宇宙運動規律圖譜幻方定律(見圖)看,從第一層轉動至第六層,每一個生成
數94,16,27,38永遠都是在一起,不分離,陰陽相合的.而遙對的永遠都是合十五,正貼切楊教授所發現的粒子自旋普朗克常數以2兀後半整數旋轉,而遙對合十五的便是左右對稱,上下對稱.
幻方定律
宇宙運動規律圖譜幻方定律,有一特定運動規律軌跡,向外膨脹擴張,並不算是複雜的數理方程式,它只是有規律地向外旋轉膨脹,彷如宇宙在均勻地軌道上運行膨脹,而它的結構基本是以自旋,反旋,不旋,量子力學已證明每個電子具有自旋和角動量,在擴張運動期間,份子轉動時候可能會產生不均衡磁場,而在不均衡磁場下會產生或受到不同力所發生了的互相排斥,相生的動能,正如我們古人的哲學觀,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剋金,金剋木,而同位旋的是中央土作一軸心狀態.而整個洛書數是以左旋,右旋,不旋的動態膨脹運動軌跡而成.
卷縮層
愛因斯坦在他的”狹義相對論”,推論時間和空間是會卷曲,宇宙空間受到引力而產生卷曲情況.在斯里姆兄弟參照愛因斯坦的旋轉加速度來模仿引力之”龍捲風”轉盤上作一實驗,當轉動時候所測量到的長度,是會跟靜止時候所度的長度為長.愛因斯坦認為在一張平直紙上所量度的周長比球面上的周長為少,他認為加速運動會使到空間卷曲,有此論調.宇宙運動規律圖譜出現在第四層後第五層前,有兩層剛與第二層第三層相同,而在洛書數運行軌跡來說,是重疊的.
以下幾點特徵:
一.9416順旋,2783逆旋,左右生成數正如粒子的自旋是普朗克常數除2後的半整數,自旋必需是普克朗常數除以2 π 後的一半的整半數。所有這些粒子的自旋都是半整數,換言之粒子一個整數是需要半個數來組合,就像 9 4 是一組, 1 6 一組, 2 7 一組, 3 8 一組,中 5 上下,這便是生成數.
二.前後呼應,就正如人體DNA蛋白質長鏈,環環相扣及雙旋結構.而在重疊時候,會否發生力的作用呢?而同時又產生角動量還是要待證明?
三.遙對合十五,就正如物物相對,相反,而這種安排會否發生隱定空間的力量呢?在定律內的每一分子與周邊關係緊密,都會造成關係密切關係,每一個分子也不能夠獨立地生存,互為照應.
換言之左旋,右旋時候便產生一種橫向動力,而前後呼應,相疊時候又會產生緊扣動力,繼而遙對合十,隱定空間的力量呢?這一切一切還要待探討推測.
宇宙運動規律圖譜幻方定律配上符號,形成六十四卦.
一.伏羲八卦畫面簡單直接,可按照伏羲八卦的三畫爻配入乾 9,兌4,離3,震8,巽2,坎7,艮6,坤1.從而再配入宇宙運動規律圖譜幻方定律.
二.按照銳山定律配入爻面即可.例如:9數宮這一列92612639配入乾巽艮坤巽艮離乾,那便會看見京氏易,歸藏易,帛書易,元包經卦序排列了.
三.洛書八個數字94382761必需用三個符號代表,因為只有剛剛三個符號才足夠應用它的變化.
四.你可以任意用喜愛的符號配入伏羲八卦後按八個符號配入宇宙運動規律圖譜幻方定律便可(見圖),例如乾卦AAA,坤卦BBB等,假若你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天文學家,你也可以試試在符號取象釋義了!今章我不打算說,只是想表達六十四個符號是如何在洛書數上生成而矣!
科學的定義,每人使用同一公式,同一定律都會造到相同效果,而玄學的定義,便是一條公式,每人使用時,也會有不同答案.
希望你們明白這個生成六十四卦定律,趕快造屬于自己的易的體系,趕快發表註冊.
Sorry, there were no replies found.
登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