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道教咒術初探

標籤: %1$s , ,

  • [轉貼] 道教咒術初探

    Posted by lh1041 on 22 2 月, 2022 在 1:52 上午

    道教咒術初探: 李遠國

    符籙與咒術,是道教重要的主要法術。在道教浩瀚的文獻中,有關符咒的內容多不勝舉。就道教的法術而言,五花八門,非常龐雜,但尤以符咒為要。如同《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三六所說: “夫大法旨要有三局,一則行咒,二則行符,三則行法。咒者,上天之密語也,群真萬靈隨咒呼召,隨氣下降。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隨符攝召下降。法者,主其司局仙曹,自有群真百靈,各效其職。必假符咒,呼之而來,遣之而去,是曰三局。”可見,對咒術的研究,是打開道教法術與科儀內秘的一把鑰匙,本文就此而論。

    一、巫咒——道教咒術的源頭

    咒術大概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化現象之一。它的起源甚早,與人類原始社會廣泛流行巫術緊密相聯。據眾多人類學者的考察表明,在世界範圍內,任何民族的古代巫術中,都非常重視咒術的作用。正如李安宅先生所言: “咒是巫術的神秘部分,相傳于巫士團體,只有施術的才知道。在土人看來,所謂知道巫術,便是知道咒,我們分析一切巫術行為的時候,也永遠見得到儀式是集中在咒語的念誦中。咒語永遠是巫術行為的核心。 “1咒語的出現,是根基於人類原始社會的蒙昧狀態。在邏輯上,生活在充滿巫術世界的原始人類,認為宇宙是被某種神靈或超自然的力量所統治。這種力量十分可怕,它使用各種妖術來統治現實中的自然界。比如生活中的災害疾病,老死傷殘,都是由鬼神引起的。因此人類為了保護自己,必須要懂得巫術,以對付鬼神惡魔。而巫師們正是通曉巫術、溝通鬼神的專業人才。他們在特定的場所,使用祭祀、舞蹈、歌曲等,來取娛天神,降魔驅鬼。聲音和音樂在各種巫術儀式中,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原始人看來,聲音(包括音樂)也是來自一個超自然的神秘世界,所以它具有識破並摧毀鬼魔的能力,具備溝通神靈世界的能力。

    於是,原始人類用自己的聲音來模仿周圍各種聲音。這樣一來,人類便在另一個無形的世界中,發現了自我的存在。馬•施耐德說:”人聲模仿,是人參與無形世界的最高形式。”2模仿聲音作為一種超越原始能力的手段,便與原始巫術的一個原則,即”使行為與環境協調一致”,相互聯繫在一起了。

    模仿與再現,是人類學習、發展和創造的必經過程。一旦聲音成為一種語言形式,人們便開始應用它們。有組織有規律的聲音,含有不同的意義,於是聲音與語言便成為一種符號,藉以表達人的感情與思想,但此時仍包含著濃厚的神秘色彩。隨著人類理性的發展,語言逐漸擺 脫了巫覡文化的暗影,成為人類社會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原始人類對聲音、語言的崇拜與迷信,仍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那就是從古至今依舊流傳的各種咒術咒語。咒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特殊的聲音,它並非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是溝通神靈、驅鬼降魔的有力武器。

    中國咒術的肇始亦相當早。傳說中的黃帝即為創始人。《路史• 後紀》載黃帝巡狩東海,得白澤神獸而知天下鬼神之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其後,神農(伊祈)作”蠟辭”,以祀天地八神。徐師曾《文體明辨• 祝文》指出:”祝文者,饗神之辭也。劉勰所謂祝史,陳信資乎文辭者是也。昔伊祈始蠟以祭八神,其辭雲: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此祝文之祖也。厥後虞舜祠田,商湯告帝,《周禮》訪大祝之職,掌六祝之辭,春秋已降,史辭寢繁,則祝文久來尚矣。”

    主持這類祝祭活動的皆為巫師。至西周時設立專職,分為大祝、小祝、喪祝、甸祝、詛祝、女祝六類。他們各有所司,或掌禳災除疾之事,或主祈福彌兵之祀。如大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小祝:”掌小祭祀,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以祈福祥,順豐年,遞時雨,寧風旱,彌災兵,遠辠疾。”詛祝:”掌盟、詛、類、造、攻、說、繪、禜之祝號。”

    從《周禮》中還可得知,西周之際的咒語已分為許多類。如大祝所掌的: “六祝 “即為六類,即順祝、年祝、吉祝、化祝、瑞祝、筴祝。如年祝,是指祈求年歲太平、福澤久遠一類的祝詞。鄭玄注: “求多福,歷年得正命也。 “化祝,指祈求和平、息兵化災一類的祝語。唐賈公彥疏: “化祝,弭災兵也者。弭,安也,安去災兵,是化惡從善之事。 “筴祝,指祈求避禍免災,遠離病害之祝。鄭玄注: “筴祝,遠罪疾。 ”

    在古代,祝與咒通用無別。《尚書• 無逸》曰: “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疏: “祝音咒,謂告神明,令加殃咎也。 “與祝詛相比,咒字的流通要晚得多。儘管甲骨文中已出現了 「呪 」”字,但其後的金文、《說文》均未見。至西漢焦延壽的《易林》卷六: “夫婦咒詛,太上覆顛。 “方又見諸文獻。咒的含義與祝相同。似當為祝的別體字。咒在漢代被重新起用,當與道教、佛教的興起有關。其後,隨著佛道二教的傳播,咒字的應用越來越廣,以致家喻戶曉,甚至取代了祝。

    正是在古代巫祝之術的基礎上,道教建立了自己的祝咒體系。《太平經》卷五十《神祝文訣》曰: “天上有常神聖要語,時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應氣而往來也。人民得之,謂為神祝也,祝也,祝百中百,祝十中十,祝是天上神本文傳經辭也。其祝有可使神伭為除疾,皆聚十十中者,用之所向,無不愈者也。但以言愈病,此天上神讖書也。 “4也就是說,各種咒語乃是上天神靈的 “密秘辭 “,其中包含著巨大神力, “道人得知之,傳以相語,故能以治病 “,禳災致福,保命長生。

    當然,道教的咒術並非僅限於治病除疾。實際上,道教凡作一切科儀、攝養修持、通神達靈,皆要使用咒語。咒語是請神降真、精誠佈道的心聲。如祈禱祭祀之時,咒語為讚頌神靈及祈告如願之詞;呼風祈雨之際,咒語為請神遣將、召雷運化之文;驅邪治病,則咒語為太上顯靈,病邪俱消等語;內修外煉,則咒語為安神定氣、合丹飛升之訣。

    道教中有專以咒術為業者,謂之 “禁咒師 “。禁者,止也,言其法可以止病消災,這是一種將咒術與氣法結合的古老方術,在《莊子》、《後漢書• 方術傳》中已有記載,馬王堆漢墓帛書中有《雜禁方》一篇,其《五十二病方》中的 “祝疣 “、 “祝腫 “、 “祝癩 “、 “祝疝 “,以及雲夢秦簡《日書》中的 “辟除惡夢 “法,《素問• 移精變氣論》中的 “祝由 “術,都是運用禁咒驅邪治病的明證。後被道教繼承,成為其重要的一種法術。

    葛洪《抱樸子內篇• 至理》曰: “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從行數十人,皆使無所畏,此是氣可以禳天災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擲人,以火燒人屋舍,或形見往來,或但聞其聲音言語,而善禁者以氣禁之,皆即絕,此是氣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暫經過,無不中傷,而善禁者以氣禁之,能辟方數裏上,伴侶皆使無為害者。又能禁虎豹 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氣禁金瘡,血即登止。又能續骨連筋。以氣禁白刃,則可蹈之不傷,刺之不入。若人為蛇虺所中,以氣禁之立愈。 “由此誇大之言,亦可見禁咒之術在道教中的至重,故該書還收有 “仙人入瘟疫秘禁法 “、 “三五禁法 “、 “禁蛇法 “、 “五術禁法 “等幾十種禁術。

    唐代的孫思邈亦十分重視此術,他收集整理了漢唐以來的各種法訣,在其《千金翼方》中專辟二卷,講述該術。他說: “斯之一法,體是神秘,詳其辭采,不近人情,故不得推而曉之。但按法施行,功 效出於意表。 “正是基於臨床上的功 效明顯,孫氏把禁咒與湯藥、針灸、符印、導引並列,稱為濟世五法,評價為 “皆救急之術 “。其後,在李淳風的《金鎖流珠引》中,更是系統地介紹了禁咒之術的歷史,方法及義理,認為它來自老君、張天師,有三百六十科,三十六要法。可謂法訣繁雜,難以述說。正如《正一法文修真旨要》所言: “禁訣者,道家咒術妙法,多端萬流,淵隱難悉兼通。 ”

    概而言之,道教的咒術是源自中國古代的巫祝之術,其後吸收了佛教及少數民族的咒術,它經過道教徒們上千年的使用與推演,已根深蒂固,成為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因素,不可忽略。

    二、隱語——咒語稱謂的個案分析

    稱謂是一種抽象的概括。當某種事物有了一種固定的稱謂之後,這一稱謂便成了它的象徵。透過稱謂的仲介作用,人們便可以把握其具體的內容及形象。

    道教咒術的稱謂很多,有的取自古代巫術,如祝、詛、禁語;有的取自傳統的禮儀,如玉音、靈音、歌音;有的來自佛教,如梵音、梵唱、真音;有的則為道教自創,如隱語、玉訣、內音、秘音、天中之音、飛空之音、自然之音。各種稱謂,多達上百種。擇一而論,即可尋覓道教咒語中包含的豐富文化內涵,亦可找到它們與其他文化的聯繫。

    隱語,或作隱諱、隱名、隱韻。這是道教咒語的一大稱謂。《度人經》卷一曰: “三十三天,三十三帝,諸天隱諱,諸天隱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諸天隱韻,天中之音。 “又曰: “諸天上帝及至靈魔王隱秘之音,皆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辭。言無韻麗,曲無華宛,故謂玄奧,難可尋詳。上天所寶,秘于玄都紫微上宮,依玄科四萬劫一傳。 “也就是說,這類咒語不僅玄奧難曉,且秘藏天庭,極難得聞,故謂之 “隱語 “。

    依據《度人經》所言,這些隱語是由元始天尊的弟子玉晨大道君所撰,用以表示宇宙之間的正音,它們分佈於三十三天, “以禳不詳,成濟一切 “。其全稱為 “大梵隱語無量音 “。

    “大梵 “一詞,取自佛教。《慧苑音義》卷上曰: “梵謂梵摩,具謂跋濫摩,此謂清淨。《正理論》曰: “廣善所生故,名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沒故,威德等勝故,名為大。 ”

    道教徵引此詞,但變其義理。《洞玄靈寶度人經大梵隱語疏義》曰: “大梵者,元始大梵之氣,合離以成音也。天真皇人昔書其文,敷譯洞章,申以解說,凡有四事。一者以梵音名此物,二者還以梵音標梵名,三者以一神為兩神,四者以兩事為一事也。 “故道教咒語中的梵音、梵唱類,許 多似來自佛教,故該書中亦說: “西域,天竺之音,多與梵音同,而中國音異。 ”

    關於隱語,該書解釋曰: “隱語二字者,大梵之音,與地上不同,而有用與不用,故隱顯之事生也。隱者隱秘,不顯於外也。此中亦有隱顯。今但言隱語者,有二種事。一者書是梵書,音是梵音,而隨地上之用,用地上之音顯其外,大梵之音隱其中,以此物覆梵音,梵音蘊不用,隱在於內,故言隱語,以明應變之事也。二者今以一字之中,含眾多事義,若直就一字而求事義不可見,自非解決,其旨不顯。故言隱語,以明玄奧之理也。隱語之中隱義也。 “也就是說,這類咒語貌似世語,實蘊梵音,辭句雖簡,含義甚豐,必然加以詮解,才能明白。

    其三之謂 “無量音 “,包含有二種意義。該書曰: “一者變通無量,二者變化無量也。變通無量者,內音中天真皇人雖止解為中國之正音,然此音之用,通無量國土、異方殊類,皆得名物,各得其解,音通無量,故曰無量也。第二教化無量者,既異方殊類,各名其物,皆成善語,普得妙義,無有限極,無有惡言,周化無量,聲備五文,故曰無量音也。 ”

    概而言之,大梵隱語無量音是來自太空深處的神秘之音,它內隱諸天上帝、魔王百靈的名諱,通天達地,漢夷皆庇,變通無極,教化無量,故具有超常的靈力。正如《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所說: “天地之根宗,元始之妙氣,鳳篆龍章結為真文,靈音梵唱分而為咒,元始上帝見無相之理,傳要機於道君,濟救群迷,敷敭至道,非世上之常辭,皆諸天之隱諱。上士行之,可以飛躡 玉京。中士行之,可以遷居仙室。下士行之,可以住世延年。

    “大梵隱語無量音共二百五十六個字,分屬三十二天,故又名諸天內音,或元始靈書中篇。從字面上看,這些內音咒語確實難以理解。故道教的學者們,曾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解釋。如諸天內音首句: “亶類阿薈,無惒觀音。 “此為東方第一黃曾天內音。明張宇初注: “亶者,坦然廣遠之貌。類者,玉京山下工樓之名,上承玄都宮。阿者,玄都中阿那之神,掌樓之監,主大梵之氣,氣數交周,則阿那鳴樓都之鼓,以集眾真,上朝元始。薈者,帝君遊台之名,以其薈蔚華秀也。無者,太無也,言太無之中,自然能生真聖。 惒者,日月門戶之名,言天中日月會於惒門。觀者,觀覺也,是天帝之諱。音者,八字之音,能誦之者,則真人乘金輪以開冥,玉女揚華幡以披劍,觀覺主長夜之籙,四真拔九幽之苦,七祖披朗,朽骸還生。 “5

    再如東方第二玉天內音: “須延明首,法攬菩曇。 “唐李少微注: “須延者,玉完西北闕名也。大劫數交,須延而開,玉真上聖於是而回。明首者,元始之都侯也。元始開運,則都侯啟道,梵氣倏忽自朗。法者,法輪罪福之場。攬,覺也,是天中帝君之諱,主度魂更生。菩者,菩提也,執九色之麾;曇者,曇頤也,把十絕之幡,並上元真人也。人能常誦洞章,則法輪引籍于司命,攬覺度魂于更生,菩提轉九色以輪運,曇頤旋十絕以停椿,天地得之以不傾,萬物得之以長存也。 “6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短短的八個字,竟包含著如此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如此,故被道教尊為第一要語,並由之衍化出 “上清天中玉宸大道隱語靈音 “、 “清微金科玉篇 “、 “禹餘靈書玉篇 “、 “大赤靈文中篇 “、 “太一元精中篇 “、 “日精陽明中篇 “、 “月華陰景中篇 “、 “扶桑青陽玉篇 “、 “素景耀靈玉篇 “、 “十方聖境秘篇 “、 “碧霞玉文靈篇 “、 “降真召靈中篇 “、 “神變氣化玉篇 “、 “赤符丹光玉篇 “、 “明體貫氣靈篇 “、 “諸真寶諱首篇 “、 “八景神合內篇 “、 “七星降襖玉篇 “、 “元始神符玉篇 “、 “南宮延生秘篇 “、 “北都除殃玉篇 “、 “保胎護命靈篇 “、 “斬馘不詳玉篇 “、 “解釋幽牢洞篇 “、 “攝氣還和玉篇 “、 “化屍受形玉篇 “、 “煉氣變仙玉篇 “等。

    此外,屬於隱語之類的,還有三十二天、三十二帝隱諱隱名;三十六天、三十六帝的 “玉宸隱諱,玉宸隱名 “;二十四天、二十四帝的 “碧落隱文,碧落隱名 “;六十四天、六十四帝的隱諱隱名,以及十方神王,五帝大魔、至靈上真的隱韻隱音。

    所有這類咒語,均有三個基本特徵。第一是言辭簡略短小,但含義艱澀難懂,如無道教中人解釋,外人是很難理解它們的奧義的。第二是咒中往往包含著許 多道教神真的名諱,道教理想中的內境福地,道教修煉或召神所用的術語,第三是這些咒語絕大多數不僅可以誦,用於內煉外修,通神達靈,而且還可以做為符籙使用。如《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十曰: “天真皇人曰:引祝說之辭,皆四會之氣,八會之音,自然之章,行之者上天遙唱,三界設禮A萬神束帶,侍衛靈文。隨節服禦,祝說咽氣,百日諸天記錄,地官削簡。八年神真自降,體生玉光,洞達幽虛。坐睹自然,死屍更生,返胎還人,輪轉不滅,生死得仙。 “這種以咒為符,或佩帶以護身,或內服以煉養的方法,道書中叫做 “佩服內音品 “。這是將咒術、符法內煉、氣法等相結合的法術,道教中人亦廣泛地加以應用,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顯、秘——咒語的兩大種類

    顯咒與秘咒,這是道教咒語的兩大種類。所謂 “秘咒 “,是指從字面上難以理解的一類咒語,如以上所說的各種隱語梵音。至宋元時,道教中人又廣泛吸收佛教密宗的真咒,這類亦可歸屬秘咒。所謂 “顯咒 “,是指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的一類咒語,大多為四言、五言或七言韻文,主要內容是宣說道教的理論、道法的威力及修仙內煉之術,其語言沒有佛教與外來文化的影響,保持了中國傳統咒語的本色。《辰州符咒大全》曰: “咒語有二種,其一為道家所傳,其一則為秘字之咒。道家所傳者,以四、五、七言之句為多,間有三言四言者,每咒長短不等,而以六句八句或十句為最普通。咒語意義,亦易索解。此為天師張道陵居鶴鳴山時所作。至秘字之咒,大率一句者為多,字數亦無一定,但能就其音而誦之。其意義之所在,知之者惟鬼神耳。 ”

    在葛洪《抱樸子內篇》、《上清大洞真經》及《無上秘要》等著作中所載咒語,絕大多數都為顯咒。至《度人經》中,也有許 多顯咒,如叫做 “玉音 “、 “歌音 “、 “真音 “者。

    玉音一辭,來自古代禮儀文化,本指一種樂音。《尚書大傳》曰: “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 “注: “玉音金聲,言宏殺之調也。 “道教借用此辭,以表示宇宙開闢、神真嘯詠的神秘咒聲。

    按照 “氣生萬物 “的世界觀,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陰陽二氣運化而產生的,當然咒語亦不例外,亦天地造化、陰陽敷生的產物。這類來自宇宙深處的神聖聲音–咒,常人在常態之中是難以聽到和理解的。只有在某種特異的狀態下,才有可能領悟。《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曰: “皆夢境得其筌蹄,或神人傳其要旨,即使心開神悟,智慧日新,觀其秘音,通幽達理,呼神召將,皆駐目前,三界敬從,諸天欽仰,所謂道化而生德,而度死者矣。 ”

    在道教看來,聲音是宇宙間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從《度人經》中描述的天地生成的過程中可知,宇宙的本源產生於聲音。那位開天闢地的大神元始天尊,他先是孤單的一人在寂寞中,作聲音召喚十方神靈,整整七天,說經誦咒十遍,於是十方神王,諸天至真,無鞅數眾,乘空而來,流精玉光,洞煥太空,諸天遙唱,萬帝設禮,河海靜默,日月停景,一個逍遙安定的世界便誕生了。

    這類創造世界的元始聲音,便是被稱為玉音、靈音、梵音等的咒語。《度人經》曰: “玉音攝氣,靈風聚煙。 “唐薛幽棲注: “玉音,即太皇高真嘯詠之音也。言太皇嘯詠,則玉音冠霄以攝氣,靈風生虛以聚煙者也。 “7《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二十亦曰: “碧落神王十方玉音,自然至真神王隱秘之音,皆是大梵之音,非世上常辭。以明碧落空歌為至真上道,大以參玄乘化,出入萬機,正運玄度,開世成天,小以身致神仙,飛升上清。 “如此神奇的咒語,究竟是什麼內容?請看下面的例子。

    第一東方玉音: “太無非神,道受其靈。化變無方,用之至神。道不顯神,至化冥冥。神煙蔚青,逍遙玉京。 “第二南方玉音: “眇眇逮台,花文龍書。成此空歌,碧宮絳輿。周遊九天,令音簫竽。詠此道王,至真無餘。 “第三西方玉音: “奎張惟西,落落明璣。洞碧涵氣,氣與空齊。真氣無形,真道無名。藉此空無,玉真自成。 “第四北方玉音: “大牛玄犁,戌亥食之。陰胞已除,天鬥陸離。孕育萬類,調養六儀,呱呱夜號,鬼庭散披。 “其餘諸天玉音,一如上舉,四言八句,平心而論,沒有什麼神秘色彩,無非是講變化至道,調氣煉氣,言詞平易,內容明曉,無賣弄玄虛之嫌。

    類此玉音的顯咒類,還有歌音、仙歌等。如 “碧空仙王之歌 “、 “太虛仙王之歌 “、 “安鎮天福歌 “、 “元始之極之音 “、 “化氣清微之音 “、 “元皇超升歌 “、 “元精太空之音 “、 “五行陰陽歌 “、 “成道變化歌 “、 “洞真召靈歌 “、 “天人通感之音 “、 “廣化生氣之音 “、 “大混貫氣歌 “、 “五星煉真歌 “、 “太極九宮歌 “、 “除殃北帝歌 “、 “保胎監生歌 “等,其篇目多達一百八十餘種。

    從它們各自的標題,大致可以推知其內容。如五行陰陽歌曰: “渺渺三天上,巍巍白玉京。元始禦明景,立此大化根。陰生結黃華,陽光敷赤輪。二氣相纏羅,太空流五行。七景忽騰變,萬匯從此生。五行互遷改,誰測敗與成。神霄執玄紀,總校諸天人。左攝三界魔,右制六天兵。寶章召和氣,玉符集百靈。天丁秉瓊鉞,赤帝擲流金,收捕群魔醜,境土皆澄清。普天被真蔭,億劫保無傾。 “8這段顯咒,實際是在講道教的自然觀,宣揚大道的宏偉。

    又如坐煉咒: “神默默,氣綿綿,存赤氣,在丹元,透泥丸,上沖天,布金橋,現七元。魁神降,赤氣旋,混為一,秘號懸。恍惚見,自氣纏,急急吸,緩緩咽。納元宮,真火煎,再提起,印堂前。金光現,照無邊,飛劍訣,莫留連。金光裂,將吏全,行持處,要在專。急急如律令。 “9此咒言簡義精,純為一種內煉功 訣。至於秘咒一類,除前面所說的梵音、隱語外,尚有許 多是源自佛教密宗。如道教雷法中常用的 “吽吒 唎 “,祭煉中常用的 “唵吽吒 唎 “等,這些本屬密宗之真言。

    密宗之唵字,為一切陀羅尼首,代表著全部真言,即全部的存在(有)。《秘藏記末》曰: “唵字有五種義,一歸命,二供養,三驚覺,四攝伏,五三身。 “即歸依於佛,供養於佛,凡誦持唵字之時,其音自毛孔入,驚覺自身本有之佛及一切佛,一切諸天龍神等聞之,皆悉攝伏而參集,以達法身、報身、化身之境。

    吽,密宗謂此字為諸天之總種子。《般若理趣釋》曰: “吽字者因之義,因之義者,謂菩提心為因,即一切如來菩提心,亦是一切如來不共真如妙體,恒沙功 德皆由此生,此一字具四字義 “。它表示胎藏界,比其他任何真音都更能象徵金剛乘中的中心空–封閉在不空的花瓣中的空的真諦。

    道教借用密宗最重要的這些真言,廣泛地使于施法佈道。宋鄭所南《太極祭煉內法議略》卷中載:道門中有用紅印天書唵吽吒 唎者,名曰玄靈破地獄符;有真書此四字者,名為六天真音;或散書四字者,問以金木水火土五字,其諸派甚多,名目亦殊,作用不同,但皆使用此四字。 “或謂雷法中亦有用唵吽吒 唎四字,天蓬法中亦有唵吽吒 唎四字,其他諸法多有用者,率是取心氣作用。又有一派馬靈官法,用唵吽吒 唎神汝神急攝咒者,又有用唵吽吒 唎四字疊書而遣靈官者。 “至於它們的含義,當然已與原旨不同。如謂它們是人體心神的內諱: “此四字亦有數名,凡語吽字,皆屬心神。當知唵吽吒 唎,吾心神之內諱。 ”

    類似的秘咒很多,如《道法會元》、《法海遺珠》、《太上靈寶淨明秘法篇》、《上清靈寶大法》中皆收有大量帶有梵密色彩的秘咒,有的還直接取自密宗,一字不改。如《道法會元》卷八三所載 “鬥母心咒 “,與密宗所傳 “摩利支天真音 “完全一樣,其鬥母的全稱為 “主法鬥母摩利支天大聖 “,形象為 “三頭八臂,手擎日月、弓矢、金槍、金鈴、箭牌、寶劍,著天青衣,駕火輦,輦前有七白豬,引車使者立前。 “非常明顯,這當是道教授引密宗教法的一個鐵證。

    道教吸取佛教密宗的真言,自有其內在原因。《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卷三曰: “仙經佛典,慈心救世,更為咒語,使誦者解其辭,無意義可味,無文思可思,用以拔其孽識,截其知見,欲障除而天心現,真理出而萬念空,驅除雜念,洗心之妙法也。 “正是因為秘咒有助於人們排除後天之欲障,返還先天之境界,從而啟發人潛在的功 能,增慧開智,故受到了佛道中人的普遍重視,這當是咒語的價值之一。

    與顯咒相比,秘咒的數量較少。如《太上三洞神咒》中所收818條咒語中,顯咒共有752條,秘咒僅有14條,其餘412條則為顯、秘合一之咒,所謂 “顯秘合一 “,是指在顯咒中,加入一些秘咒。如瓊花咒中: “唵嚤呮啼吒啼吒啼吒 吽咭啼 “為秘咒, “雲函玉篆,玉笈玉章,升天入地,收斬瘟癀”則為顯咒。佛道合一,秘顯並用,這當是道教的一種創新。

    至於咒語的具體施用,在形式上有三種。一是 “言咒 “,即用口大聲的持咒,這種方式一般用於齋醮法會之中,或煉氣開關之際,以求上達神靈,下貫體內。

    第二是 “微咒 “,是指口中輕微念誦咒語,不可大聲啶喧誦。《上清洞真天寶大洞三景寶籙》卷上曰: “存五帝形色一時而見,又叩齒五通,咽液九過,微祝曰:赤爐丹景,圓華九明,大暉啟神,煥曜朱精。 “注: “才令自耳聞也。 ”

    第三為 “心咒 “,亦名 “陰咒 “、 “密咒 “,《上清洞真天寶大洞三景寶籙》卷上曰: “陰咒曰 “願得與五帝真君,月魂精神,共乘景雲,上奔日宮。 “注: “心中云云,不得出氣。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二曰: “密咒曰:貪羅郁羅,符無蘇陀。太沖太極,陰陽倉和。 “注: “密者,口動而無聲也。 “宋金允中亦曰: “蓋 密咒不欲耳聞,使心念精,百精侍衛,乃其陳清堂修行誦經之意,以致上徹徑禦三十二天,引氣三十二過,皆密咒時行用之事也。 “10這類不發外聲的持咒法,主要用於修持內心的 “念力 “、 “定力 “、 “心力 “,被道教譽為 “煉神之道,清修之首要 “,尤其受到重視。

    《道藏》中收有上萬條咒語,數千種禁咒之術,它們的實際應用、文化要素以及影響,至今尚無任何系統研究。此為拋磚引玉之作,望能推動這一領域的探討。

    lh1041 回答 1 年, 9 月 前 1 會員 · 0 回覆
  • 0 回覆

Sorry, there were no replies found.

登錄回復。

Start of Discussion
00 回覆 2018 年 6 月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