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元帥

  • 葉劍英元帥

    Posted by lu on 15 3 月, 2004 在 3:41 下午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宜偉,字滄白,男,客家人,廣東梅縣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和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者和締造者之一,南昌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葉劍英早年曾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參與北伐戰爭。1927年12月,組織廣州起事。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等職務,參與歷次反圍剿戰役及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參謀長、中央軍委參謀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後委書記、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軍事科學院院長兼政委等職務,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捲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後,他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

    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他與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等人聯手策劃懷仁堂事變,逮捕四人幫成員,成為中共黨內僅次於華國鋒的二號領導人。此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於廣州黃花崗烈士陵園。


    此地出中共當代之三公, 而且保存得很好, 真很值得習風水者研究!

     

    前朝旗鼓

     

     

    後靠樂山

     

    大夫 回答 1 月, 1 週 前 2 會員 · 1 回覆
  • 1 回覆
  • 大夫

    組織者
    11 2 月, 2023 在 4:05 下午

    文: 曾慶良

    廣東梅縣雁洋虎形村,葉劍英故居,開國元帥祖祠

    此次廣東之行與易友考察了興寧的劉氏宗祠和劉開七公墓,感受風水給家族以及子孫後代產生的助益效果,再次體會古人風水術的精妙所在。 看完之後意猶未盡,遂決定與友人一同前往葉劍英元帥的故居參觀,看看能造就開國元帥的寶地是何等模樣。

    葉劍英元帥故居位於廣東省梅縣雁洋鎮虎形村,在廣東梅州東北方向幾十公里處,據葉氏前輩介紹推算,此屋大約(1784-1803) 建造。 祖上從中原河南遷往閩西上杭,再遷往梅州等地,后遷到虎形村。

    都說梅州雁洋是塊「藏龍卧虎」的寶地,此地龍脈自雁洋五指峰一路剝換而來,站在五指峰上往下看,可以看見梅江與石窟河,這兩條白練般的長河環抱著一座橢圓形的小山,山形似一伏卧休憩的巨虎,這“巨虎”所在的位置就是虎形村。

    梅江與石窟河交匯的位置就在葉氏故居前幾公里處,中間間隔著天然池塘和低窪田丘,兩水交匯,真龍盡結,五指峰西行龍脈就在此處聚結。

    葉劍英故居由兩排房屋組成,泥磚砌築,粵東地區客家圍屋的樣式,前有一半月形池塘。 一進大門,左側是廚房,右側有很多個房間,有葉劍英父母的、伯父的以及葉劍英少年時期住過的房間。 每個房間面積都不大,僅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子或者衣櫃。

    葉氏祖祠就在故居的左邊,背靠玄武後山為一中形山包作花臺。 左側青龍山高峻昂揚,右側白虎山低頭馴服護主,青龍內砂過堂作案,河流自祠前緩緩流過,房前屋后,俱是草木蔥蘢,整潔清靜。

    西北方的少祖山五指峰似倒地文筆,來龍一路轉折剝換,穿田過峽,到將要結穴時,起一穴山,似巨虎臥地。 祖祠左右龍虎砂纏護,內外生氣交匯,明堂主客相迎,羅城緊密,兩水彙聚上堂。

    葉氏祖祠坐甲山兼寅,院子水口在未,丁方開兩門(十字天機),為城門之法,院子外午方開小門再午方開丁門,亥方開小門,乾方開子山午向兼壬丙門。

    整個祠堂的建築做法非常奇特,除了正廳前的小院子,外圍還有一個長方形的院子,左右開有兩個門樓。 內外院子之間開有多個門洞,門多路也多。 可謂是千金門樓四兩屋,萬兩黃金聚花臺。

Start of Discussion
00 回覆 2018 年 6 月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