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脈脫卸結真穴–清刑部主事陳金城墓

標籤: %1$s , ,

  • 石脈脫卸結真穴–清刑部主事陳金城墓

    Posted by 而歌 on 24 7 月, 2004 在 5:23 下午

    該星頂落脈下來,都是石脊急下,將剝換脫卸又特起一塊巨石,形勢惡煞! 大家看看,在該星體下,有龍之真穴可結嗎?

    清刑部雲南司主事陳金城之墓,蔭生其裔孫陳伯達! 凡是經歷過「文革」的人,都知道陳伯達的“大名”。 雖然他一再遜稱自己是「小小老百姓」,當年卻是僅次於毛澤東、林彪、周恩來的“第四號人物”,是“中央文革”的組長,號稱:“理論 家“、”中共一枝筆“、”中國輿論總管“。 曾任中共中央常委,文革時「橫掃一切牛神蛇鬼」的提出者,《人民公敵蔣介石》作者!

    轉載惠安宣傳時空:《秀 峰 勝 跡》節選:位於山北半里處嶺頭村的 陳金城故居,建於清代(1835年)。 陳金城(1802-1852年),字殿臣,號念庭,道光二年(1822年)舉人,曾任連城縣學訓導、古田縣教諭、刑部雲南司主事,著有《怡怡堂文集》四卷,是鴉片戰 爭時期一位愛國士大夫。 時人流傳其年少時應對縣試考官命題“知禮知詩知春秋,毋謂小子無知”的妙對“畏天畏命畏大人,敢稱後生可畏”。 特別是鴉片戰爭爆發後,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他以滿腔熱情,密切關注時局,心憂國家大事,撰寫《平夷論》、《籌 守福州議》、《籌守泉州大墮議》等文論,提出了一系列抵禦外侮的策略和措施。 撰寫《申明刑賞疏》聲討賣國殃民者的罪惡行徑。 而其所撰《建威將軍江南提督忠愍陳公神道碑文》,則歌頌了民族英雄陳化成英勇抗敵,為國捐軀的壯烈功\績。 1850年,他在上海「乃約閩人立禁拒夷」,反抗英人侵田築路鬥爭的勝利,贏得了人民的尊敬。 其裔孫陳伯達則是我國現代政治史上影響極大、褒貶殊異的人物之一。

     

    而歌 回答 19 年, 2 月 前 1 會員 · 0 回覆
  • 0 回覆

Sorry, there were no replies found.

登錄回復。

Start of Discussion
00 回覆 2018 年 6 月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