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
-
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
我看見:
1.許多羅盤上刻著二十八宿的度數都是用古度標示的,即365.25度一週天的古度,但是這些羅盤上二十八宿各宿度數加總都不等于365.25度。
2.翻查古籍,發現各朝代測得的二十八宿各宿數據均不相等。
3.在明末清初時,西方360周天的度數體系傳入中國,開始使用360度數測量二十八宿度數,從這時開始,出現了二十八宿黃道度數和赤道度數之別。
我的問題是:
1.二十八宿的度數究竟是赤道度數還是黃道度數?我的看法是:在明末清初西方360周天度數傳入中國之前,二十八宿的度數是赤道度數。同時,起碼從漢代到明末清初之前中國的天文測量大體上使用的是赤道度數。
2.引起“各朝代測量測得的二十八宿各宿數據均不相等”這一現象如何用天文學解釋?是春分點逐年西移嗎?
3.三合盤的二十八宿度數和三元盤的二十八宿度數不同,這應該是天文測量的問題,不涉及兩派學理紛爭,但何以差這樣多呢?三合盤使用的是365.25周天的古度。三元盤使用的是不是也是365.25周天的古度呢?還是360周天的西方度數體系?是黃道度數還是赤道度數?
4.古人傳下來的二十八宿度數,在堪輿學上的應用是建立A.在365.25度一週天的古度體系、B.赤道度數的基礎上,若是改用360度數體系和黃道度數,那樣研判時還能應用古人的方法嗎?
5.有誰能提供目前準確的二十八宿黃道度數和赤道度數呢?
在下先提供一個崇禎元年的測量數據,以資討論:
崇禎元年所測二十八宿黃赤度分,皆不合於古。夫星既依黃道行,而赤道與黃道斜交,其度不能無增減者,勢也。而黃道度亦有增減者,或推測有得失,抑恆星之行亦或各有遲速歟。謹列其數,以備參考。 赤道宿度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黃道同。
二十八宿 赤道宿度 黃道宿度
角 一十一度四十四分。 一十度三十五分。
亢 九度一十九分。 一十度四十分。
氐 一十六度四十一分。 一十七度五十四分。
房 五度二十八分。 四度四十六分。
心 六度零九分。 七度三十三分。
尾 二十一度零六分。 一十五度三十六分。
箕 八度四十六分。 九度二十分。
斗 二十四度二十四分。 二十三度五十一分。
牛 六度五十分。 七度四十一分。
女 一十一度零七分。 一十一度三十九分。
虛 八度四十一分。 九度五十九分。
危 一十四度五十三分。 二十度零七分。
室 一十七度。 一十五度四十一分。
壁 一十度二十八分。 一十三度一十六分。
奎 一十四度三十分。 一十一度二十九分。
婁 一十二度零四分。 一十三度。
胃 一十五度四十五分。 一十三度零一分。
昴 一十度二十四分。 八度二十九分。
畢 一十六度三十四分。 一十三度五十八分。
參 二十四分。 一度二十一分。
觜 一十一度二十四分。 一十一度三十三分。
井 三十二度四十九分。 三十度二十五分。
鬼 二度二十一分。 五度三十分。
柳 一十二度零四分。 一十六度零六分。
星 五度四十八分。 八度二十三分。
張 一十七度一十九分。 一十八度零四分。
翼 二十度二十八分。 一十七度。
軫 一十五度三十分。 一十三度零三分。
以上所列崇禎元年的測量數據是使用西方360度一周天體系表示的,原數據即如此。
歡迎討論!
又及:中國365.25度一周天的古度體系,採用100進位制,即1度=100分,1分=100秒。與西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