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地藏菩薩度化香江漢地記實

  • 現代版地藏菩薩度化香江漢地記實

    Posted by 沈蓮舟 on 29 11 月, 2004 在 7:16 上午

    下文是香港善知識佛友投書佛網之文章,這也說明了大願地藏之悲願及不論古今中外時空異變,地藏之大願是不變的,感謝這位香港佛友之心得分享,功德無量。

    ********************

    覺政/文

    緣起

    《地藏菩薩本願經》:釋迦世尊「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筆者雖云學佛多年,十分慚愧,對地藏菩薩認識卻甚為不足,總以為只是「誘愚迷歸正路」而已,直至年前,家母辭世,以心有牽念故,未能捨壽,於床蓆上扯氣不止,為子女者雖然心如刀割,但亦莫能為之助,幸得善友及時告知: 其先父在醫院扯氣兩日後因子女為誦《地藏經》而得以捨報。

    我等聞訊,恰如黑海浮沉忽遇明燈,但倉卒間何來尊經? 唯有合掌虔唸「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剛滿十聲,只見兩股黑褐濃液從我母口中湧出,母親面容即急轉鬆和,一口氣亦於此時絕也,幸見母親遺體根清色白,為子女者心才稍慰。

    經此一事,筆者方知自己何其愚魯: 多年學佛,竟爾忽略地藏威神,驟逢危厄,才知求請恩祐。 地藏菩薩受釋迦世尊囑託,佛入滅後,於娑婆世界繼承其度生事業,是故地藏菩薩是九界眾生所當依歸者,吾人生逢法末,學佛而不識地藏,印光大師曰:何異「買櫝還珠」! 所用比喻雖稍嫌乖越,但所含意旨實宜鑑領。

    《占察善惡業報經》中說: 地藏菩薩與南南浮提有大因緣,十一刧以來莊嚴此土,濟苦拔難,廣利有情,普渡眾生,至湼槃樂。 究竟菩薩是如何濟拔苦難,利樂有情? 相關之報導雖然時有聽聞,但如下面所述聶月香居士之經歷,則較為罕有。

    為宣揚地藏菩薩大威神德,筆者願效微勞,在徵得聶居士同意後,將其事其人,如實錄出,希望能廣宣流佈,藉此稍報諸佛菩薩之深恩厚德,為資益傳覽,姑顏其題曰:〈從鄧小平與地藏菩薩的一點緣說起〉。

    沈蓮舟 回答 19 年, 4 月 前 1 會員 · 6 回覆
  • 6 回覆
  • 沈蓮舟

    會員
    29 11 月, 2004 在 10:51 上午

    (一) 菩薩玉成,舉家南移

    聶月香,現年七十二歲,夫姓陳,育有三子一女,早年在大陸行醫,以出身地主家庭故,備嚐艱苦困迫,深心不願兒女同此命運,故於長子剛屆十五之年,便百計千方,安排其偷渡往香港,一次兩次,皆不成功。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作第三次偷渡,去後十多天,杳無音訊,不知生死,聶心焦不已,寢食難安,時彼未有宗教信仰,亦不懂仰求悲愍。

    一晚夢中,見一和尚,年約廿五、六歲,身穿黑袍,手持錫杖,住於半空雲間,喚彼名字:『聶月香!聶月香!』聶即刻跪倒地上,並合掌應聲。和尚問:『妳大兒子是否偷渡去了?』聶應道:『是。』和尚臉色一沉,隨即說:『妳去般若精舍好嗎?』聶不知精舍為何物,心想總是修行地方,便點頭應諾:『好!』和尚即隱去不見,而聶亦夢醒,時仍不識夢中所見和尚就是地藏菩薩,後來方知。

    越數日,忽有公安登門,聶月香以為是兒子偷渡事敗,有刑偵至家,大事不妙矣!卻原來是當局批准了聶舉家移民出境,批文上有鄧小平親筆題字「同意陳國斌全家出境」,蓋\有國務院、省、區、市四個印鑑,有關單位接到指示後,派公安前來報訊,促聶補辦離境手續。事緣聶月香於兒子兩次偷渡失敗之後,曾致函鄧小平陳情,請求恩准移民,不意竟爾成功,聶憶起日前所夢,心內思忖: 此類陳情書信,何止千萬,我今得遂所求,必是菩薩玉成,深心悲慟,感恩之餘,亦自知前路所向矣!

    (二)尋得精舍,貢獻所長

    離境手續迅速辦妥,只廿六天便即成行,大兒子因偷渡被捕判刑,未能同時出境,聶月香一行人於一九七八年初抵達香港,暫居奶奶家中。旋即向人查詢香港「和尚師姑」聚居修行之地,有告謂:『大嶼山最多,但汝等初來,恐路遠難達,新界沙田亦有不少,可往一試。』

    聶遂攜一子同往,逢人問路,終至般若精舍門前,問門內人,守門者答謂:『此處是也。』聶詫異,謂:『此是「般若」精舍,不是我所覓之「波野」精舍啊!』門人啼笑不得,稍作解釋,便問聶此來,所為何事;以聶不識人故,不准進入,因是女眾道場,門禁頗嚴;正擾攘間,剛巧當家師出寮,見狀,問何事,以來者只是女子小兒,著門人放行,並邀入室敍話,聶月香遂將本末告知。執事們商議過後,決定聘用。當時其實另有一條件較為優厚之職事待聶,聶以該職事非關淨行,且與菩薩所示誨者不同,婉謝後接受精舍之聘用,以此原故,遭奶奶責怪,惹來不少留難。

    聶月香後來才知道,原來般若精舍當家師釋見亮,以所附設之安老院需要一個「懂醫術、通文墨、肯捱肯做、任勞任怨」人才,三年來不斷地向韋陀菩薩禱請,故聶月香此番到來,彼深信是菩薩之巧意安排;而聶月香後來在般若精舍皈依三寶,釋見亮便是其接引師父。聶至今對精舍上下人等仍是感恩不已,溢於言表。

  • 沈蓮舟

    會員
    29 11 月, 2004 在 11:57 上午

    (三)習定感應,靈異相通

    聶月香在般若安老院服務期間,因曾聽聞師傅們談論禪修,而己亦有意習定,便報名參加靜坐班,學習禪坐。 或以有宿根之故,習坐不久,便得感應,頗能通異,院內老人有臨終者,彼亦能斷知卒時,對助念之事,裨益良多。

    一次,有友人自大陸來港,於聶家寄住一天,早上起來,赫然見到廳中有兩小孩,正在玩水,水花四濺,淋漓滿地,旁有一位老翁,面現和悅之色,對兩小兒之所為,若無其事,全無阻止之意。 友人駭異,雖本身是天主教徒,此時亦心知所見者必乃異類,彼與聶月香自小相識,知聶生育子女四名,從未墮胎,眼前嬰靈,究從何來?

    後來將事告知聶月香,聶亦不明所以。 直至某天,已外嫁之幼女阿思歸寧時,談及此事,阿思方才說出: 二兄此前與邨內一名叫阿X之女子同居,曾兩度懷孕,均予打掉,所見「玩水兩小兒」,莫非就是他們? 詢問兒子知彼確曾打胎之後,適逢家翁在大陸之山墳須要遷葬,聶曾咨問翁之亡靈,秉其意願,移骨來港,自此之後,聶月香靜坐時,便能與此「一老兩小」溝通。

    卻原來,此兩小嬰靈,家翁告知聶月香說,確是二兒子當年所打掉者,他見他倆悽慘不堪,心甚不忍,於是幾經辛苦,從「花盆裡」把他們拉出來,養育至今,大者取名「一進」,現在「可X中學」唸中一,小者取名「上進」,現在「主X小學」唸五年級。 自此之後,聶月香在定中與「三人」感通時,乃翁以「阿嫂」稱聶,而兩小孫子則以「嫲嫲」相喚。

    香港當年行將九七回歸,人心惶惑,聶月香於大陸時飽經憂患,在恐共意識下,用盡積蓄,安排兒女們移民去。 一日,已赴美開餐館之二兒子,忽然迴流香港,以仍未取得綠咭故,前功盡廢,為母親者,心痛如割,得悉是回港處理男女情債之事,問是阿誰,彼不肯透露。 聶疑是阿X,憤恨難平,晚上靜坐時,心仍痛切,猶如火灼,卻感得觀音菩薩現身,以一「忍」字相示,此時忽聽得小嬰靈叫喚:『嫲嫲莫瞋! 此事與媽媽無關,您身後桶櫃最上一格有相關書信,閱後可知。』

    聶將信將疑,遂起坐,回身檢視,果然發現抽屜內有二兒子攜回之信札一疊,原來所謂男女之事者,確與阿X無關,二兒子與阿X已再無聯繫,涉事者另有其人。 得悉原委,聶月香心火方才稍息,知道事既至此,已是無可挽回,瞋亦無益,唯有放下。

    「翁雖身故,仍救育已死重孫; 嬰靈有知,竟維護在世生母。」 不亦人間奇事乎!

    (四)朝山償願,攜靈北上

    聶月香感戴佛菩薩恩典,知有九華山地藏聖域,早有北上朝山酬禮之意,無奈家境清貧,為生活所逼,心雖有願,而力不能辦,常耿耿於懷。

    二○○三年八月,親朋中有男女居士數人,組團北上,朝禮九華山、普陀山。 新界某尼庵住持逝世已多年,庵堂無人繼祀,或有顧慮所供奉善信之祖先亡靈,一無香火之資,二無佛法可聞,境況淒涼,可堪憐愍,意欲攜之北上,轉到菩薩聖地供奉,以聶月香與庵堂代理人相熟,請託往取靈位資料,辦理其事。 聶既受託,辦事之餘,與夫商議: 阿誰家世與我等相若,彼夫婦既可北上,我倆莫失良機,附團同行,一償朝山酬禮之願。 夫婦倆於是決定: 隨眾人北上,到九華山朝拜地藏菩薩、到普陀山朝拜觀音菩薩去!

    八月二十日出發,前赴機場途中,聶月香在車上閉目養神,忽聽到兩小孫子叫喚:『嫲嫲! 我們來了,我們都要去!』 聶唯唯應諾。 此際忽見地藏菩薩現身,一如廿多年前夢中所見,不過此時菩薩身上所穿並非黑衣,而是一襲金袍。 地藏菩薩以手指聶月香,謂曰:『妳跟我去渡苦難眾生,好嗎?』 聶跪著應曰:『好!』 菩薩曰:『妳想到哪?』 聶答:『到埃塞俄比亞啦!』 菩薩曰:『好,妳以醫生身份去吧!』 之後就隱沒了。

    聶月香居士在向筆者縷述經歷至此,忽然問道:『我至今仍不知曉,既應諾到埃塞俄比亞去渡苦難眾生,如今我年已七十二,垂垂老矣,其事似非今生可辦,菩薩莫非意指來世? 但我已發願來世求生西方彌陀淨土,究竟是先到西土,學成之後回入娑婆,抑或如羅公時憲之所願,他老曾謂自己身後要先到兜率內院,頂禮彌勒菩薩,然後立刻重回人間,繼續講經說法,我是否亦先到西方極樂世界走一趟,隨即跟地藏菩薩到非洲去?』

    筆者聽後,低迴良久,豈敢置語! 只好讓聶居士繼續說下去。

  • 沈蓮舟

    會員
    29 11 月, 2004 在 1:06 下午

    (五)九華拜師,韓國轉世

    一行人到達九華山,八月廿五日拜梁皇懺,晚上放燄口。 事畢,各人回房休息,聶月香在房中入坐,忽見兩孫子喜謂聶曰:『嫲嫲,我們皈依了也!』 聶自忖: 以日間所進行之佛事看,「法雖是佛法,但人卻不似佛人」,為利而已,孫子兩皈依他們,何有功德?

    心如是想,滿臉不以為然。 「上進」一向比較聰穎,此時似已察知嫲嫲心意,補充說道:『我倆皈依地藏王菩薩呀!』 聶聽後,滿心歡喜,容顏大悅。 孫子倆繼續說:『這裡非常好,我們想留下來,不走了!』 聶答應:『好! 好!』 於是翌日在道場內以夫家姓氏奉立合家牌位,牌末特別把「一進」「上進」名字刻上。

    八月三十,離開九華山之前一日,晚上再放燄口,事畢,兩小孫子在房中再告訴聶月香說:『嫲嫲! 師父要帶我倆去韓國。』 聶問:『到韓國做什麼?』 答:『我們已找到新的爸爸媽媽了!』 聶問:『是誰? 在哪?』 上進答說:『宮前西街一號醫館,金醫生,爸爸媽媽都是醫生。

    師父更吩咐,我長大後要做法師,哥哥做醫生,既繼承父親醫館,又做我的大護法。』 聶月香聽罷,悲喜交集,感恩莫名。

    朝山團一行人等,於月卅一日,辭別九華,前赴普陀山朝禮觀世音菩薩,一路無話。

    (六)菩薩示誨,閩地種福

    在普陀山禮拜事畢,團中四人先回香港,另兩人欲續往福建朝拜,與聶月香夫婦商議,擬乘搭公用汽車赴閩,聶頗慮治安不靖,倘若車行遇上不測,則後果堪虞,意甚猶豫,提議改乘飛機,彼二人不以為然,堅信不會有事。 是晚,兩個小孫子竟又出現,語聶曰:『嫲嫲! 不用擔心,師父說保你們一路平安,直至返抵香港。 師父叫你們到福建靈X寺去,那裡是一塊清淨福田,你們往彼盡力耕去!』

    翌日老大清早,另兩人就把聶月香叫出來,對夫婦聶說:『昨夜心神大不安寧,還是照妳意思,改乘飛機前往福建吧!』 聶聽後舒一口氣,於是訂購赴閩機票,安心上路,更致電回港,囑咐匯款,好作「耕田」之用。

    到了靈X寺之後,所見所聞,與此前大不相同,聶月香深心讚譽,於是遵照菩薩所示,廣種福田,不在話下。

  • 沈蓮舟

    會員
    29 11 月, 2004 在 3:11 下午

    (七)嬰靈得渡,家翁有歸

    離開靈X寺前一日,當家師送給聶月香竹製坐禪用墊子一件、心板一塊,此兩物是數天前聶於寺內禪堂所見,心甚喜歡,當家師當時答允「弄」一對送聶,聶以為只是尋常物事,是故此時道謝一番後,接過收起,不虞有他。

    是晚,聶月香在房中休息,於坐上忽然聽聞寺外人聲鼎沸,心想此寺孤懸野外,憒鬧何來? 於是游目四顧,見寺外竹林裡,有無數嬰孩,坐於竹頭上嚎啕大哭,狀甚淒慘,不久觀音菩薩到臨,在眾嬰頭上遍灑楊枝甘露,眾嬰立時轉哭為笑,現大歡喜; 隨即見地藏菩薩出現,手中錫杖一振,然後轉身離開,眾嬰尾隨於後,魚貫而去,轉瞬間於天空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此時忽見家翁從外入房,對聶月香說:『阿嫂呀! 當家師送給妳的是寺中鎮山之寶,汝切勿收受! 切勿收受!』 聶唯然應諾,因問:『翁啊! 兩個小重孫去後,您可安好?』 家翁說:『你們大可放心,師父慈悲,叫我留在九華山地藏殿。 今特意趕來囑汝,切莫領受此厚禮,這是她們鎮山之物。』 聶詢問曰:『翁緣何得入此寺?』

    翁答言:『此間老和尚慈悲,見予在門外徘徊,問明所以之後,准許入來,並謂予曰:“汝兒恐難與汝溝通,汝媳正在打坐,或可與汝一談。” 予今隻可短暫停留,小敘一會,便須離去,因此處乃尼眾道場,黎明將至矣,常住眾快要上殿,予不能久駐。』

    聶問翁,所謂老和尚者,究是何人? 翁告知是本寺開山,此處原非女眾道場,後由尼眾住持,迄至於今,彼以護法之故,常守於此。 翁語畢辭去,聶往會老和尚,因語老和尚曰:『貴地嬰靈何其多啊! 剛才所見,站滿樹頭,想必大陸墮胎人多。』 老和尚反謂聶曰:『祂們是妳們帶來的啊!』 聶至此恍然有省,記起香港庵堂靈牌之事,唯有莞爾一笑作罷。

    翌日清早,聶月香即歸還二物,當家師問知所以之後,笑著接過,並無言語。 一行人等,於是收拾行裝,及後乘飛機直返香港。

    談話至此,筆者曾興一問: 該二物究竟有何殊特?

    聶月香自雲亦不大了然,只表面較為光滑,是久坐所致而已,日前在禪堂見時,差不多每座皆有,若是鎮山寶,當家師不會輕易送人,恐授受兩皆有損; 若非神物,則乃翁何必煞有介事,自九華趕來告誡? 而翁此番到來,「師父」知否? 箇中玄機,只好待諸有識矣!

    朝山歸來之後,「一老兩小」就從未再現身,他們終究歸命何處? 是否真如所述? 我等能否跟進究問? 一切一切,唯有待之緣法。

    ———————————————————————————–

    上來云云,信與不信,留給讀者自決。 筆者於此欲陳數言,作為本篇歇後語:

    筆者與聶月香居士初次見面,晤談兩個多小時,察知她為人口直心快,會面期間,聶都是端身正坐,目不斜視,一臉誠致,筆者對其所言,深信非虛。 有三則補充記述,因與地藏菩薩拔苦濟難之事無關,謹別錄如下,以饗讀者,資益見聞。

    慚愧學人覺政 恭錄於香江

    二○○四年十一月

  • 沈蓮舟

    會員
    29 11 月, 2004 在 5:19 下午

    補充記述之一:打坐出神

    聶月香居士自從得悉打坐之事,便爾心儀,時往諸方參學,閒來居家自習,可能是宿根早植之故,習學未久,便有感通。

    一夕獨坐,忽覺小腹熱氣上滾,直達腦際,頂門叻叻作響,不自覺地飄於身外,見一佛塔,於是前去將之打掃乾淨,然後在塔前靜靜坐下,此時忽然起念: 自己是男是女? 不經意地往己下身望去,但見光然塊肉,既無女徵,亦無男徵。

    自此以後,每次上坐,就自然到此,聶亦不明所以。 咨之有道,或諫以:此乃陰神出竅,偶爾為之,尚無大過; 如若不然,則會傷身。 聶亦唯唯而已。

    補充記述之二:供佛受記

    一九九五、九六年間,女兒移民澳洲,聶月香將兩個外孫接回家中暫住,晚上與兩孫睡於廳中。 某夕,中夜時份,突聞有聲告曰:『聶月香起來,供養古燃燈佛去!』 聶當時心想: 半夜三更,倉卒間何來供物,縱使立刻開爐烹煮,亦來不及。

    正自想念,忽然已到了一大沙漠之上,見不遠處有老者身影,獨個兒曝曬於烈日之下,或是出於醫者心態,聶不自覺地上前探視,看看需否幫忙。 近身一望,原來是一個喇嘛,聶於是趨前問好,喇嘛此時跌臥地上,望問後知是飢渴所致,但四顧茫茫黃沙,欲救無從; 其時自身不知怎的竟又變為喇嘛,亦已舌裂唇乾,便從自己腰際取出楊桃型匕首,往自己脅下大動脈處猛下一刀,立時血如泉湧,於是俯身相就,將血灌餵入老喇嘛口內,老喇嘛隨即甦醒過來。 聶月香於是將老喇嘛 ,欲救之離開,一路前行,漸漸自己亦支援不住,終於倒下,伏於老喇嘛身上,迷糊間,自身與老喇嘛身體竟爾合而為一,難分彼我,此際虛空大地,一片光明。 不久,一人從前面來,指謂聶曰:『聶月香,妳跪下來受記吧!』

    〔註〕聶當時不曉得何謂「受記」,只是聽命跪下。 此刻抬眼仰望,見眼前人原來就是剛才那位老喇嘛。 老喇嘛此時對聶月香說道:『妳將來成佛,佛號「明珠」。』 更以手指一處謂聶曰:『那處是妳佛土。』 聶順眼望去,見當處瑰麗莊嚴,人民溫善和悅。 聶月香於爾醒來,見己身仍處家內,深心卻非常愉悅。

    〔註〕 受記,又作授記、受決、授決、受莂、記別、記莂、記說、記。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卷六載,佛菩薩授記,原因有三種:(一) 行人積功累德,證得法性,故佛菩薩為其授記; (二) 功行較淺者,定慧未足,時生疑悔,佛菩薩為去其疑,乃為之授記,以堅其心; (三) 行者若見他人得佛菩薩授記,知自己既已同樣發心,將來亦必同樣得佛授記,欣於就道。 為勸發眾人之渴仰故,佛菩薩施行授記。

    又,《菩提資糧論》卷三載,有所謂「隱覆授記」:佛菩薩知此道人,精進修行,應予授記,但恐其受記已,軰躇滿志,不復精進; 若不予授記,又恐旁人生疑,謂此人精進勇銳,卻不蒙授記,對佛法不起敬信。 故佛菩薩以威神力方便行事,密為其人授記,使他人聞知,當人卻不自知。

  • 沈蓮舟

    會員
    29 11 月, 2004 在 10:37 下午

    〈回 向 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後篇

    本文撰錄完畢,行將付梓,筆者與聶月香居士通電話,看有否需要補遺,聶告知筆者:彼今早於坐中,見到十天前因癌病去世之姨甥,姨甥向聶道謝,謂幸得聶於彼危病時教令念佛,乘此善緣,蒙地藏菩薩濟拔,彼現已追隨於慈尊座下,更感激聶月香去年朝山時, 將彼在世時墮胎打掉之二女一男嬰靈攜至聖域,蒙大士於靈X寺外竹樹頭上,慈悲救渡,現「父子四人」已一同歸命地藏大士矣! 聶月香於是細看姨甥所在之處,但見殿閣巍峨,雕梁畫棟,寶樹香花,綠茵遍地,莊嚴殊妙,無可比倫!

    筆者聽罷,知所述與地藏度生之密行有關,是向所未聞者,故不敢隱覆,補錄為「後篇」,以彰顯菩薩盛德,並完滿所敍。

    《地藏菩薩本願經》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到忉利天宮,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眾等,久遠劫來, 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 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捨。」

    娑婆眾生,罪深業重,剛強難化,雖佛出世,大法傳佈,仍不能秉教修行,依舊輪轉六道,暫無休息。 地藏菩薩摩訶薩,受世尊囑託,以大神通力,方便度化,頭頭救拔,更以深誓願海,攝持眾生,令得安樂,巍巍威德,赫赫偉業,我輩凡庸,不假方便,無由得見,今讀此篇,或可稍作管豹之窺矣!

    「南無九華山幽冥界大願地藏王菩薩!」

    佛教界內,對地藏菩薩攝受人天等六趣眾生所化現境界,總喜冠以「幽冥」一詞,有畏怯者或因此產生誤會,不敢親近大士,大士以此故,蒙冤不少,而眾生亦因此自失怙恃,可不扼腕而歎歟! 更有謂地藏菩薩於地獄之中,安立淨土:「不能值佛無大不了、菩薩有土墮地何妨」之觀念,已悄然行世,使人不寒而慄!

    時逢末運,法弱魔強,地藏菩薩於佛入滅前受囑護生,以身負重託故,所受疑謗亦較重,吾輩學佛,尤須具眼。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登錄回覆。

Start of Discussion
00 回覆 2018 年 6 月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