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博议》天道部:天道或问五则|批注
-
《内经博议》天道部:天道或问五则|批注
问曰:“五行各有正气,天地所合,干支所同,而阴阳之用,各有变迁。又参错不同,何也?”(闲云老叟:五行分法之不同,有正气分,有天地所含分,有干支分。)
曰:“此正所谓三合之治也,三合而治,必将合气,必为主用,或从本气,或从标气,或因乎其盛,或由乎其化,虽有不同,要皆取用以崇体,而不以体劳物也。(闲云老叟:《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风、热、湿、燥、寒、火,天之六气为本;人体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三阴三阳六经为标;在本气之下,标气之上,而界于标本之间者为中气。因阴阳表里相通,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故彼此互为中见之气。此乃天人合一乃生中气。)如五运以土为首而加甲,(闲云老叟:此次涉及到五运以甲为首的问题,此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总结起来大概有四种说法。
1.生成之序,即是河图之序,首水。
2.岁序,以木为首。
3.五运之序,首土,天之气是从中开始的,中以土为代表。故五运首土。五运首土,然后按照相生的顺序,依次排开,土、金、水、木、火这样的顺序。五运首土,土为中,从三才角度来看,就是人,是从阴阳交媾开始的。或是古人早就知道,阴阳合三者,而合便是宇宙的动力,以此来象天。
4.司天之序,首君火,以帝象之。)自甲为土以下,皆不用干矣,而甲、丙、戊、庚、壬值年,仍为气太过,乙、丁、巳、辛、癸值年,仍为气不及。(闲云老叟:阳为太过,阴为不及。)其干虽变,而阴阳不变,(闲云老叟:天干只是序数表示,并不参与五运之行。)则原非不用干也。司天亦变支矣,(闲云老叟:与“在泉”相对,意为掌握天上的气候变化。司天定居于客气第三步气位,统主上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在泉象征在下,定居于客气第六步气位,值管下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而火当午,土当丑未,金当酉,与岁为会,则为当其位而合其气,是皆不变本位,亦不废本支也。大约阴阳之用,合两而成,以三为用,(闲云老叟:三才由来,即阴、阳、阴阳合。)故阴阳之行虽一体,而动变则各由其道,各由其道者,所以妙阴阳之用也。一切三合变气皆如此,知其用则不疑其变矣。(闲云老叟:此论三才之妙用,乃是阴阳之体之外显。)”
问曰:“司天运气合用,而有天符(闲云老叟:天符指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五行属性相符合的同化关系,故称“天符”。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即己丑、己未年,土湿同化;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即戊寅、戊申、戊子、戊午年,火与暑热同化;金运之岁,上见阳明,即乙卯、乙酉年,金燥同化;木运之岁,上见厥阴,即丁巳、丁亥年,木风同化;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即丙辰、丙戌年,水寒同化。)岁会(闲云老叟:岁会指岁运之气与岁支之气五行属性相同的同化关系。丁卯年,丁岁木运,卯位于东方属木,故称“木运临卯”;戊午年,戊为火运,午位于南方属火,故称“火运临午”;甲辰、甲戊、己丑、己未四年,甲己为土运,辰戌丑未分别位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属土,故称“土运临四季”;乙酉年,乙为金运,酉位于西方属金,故称“金运临酉”;丙子年,丙为水运,子位于北方属水,故称“水运临子”。)乃有小五运,复参于司天在泉,运气之间,则又何也?”
曰:“五行三合之治,无往而不用,亦无往而不三合也。(闲云老叟:五行三合,即三才之法,体一用三。)如辰戌太阳司天矣,而辰戌备历甲、丙、戊、庚、壬之五位,则五运亦尽历寒水之一位矣,寒水唯一,而有五变,五变之中,所营运以周一岁者,亦各有五运,犹司天之间立纪步也,既以大五运与司天为乘临,则亦有小五运与间步为乘临,此亦阴阳自然之道也。(闲云老叟:一中有五行,五行中有五行,不以静观,而以动察。)岁气必以木为主,故以太少角为初,以太少羽为终,五运之生序不可紊也,然其用微,不及间步之剧,故经不着病,要使人知之尔。(闲云老叟:此处论五运推算方法。五运分为三种:大运,主运和客运。
1、五运之大运
大运也叫做中运,就是指每一年的运气。比如癸巳年,戊癸合化火,大运就是火。根据阴阳不同分成了不及和太过。阳的天干为太过,阴的天干为不及。癸巳年,火运不及。庚辰年,庚金为阳为太过,金运太过。
2、五运之主运
主运涉及到五音知识,宫、商、角、徵、羽,分别与五行对应。宫为土,商为金,角为木,徵为火,羽为水。甲己和合为土,甲己都属于宫音了,甲为土运太过,称之为太宫,己为土运不及,称之为少宫。同理,乙庚,乙为少商,庚为太商;丙太羽,辛少羽;丁少角,壬太角;戊太徵,癸少徵。
太少相生也需知晓。太宫生少商,少商生太羽,太羽生少角,少角生太徵,太徵生少宫,少宫生太商,太商生少羽,少羽生太角,太角生少徵,少徵生太宫。
把天干带入则如下:
太宫甲生少商乙,少商乙生太羽丙,太羽丙生少角丁,少角丁生太徵戊,太徵戊生少宫
己,少宫己生太商庚,太商庚生少羽辛,少羽辛生太角壬,太角壬生少徵癸。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太少相生,恰恰是十天干的顺序,在五运六气里,这叫五音建运。
主运
主运为固定不变的顺序:木、火、土、金、水。并且都是从大寒之日开始的。不过,里面还有一点细微的区别,在不同的年,交运的时辰不同,具体如下:
申、子、辰年
初运(木):大寒日寅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第十三日寅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第十日卯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第七日卯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第四日辰初四刻起。
巳、酉、丑年
初运(木):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第十三日巳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第十日午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第七日午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第四日未初四刻起。
寅、午、戌年
初运(木):大寒日申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第十三日申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第十日酉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第七日酉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第四日戌初四刻起。
卯、未、亥年
初运(木):大寒日亥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第十三日亥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第十日子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第七日子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第四日丑初四刻起。
但是要注意,这里的五运不是指五行了,而是上面提到的五音建运了。有个规律,可以记住就可以了。
逢甲、乙、丙、壬、癸年五运主运的顺序: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
逢丁、戊、己、庚、辛年五运主运的顺序: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少羽。)”
问曰:“五行五用,而各为首。六气首风木,司天首火,五运首土,五行本生首水,其成首金,循环而能为首者,岂有义乎?”(闲云老叟:此处发问各类五行为哪种五行首位问题。)
曰:“此阴阳造化之妙用,不可思议者也,由其初而言生物之始,始于天一,天一水也,水得暖而升,故火继之;火水鼓荡而形成,故木继之;木长而坚,故金继之;四者非土不成,故成必以土也。《洪范》之序如此,盖生物之原也。(闲云老叟:此论河图之序,也为《洪范》之序,其中非土不成,乃是说河图中土居中之因和生成数之功。)若四时六气,必以岁德为首,岁德在木,故木起厥阴,而临官于寅,所以达生气通人事也,自木而火,而土而金,以止于水,四时之序,生、长、化、收、藏之事。(闲云老叟:自然四时之序,此乃后天用之序也。)五运之首土者,天之气自中而运,而戊己居中以生养万物,故即此中宫推之,以四正环而拱之,以行其生生之用,此在天之事也。(闲云老叟:天之序,其实也为阳之序。)若司天以火为首者,少阴君火,有帝之尊,于以出治,孰不归仰焉!然唯斗杓初指,帝乃临之,帝出乎震,故以火为首,而以厥阴为终,盖三阴为朋,今少阴居中,而厥阴在前,则必俟历三阳,而厥阴为后矣,厥阴位亥,亦终之义也。(闲云老叟:此天运行之序,即阳之用之序。)由其成功而言,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显万类之成,而列万形之质,此不唯其始,而唯其终,故必见其坚成,而后水木火土四形备具也,此成物之序,以其致用而言之也。(闲云老叟:此为阴之序,即器形之序。)”
问曰:“四时阴阳顺逆之行,有左右之辨何也?”
曰:“阳自下而上,故左旋而为春夏;阴自上而下,故右旋而为秋冬。是以春为生气而西行,变其收气而为暄(闲云老叟:暄,温暖之意。木气西形,河图中乃是上行,上行即西行。);夏为长气而北行,变其藏气而为热;秋为收气而东行,敛其生气而为凉;冬为藏气而南行,敛其长气而为寒。西北行为顺,东南行为逆,春夏日躔北陆而长,秋冬日躔南陆而短,亦阴阳顺逆之序也。”(闲云老叟:活脱脱一幅河图描述。易中十二长生诀,金木互胎,水火互胎,即此意也。)
问曰:“经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何也?”
曰:“阴阳本合一者也,自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立之以两,而相为对待,此各一之一,人所易知也。以动静为鼓舞,以阴阳为妙用,无形而致有形,同体而立异体,阴阳合作,而鼓化机,此合一之一,人所难知也。是故本其太始而言,阴阳之原,由于一机,静极而阳生,动极而阴生,阴阳互相生也。本其成位而言,阴阳之根,互藏其宅,火胎子中,水胎午中,阴阳互相宅也。人能悟阴阳之本一,乃能知阴阳之能两也。”(闲云老叟:太极分阴阳,阴阳不是隔离而独存,乃是相互依赖而成,此即阴阳消长之理。老子也说:“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此段便在说此理。世上万物如以二来看待,则为阴阳构成,构成之中的两元素相互循环而存在,这循环的过程而生的人、事、物,称之为三。人、事、物都是有无相交中而生炁之循环,难易相替而呈形之成毁。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来表现这样的变化。而在这些变化中,我们很容易看到那些有、难、短、下、声;也容易看到那些无、易、长、上、音。却很难看到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的合体,如果能够跳出二分本身,而在二分本身之上看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让我们的心在二分之外,便可以看到这些永恒不变的人、事、物的真相。我们不应把自己局限在二分之中,更应该跳出生灭、脱离看是长久其实只是瞬息的变化之中,在待人、做事、接物之中不加自己的一份念、不增一份意,而没有了主观的念与意的我们,或是便可如天地一般纯净,缄默乃至感应万物之始的气,即是在后天的那些所谓的成功里,也不要片刻的停留。当我们不固守,便是永远不会离开的时候。)
Sorry, there were no replies found.
登錄回復。